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救济人于危难之中 好心有好报(图)
 
刘晓
 
2021年8月6日发表
 
从古至今,人世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印证着「善恶有报」的道理。

【人民报消息】中国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善恶有报的俗语,比如「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好心自有好报」、「天知地知神知鬼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速报迟报,终须有报」。从古至今,人世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都在印证着这些道理,比如史籍中记载的那些济人于危难中的善良人,都在不久后得到上天的奖赏。 谭公襄阳救人 儿子乡试第一 明朝的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他的父亲为人善良,曾客居襄阳,一天早上他乘船刚刚离岸时,突然听到岸上传来啼哭之声,他马上让船夫停下,询问悲哭之人因何如此伤心。悲哭之人说自己是乡里的差役,因为丢失了官府的一笔钱,没有办法还上,所以只好投水。 谭公安慰他道:「你的银子没有丢失啊。」说着,从行囊中取出一些银子交给他。 差役说:「这并非我丢失的银子,怎么可以妄取。」谭公还是坚持让他拿去,以解燃眉之急。 在天启年间,谭元春梦见神明告诉他道:「你应当奋发努力,你父亲在襄阳的事要回报在你身上。」 谭元春惊醒后,将梦中之语告诉母亲,并问:「父亲当年是否曾在襄阳做过大善事?」他的母亲将谭公赠银之事告诉了他。 不久后,谭元春乡试第一。其后成为文学家,与同乡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卖水人谋妻 却尊其为母 清朝顺治初年,京都有一个卖水之人赵逊,弱冠之年仍未娶妻。他的朋友们就凑了一些钱,让他纳一妻室。赵逊在市场上花二十两银子买了一个蒙面的妇人,等到新婚之时,摘下盖头,发现是一名白发老妪。赵逊并没有生气,而是道:「以少配老违背人伦之事,我并不敢做。我愿意将您当作母亲侍奉,供您日常食用。」老妪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妪见赵逊行为举止都很恭敬、谨慎,对自己也很照顾,便将他唤到自己的身边说:「你的朋友凑钱本是为你娶妻,如今你人财两空,我心里很不安。我这里藏有一颗珠子,你可以卖了再娶个妻子。」 赵逊将老妪给的珠子卖了二十两银子,遂又到市场上买了一名女子。两人才进家门,女子看见老妪大恸,伏地叩拜,原来女子是老妪的亲生女儿。 老妪原来是洪洞人,家赀甚殷,有两子一女,两子都是明末的官宦。在兵荒马乱中,老妪与儿子、女儿走失。如今与女儿在京都团聚,便想着返乡寻找儿子。好在老妪私下里还藏有一百多颗珠子,又变卖了一些,作为路费。 老妪和女儿、女婿最终得以返乡,找到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看到母亲和妹妹,喜从天降,遂将家产分作三份,两个儿子和女婿各分得一份,一家人和乐地生活在一起。 (参考数据:《寄园寄所寄》)△ (有删减)

 
分享:
 
人气:21,61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