3月進出口下挫,金融暴雷連連,中國經濟不容樂觀
2024年4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共政府即將在4月16日公布今年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以及3月生產活動的數據,但前幾天先行公布的3月出口和進口數值雙雙下挫,加上中國金融圈近來又暴雷,對比黨媒刊文表示要「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並稱這條路會「越走越寬」,分析人士說,路上挑戰重重,前景不容樂觀。
3月進出口下挫
中共海關總署4月12日公布數據顯示,以美元計,3月出口較一年前下滑7.5%至2796.8億美元,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進口下滑1.9%,降至2211.3億美元。這兩項數值均遠低於經濟學家的預估。早前《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原估中國3月出口同比下降3.4%,進口增長1.4%
中共海關總署表示,當前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許多嚴峻挑戰,為中國外貿帶來更大考驗。
在中國金融與經濟內外考驗加劇的情況下,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4月初在中共黨媒《學習時報》聯名發表長文,強調要「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並稱有信心這條路會「越走越寬」。
為政治服務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謝順峰表示,中國在很多地方都會特別冠上「中國特色」4個字,但其實說白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其實就是一盤棋,讓中央政府可以去集中力量辦大事。總體來說可以歸結出3個重點,第一個就是希望金融部門能夠支援實體經濟;第2個部分是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第3個就是整個金融體系自身的結構性調整和改革。
他說:「所謂的中國特色的金融就是大家不要忘了,它還是要為經濟服務,那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幫政治服務,所以它可能就比較沒有那麼靈活,就跟我們一般所熟悉的西方的那種金融市場是比較不一樣的一個觀點。」
他表示,中國特色金融之路能否越走越寬,其實只要從幾個地方就可以看出端倪。包括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資銀行都縮減了在中國的業務;為因應地緣政治的風險,全球最大創投紅杉資本把中國和美國的業務分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會宣布關閉在香港的一個亞洲資產投資團隊;又如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也關閉了在上海的辦事處等。
外資退場
更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商業銀行。謝順峰表示,據中共監管總局的資料,自2022年一直到今年4月份,外資銀行退出中國的有66家,但新設立的只有20家。因此,雖然中共官方希望門能越開越大,但證據看起來並非如此。
謝順峰說:「就是他(中共)當然希望路越開越大,但是現在的這些外資似乎不是那麼買賬,所以這一點我們可能也是持一個相對比較保守的態度來觀察它。」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所長劉孟俊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如果要看中國到底有沒有存在金融風險,其實還可以看另一個指標—黃金。
搶購黃金
中共官方數據顯示,光是今年前兩個月,當地進口的黃金(排除掉鑄造金幣用途的部分)的總數量,達到376公噸左右,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以上。除了人民銀行之外,無論是中國的民眾、退休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甚至跟公家單位有關的一些法人投資機構等,都在搶購黃金。
劉孟俊表示,大家把錢都拿去買黃金,而不是存在銀行,或者是拿去做股票投資,那就表示社會大眾對於金融風險存在危機感,並沒有那麼看好金融市場,也代表中國社會的信心其實還沒有回來。
他表示,中國金融穩定的另一個風險與挑戰就是美國要與其做金融脫鉤,比如創業投資(VC)和私人股權投資(PE)對中國的投資都在下降,中國新創企業要到美國IPO上市也受到很多阻礙。中國公司如果要在美國進行籌資、並購等活動,其實承受滿大壓力。
劉孟俊也提到外資不斷流失的問題。他說,根據媒體報導,今年2月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海外企業對中國投資已經降至30年來最低水位。2023年外資對中國直接投資僅330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約80%,不到2021年高峰3440億美元的十分之一。因此,2023年第三季外商直接投資首度出現淨流出,雖然第4季轉為淨流入175億美元,但仍比2022年同期低三分之一。
劉孟俊說:「這事實上就等於是有點資金在離開中國,所以整個來講說外資這一塊的話、資金流入這一塊,等於是在投了一個反對票一樣,所以說有些風險是一起混合了。」
劉孟俊表示,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金融由於房地產債務危機和對數位經營平臺的整肅,以及對補教業的管控,造成經濟下行,失業率高,就業困難;尤其中國的房企業跟地方政府與金融之間的連結很深,所以如果房地產暴雷,無疑也增加中國的金融風險。
暴雷連連
不幸的是,中國金融圈最近又暴雷連連。具有中國國企背景的中國房產開發商三巨頭之一的萬科,繼被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Ratings)、惠譽(Fitch Ratings)下調為「垃圾級」債券後,4月10日又被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列為「垃圾級」。標普全球稱,房地產銷售和利潤率的疲軟將使萬科的競爭地位減弱,認為該公司如果無法按計畫出售資產,長期財務狀況可能惡化。
不僅如此,中國媒體說,萬科濟南公司總經理肖勁已被山東警方帶走調查。儘管濟南萬科表示肖勁是因為個人原因配合相關部門調查,但消息一出,萬科再次遭遇股債雙殺,股價創9年來新低。近日萬科公布的2024年1季度經營情況顯示,1季度累計合同銷售金額579.8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銷售額為1013.8億元,同比下降434億元,下滑了近43%。銷售回款的持續下滑進一步加劇了萬科的資金壓力。
近來另外兩個金融業也炸開大雷。一個是深圳500強企業平安集團的子公司「平安信託」旗下的「翔遠230號集合資金信託計畫」出現了超過7億人民幣的產品逾期兌付;另一個是上海和合首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本月9日公告該公司及相關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
資不抵債
中國新浪財經說,翔遠230號信託暴雷的導火索是因為其底層資產就是重慶榮干的「重慶榮盛城項目」,該樓盤目前正在銷售中;榮盛房地產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信託產品融資的擔保方,但榮盛發展也沒錢支付。「所以,平安信託該產品暴雷不僅僅是其底層資產不行,而是背後的房地產行業不行了。」
和合首創則是自稱已經嚴重資不抵債,存在重大持續經營風險,已暫停兌付。事實上,和合首創的實控人林強早在2023年8月就傳出「跑路」的消息,或已為今日暴雷埋下伏筆。
優先
劉孟俊表示,中國在國際資金和國內資金這兩塊的運作上都面臨相當大的挑戰,也是中國金融環境的基本格局。中國現在把管控風險放在比追求經濟成長還要優先的位置,在某種程度上情願以管控風險來取代經濟成長。
路透社報導說,中共已要求銀行強化對國有資產支持的地產開發商萬科提供融資支持,並呼籲債券人考慮延長私人債務到期期限,協助萬科度過難關。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謝順峰說,這一連串爆雷事件都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反映了中國地產與金融行業的高槓桿現象,背後也勾連到地方財政的問題,但目前影響所及主要還是在於高資產群眾。然而,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中共近來下令希望保險公司和銀行來支持這些房地產企業,甚至還傳出所謂的救市「白名單」,這也再次說明中國金融市場中還是有濃厚的政治操作意味,銀行最終仍須聽命於上級,進行有違風險評估的「救援行動」。但這種扭曲的機制並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萬一有新的房地產企業因為經營不善造成財務危機,是否會拖累這些銀行或者是保險公司,進而影響到更多一般的民眾,令人擔憂。
難以為繼
謝順峰表示,根據中共人民法院公告網的信息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已經有超過106家房地產企業宣告破產。中共國家統計局調查,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一年下降9.6%;商品房銷售下降6.5%;房企施工面積下降7.2%;新房屋的開工面積下降20.4%,顯示需求端可能會因為房企無力支撐而斷供;而供給端這邊本身未來的前景也不那麼樂觀,不是開發的土地拿得少了,就是有一些已經拿了,但是因為高槓桿的關係而可能難以為繼。
他表示,整個中國的房地產跟相關產業佔中國GDP的保守估計大概有兩成到兩成五,甚至更高,可是銀行可以去支撐、救援房地危機的「銀彈」有限,所以他對整個中國金融風險抱持比較保守審慎的態度,也對官方今年經濟成長5.0%的雄心目標打上問號。△(轉自美國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