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驥臨死之前,仍在擔心勞民傷財,可謂是一代純臣。

【人民報消息】明成祖永樂時期,魏驥以進士副榜出仕,朝廷任命他到松江擔任訓導,督察學務。他常常在夜裏攜帶着茶水粥飯,去犒勞那些辛苦讀書的學子。學子們感念他的恩德,所以奮發讀書,很多人取得功名成就,直接爲朝廷和地方培養許多優秀的人才。魏驥還奉詔參與編修《永樂大典》,書成之後,他回到任上,被推薦爲太常博士。 明英宗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魏驥擔任吏部侍郎時,屢次奉命巡視京都及附近的地區,查訪民間疾苦。正統十四年,升任吏部尚書。他稟性勁直,對君子和小人分辨得很清楚,常說一句話:「沒有是非之心,不是人啊!」 當時宦官王振得到明英宗的寵信,王振仗着天子的寵信,欺上瞞下,擅權跋扈,凌辱朝中的公卿大臣,惟獨不敢欺辱魏驥,還尊稱他爲「先生」。 魏驥爲官曆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等朝,曾多次到京師辭官,都沒有獲得皇帝的允許。大學士陳循是魏驥的學生,他曾表示自己可以請朝廷爲老師加官封爵,被魏驥嚴詞拒絕。 魏驥直到七十七歲被允許退休後,才回到了家鄉。平日,他與鄉里人相處和睦,教導子孫孝悌之道,勤懇耕種。他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產業。時常戴着斗笠行走在田間。有一回,他遇到錢塘主簿,官吏喝責問他是誰。他回答:「我是蕭山縣的魏驥。」主簿一聽到他的大名,頓時倉皇致歉。 他胸懷憂國憂民之心,越到年邁時,那份責任心愈加深重。當時蕭山常發生水患,魏驥教衆人修繕浚湖湖堤,興湖利,又修螺山、石巖、畢公等蓄貯雨水的塘堰,以灌溉農田並防範災患。 他爲人敦厚,心地誠實光明,不僅遵循禮教,倡導理學,還大力鼓勵青年才俊進學。退休二十多年來,雖然身在民間,仍是戮力輔助朝廷協理一方,苦心教化百姓,四方都景仰他的德行。 明憲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魏驥九十八歲時,御史梁昉上奏天子,懇請效法前朝,尊敬那些德高望重且年邁的大臣,予以表彰。天子讀罷他推薦魏驥的奏章,欣然讚歎,於是派人慰問魏驥,賜予羊、酒,並命官府每月贈米三石。可惜天子的表彰尚未到達,魏驥就去世了。 他去世後,朝廷照禮制賜祭葬,贈其諡號「文靖」。魏驥的兒子魏完遵循父親的遺言,辭謝朝廷祭葬,奏請天子將那些葬金用以賑濟災民。明憲宗悵然若失,嘆道:「魏驥臨死之前,仍在擔心勞民傷財,可謂是一代純臣。」於是准奏賑濟災民。蕭山百姓感念魏驥之恩,請求在德惠祠祭祀魏驥,獲朝廷同意。 (參考數據:《明史》)△ (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