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华尔街日报:中国繁荣已落幕 中共政策正让经济更糟(图)
 
2024年1月25日,北京网友发文称,北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萧条过。图为北京中关村一地铁站。(网络截图)
【人民报消息】华尔街日报今(7)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人口高龄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及受挫的房地产融资模式是棘手的问题,但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而中共政府不恰当的政策选择,让这种局面雪上加霜。 这篇以「中国经济繁荣已落幕,政府政策正让情况变得更糟」(China’s Boom Is Over-Beijing Is Making It Worse)为题的评论并直指,在中国经济持续低迷之际,中共政府过于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让这种局面雪上加霜。 评论指出,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但这一讲话几乎无法让人相信中共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或者愿意改弦更张」。而他所阐述的大目标,并没有任何出人意料之处:中共官方订定的经济成长目标,和去年一样仍是「5%左右」等。 这项评论认为,令人惊讶和担忧的是,考虑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上述目标似乎与现实相去甚远。 评论认为,鉴于地方政府过去10年里的大规模开支,中共中央政府的确面临一些确实的财政限制。决策者很有可能「过多地吸取」过去刺激政策的教训,反而可能重蹈2009年后西方国家决策者的覆辙:维持过于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这导致经济成长和就业长期偏低。 这项评论指出,鉴于经济形势如此糟糕,中国银行间短期利率和政府债券收益率过去半年仍显著过高,与2016年初上一次经济严重低迷时的水准差不多,但2016年时的经济成长和通膨率都还很高。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经济专家估计,自2021年底以来,中国经通膨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一直远高于有利充分就业和稳定通膨的「中性利率」,可能需要将实际利率调降近1个百分点,才能纠正这一状况。 评论认为,中国很多实际财政支出,都是由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在预算之外完成的。如果不降低利率,相关融资可能会很困难,尤其是私人投资。 这项评论提到,在目前中国货币政策仍十分紧缩,且通膨率约为0的情况下,官方却将今年通膨目标定为3%,经济成长目标也与去年持平,引人关注。同时,国家预算赤字加上计划发行的特别国债,占国内生产毛额(GDP)比重仅3.8%,与去年持平,财政政策看起来没有更大的支持力度。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实暗示在利率问题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但他同时也要求保持汇率稳定,并强调去年就已避免了「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措施。 评论直指,在中国服务业状况仍然不佳下,李强在报告中对服务业的著墨很少,只有4次,令人关注。但他也暗示,中共政府可能正在制定一些额外的激励措施支持消费者支出,像是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然而,中共政府仍然相信,尽管国外的保护主义正在抬头,但基本上仍可透过制造和出口摆脱困境。同时,中共政府也认为国内服务业存在闲置情形,如果推动得当,服务业可能会强劲反弹。 文章最后提到,除了上述棘手的问题之外,中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机制。△ (中央社)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8/81169.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九评共产党
  历史惊变要闻
  神韵晚会
  共产主义的终极目的
  魔鬼在统治著我们世界
  秘卷玄学系列
  高层秘闻内幕
  时事评论
  奇闻怪事
  天灾与人祸
  政治小笑话
  环宇遨游
  三退保平安
  还原历史真相
  江泽民其人
  焦点专题
  神传文化
  民间维权
  社会万象
  史前文明
  官场动态
  国际新闻
  控告江泽民
  活摘器官与贩卖尸体
  精彩视频
  谈东谈西
  聚焦法轮功
  精彩网语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