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我的前世是安妮・弗蘭克(圖/視頻)
 
人是有輪迴轉世的,安妮提醒我們。

【人民報消息】今天的故事,跟一本書有關。這本書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重要書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日記。它就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是二戰猶太人大屠殺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死時年僅15歲。 安妮是荷蘭猶太人。 13歲生日那天,她得到了一本漂亮的日記本做生日禮物。夢想當個作家的小安妮就開始以日記的形式寫作。之後爲了躲避德國納粹的抓捕,安妮一家4口和其他4人躲進了她父親奧托·弗蘭克(Otto Frank)在阿姆斯特丹的辦公室的一個密室。 在父親所信任的一羣同事的協助下,他們成功躲藏了兩年零一個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發,之後全被趕進了集中營。安妮在1945年死於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8人中最後只有她父親奧托倖存了下來。 這兩年的密室生活在安妮的日記中被完整的記錄了下來。日記後來由父親奧托整理成書後,於1947年出版,不久便風靡全球,成爲了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 ◎ 我就是安妮 時間到了1960年代。在瑞典的某個小學課堂上,老師給孩子們講起了安妮的故事。有一位7、8歲的小姑娘滿是困惑地抬起了頭:「老師是怎麼知道我的事情的?」這位小姑娘就是巴布羅·卡倫(Barbro Karlen)。 1954年,巴布羅在瑞典一個基督徒家庭出生。不到3歲的時候,她就開始跟父母說,她是「安妮.弗蘭克」。《安妮日記》那時候還沒有瑞典文版,所以那時巴布羅的父母還不知道安妮.弗蘭克是誰。想着這或許是女兒自己想象中的朋友吧。 然而從此以後,小巴布羅就開始經常做噩夢,夢見男人們爬上了樓梯,踢向她家閣樓藏身處的大門。她出門看見穿制服的男人就會嚇得躲在媽媽身後,眼裏充滿了恐懼。偶爾吃一次豆子就在那兒嘟囔:「以前成天都吃這個,實在是不想再吃了」。孩子說的以前,是在密室中的時光,然而這一點巴布羅的媽媽自然無法理解。 小姑娘還不肯洗淋浴,也不願意剪頭髮。因爲當年在集中營中,新來的人都會被剝光衣服,剃光頭髮,然後洗淋浴進行消毒。有的人被叫去洗淋浴後就再也回不來了,因爲淋浴噴頭裏噴出來的不是水,而是致命的毒氣。而這些,巴布羅的父母也是全然聯想不到一塊去的。 他們開始擔心了。這孩子會不會精神上有什麼問題?於是帶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這時,小巴布羅已經意識到了,安妮的世界是不爲大人們所接受的。所以她在醫生面前閉口不談安妮。最後,醫生的診斷結果認爲,孩子精神完全正常。 ◎ 重訪密室 巴布羅10歲那年,全家人周遊歐洲,阿姆斯特丹也是其中一站。那時隨着《安妮日記》瑞典文版的發行,巴布羅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安妮.弗蘭克原來真有其人。剛好當年有密室的那個辦公室已經改建成了一個博物館,名爲「安妮之家」,成了阿姆斯特丹的著名景點。所以父母就想着不如就帶孩子一起去看看吧。也好給自己解解疑惑。 阿姆斯特丹的街道非常複雜,外地人就算手拿地圖,也很少有不迷路的。於是巴布羅的父親拿起了酒店的電話,打算叫輛出租車拉他們過去。 然而女兒突然說:「我們不需要出租車,離這裏步行不遠。」看到孩子胸有成竹的樣子,父母就依了她。 帶着父母在曲折的街道七拐八彎走了差不多10分鐘後, 巴布羅說:「我們很快就會到那兒,就在下一個拐角處。」果然,「安妮之家」就在下一個路口。 站在門前, 巴布羅開始自言自語:「這很奇怪耶,以前看起來不是這樣的啊。」原來門前臺階在建博物館後進行了修改,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他們進入屋子,沿着狹窄的樓梯往上走,巴布羅一直熟門熟路的走在前面。突然小姑娘臉色變白,回頭抓住了母親的手,小手一片冰涼,原來他們進入了從前安妮一家的藏身之處。不過巴布羅還是堅持往前走着,彷彿在尋找着什麼。 當他們走進一間較小的房間時,巴布羅眼裏閃現出了亮光,大叫道:「看,電影明星的照片還在那裏呢!」,高興得好像是又回家了。原來這間是安妮從前的睡房,她喜歡裁剪拼接報紙雜誌上的電影明星照片,然後貼在牆上。那是她在那兩年的幽居生活中難得的娛樂了。 可母親看到的卻是光禿禿的一面牆,什麼也沒有。巴布羅定睛一看,咦,也確實什麼都沒有呢。疑惑中,母親抓住旁邊的導遊問了一下。導遊回答說,牆上的確有照片,不過兩週前拿下去了,以便裝進玻璃框中做長久保存。母親聽完心中十分震驚,瞬間明白了爲什麼女兒對阿姆斯特丹的街道這麼熟悉,爲什麼她會知道樓梯被改建,光禿禿的一面牆上曾經掛滿了相片。母親轉身抱住女兒說:「我明白了,你不會再孤單了。」 這次旅程之後,巴布羅父母終於接受了她是安妮轉生這一事實,開始理解並支持她。小姑娘漸漸變得快樂起來了。 而這時她寫作的天分也充分地展現出來了。彷彿是爲了圓前世安妮的作家夢,巴布羅很快推出了一系列作品,成爲神童作家。12歲時,她出版了第一本書《地球上的人》,成爲了瑞典歷史上最暢銷的散文詩集。在16歲的時候,她已經出版了11本詩集和散文集。這些書像《安妮日記》一樣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廣爲流傳。不過巴布羅在書中從來也沒提過自己曾經是安妮這回事。 ◎ 新書《狼嚎》 有意思的是,15歲以後,巴布羅的前世記憶開始褪色,到了16,7歲的時候,幾乎完全不記得了。她迴歸正常生活,做了一名警察。她以爲關於安妮這段記憶會從此封存, 永遠不會爲外人所知。 然而,在40多歲的時候,身邊兩名警察試圖加害於她,並且幾乎快置她於死地了。這時安妮.弗蘭克的記憶再次迴歸。在一次夢中,巴布羅清清楚楚又體驗了安妮最後的那段日子,她忽然意識到了這兩名警察正是當年迫害死安妮的兩名納粹轉世。 巴布羅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上天讓她保留安妮的記憶,是爲了讓她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告訴大家,天下沒有偶然的事,今世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是由前世的某些恩怨促成,這就是「業力」─Karma. 於是巴布羅再次提起了筆,勇敢挖開傷疤,寫下了自傳體小說《狼嚎》(And the Wolves Howled),記錄了自己與安妮之間的淵源, 還有與那兩個納粹之間兩世的糾葛。巴布羅說,雖然前世她被迫害死了,但今世,她不會再讓他們得逞,因爲這一世的她,內心更強大了。 書出版以後,好評如潮,然而,嘲弄和諷刺也紛至沓來,特別是,針對巴布羅是安妮轉生這一事實,懷疑者大有人在。 好在巴布羅也有同盟。第一個就是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伊恩·史蒂文森博士(Dr.Ian Stevenson)領導的輪迴轉生研究小組。他們仔細研究對比了安妮和巴布羅的長相,脾氣,性格特點的種種相似之處後,確定了這則輪迴故事的真實性。 比如說,安妮日記最打動人的就是小姑娘善良的內心,逆境中不放棄希望。安妮認爲,人們做壞事只是被邪惡所操控,雖然現實殘酷,但她「仍然相信,不管怎樣,人性本善。」(1944年7月15日日記) 而巴布羅則說「有更多的人相信善良,並且相信自己內心的善良力量,控制邪惡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他們能相信善良,加上內心的力量,許多不幸的人就能從黑暗中突圍。」 比照看看,對於邪惡的認知和對善良的堅信,兩人是不是非常同步呢? 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同盟就是安妮的表哥、安妮.弗蘭克基金會主席巴迪·埃利亞斯(Buddy Elias)。在巴布羅準備出《狼嚎》這本書時,巴迪通過出版商邀請她到家中吃飯,不過他要求不透露他的身份,就說是個小粉絲。 然而剛一見面,巴布羅就認出了他,流着淚撲進了他懷裏。巴迪看到眼前這張酷似安妮的臉,也不禁老淚縱橫。在這之後,他們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巴布羅新書的德國發佈會上,巴迪當仁不讓,出來爲前世表妹站臺。 在這本自傳發布之後,或許是使命完成了吧, 巴布羅移居美國,安心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好,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有人說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有使命的。如果說巴布羅的使命是爲安妮續寫人生,論證因果。那您的使命會是什麼呢?△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轉世成爲瑞典神童作家;10歲重訪躲避納粹的密室,奇怪舉動讓父母承認,她真的是安妮;她是二戰的見證,前世害死她的納粹,今生想要再次加害於她┃ #未解之謎 扶搖
(大紀元【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扶搖主持)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8/18/7303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