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詩仙李白的一生(圖)
 
2020年9月5日發表
 
李白現存於世的唯一真跡《上陽臺帖》。

【人民報消息】唐朝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流傳至今的就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真可謂人才輩出、羣星璀璨。詩人風格迥異、各有千秋,被後人賦予雅號,如「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最著名的當數「詩仙」李白。 李白被稱「詩仙」的來歷應起於賀知章。李白周遊名山大川后到長安,最初結識的朋友之一就是著名詩人、信奉道教的賀知章。李白在《對酒憶賀監二首序》中說,太子賓客賀知章在長安紫極宮一見到他,呼他爲謫仙人,解下飾物金龜換酒爲樂。 「謫仙」指貶謫的仙人。一方面指李白的外貌氣質瀟灑飄逸、氣宇軒昂。據載,年輕時李白與當時的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見面時,老道士讚譽,說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一方面是指李白的詩文才華。同時代的人對李白的學問、文章和談吐大加讚賞。 讀李白的詩文,深感其知識的淵博和寫作技巧的高超嫺熟,李白的詩歌特色:豪放、飄逸、清新、靈動、帶一股仙韻。 漫遊隱居 尋師修道 李白作爲唐朝詩歌界的泰斗、大師級的人物,其來歷自然非凡。其實李白的一生是修煉的一生,李白是一名虔誠的道教信徒,在其人生軌跡和詩作中就有充份的體現。青少年時代家境富足、優遊閒適;中壯年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老年孤苦窘迫,晚境淒涼。這就是神所安排的磨練,讓其悟道的過程。 宋祝穆《方輿勝覽》記載,相傳李白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次逃學下山,經過一條小溪,見一位姓武的老大娘在溪邊磨鐵杵。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大娘磨鐵忤幹什麼。老大娘回答:「磨作針。」李白很受感動,悟到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功,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於是他打消逃學的念頭,回到山中繼續讀書。 李白一生與道教徒交往甚密,求仙訪道貫穿始終。二十六歲那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離開生活二十多年的蜀中故鄉,開始他長期的漫遊歷程。漫遊其實就是雲遊,主要內容是求仙訪道和結交豪雄。 開元十六年,李白在安陸(湖北)和曾在唐高宗朝做過宰相的許圉師的孫女結婚,開始「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在安陸的十多年裏,李白曾多次隱居山林,同時仍過着到處漫遊,求仙仿道的生活。他曾經先後隱居在安陸境內的壽山和白桃山的桃花巖。 開元二十二年,和道士元丹丘一道隱居嵩山。開元二十四年,他去山東,和孔巢父等六人隱居徂徠山西北的竹溪,時人號爲「竹溪六逸」。道教修煉講清修、獨修,隱居顯然跟修道有關。 仕途坎坷 借酒消愁 和中國古代多數文人一樣,李白儘管嚮往尋仙修道,但又不免陷於「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希望出仕爲官,爲國家蒼生建功立業。 他在壽山隱居時寫的《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寫到,希望自己像春秋戰國時的政治家管仲、晏嬰一樣,爲帝王輔弼,出謀劃策,使天下大定,海內清一。然後再學陶朱公范蠡、留侯張良「浮五湖,戲滄州」,心安理得地去過隱居和求仙學道的生活。 李白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負,他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謝安等許多大政治家自比,有宏大的政治抱負。但他拒絕走一般士人科舉出仕之路,他的理想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學識,通過多方面的社會活動:任俠、尋仙訪道、隱居、干謁地方長官等,爲自己樹立巨大的聲譽,以獲得帝王的特殊賞識,由布衣一躍而卿相,建立赫赫功業。 天寶元年,玄宗詔令各地舉薦人才。李白因詩「名動京師」, 經歷十六年的漫遊生活,在安徽南陵,李白終於等到徵召他去長安的詔書。玄宗的徵召給李白無限的希望。他以爲「揚眉吐氣,激昂青雲」的一天終於到了,「奮其智能,願爲輔弼」的抱負就要實現了。 李白初到長安,最初結識的仍是道教界中的人。他通過好友、道士元丹丘認識了玄宗的妹妹、女道士持盈法師(即玉真公主),以及著名詩人、也是信奉道教的賀知章。經過這些人的稱譽,李白在長安詩名大震。李白受到玄宗的親自隆重接見,以七寶床賜食,親自調羹給李白吃,還說:「卿是布衣,名爲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後授予李白翰林院翰林供奉之職。 翰林院是當時文學之士集中的一個政府機關。翰林供奉的主要職責是爲皇帝草擬文誥詔令之類的文件。同時,宮中宴樂,御駕巡遊,隨侍左右,寫一些詩文以增添宮廷樂趣和點綴昇平景象,並無什麼實權,只是一個閒職。 爲爭取玄宗的重用,實現政治抱負,李白確實作過一定的努力。遺憾的是,這時的玄宗已不是早年勵精圖治、任用賢才的開明君主,早已昏庸腐朽了,深居宮中,沉溺聲色,專事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李白期望受到玄宗重用不免落空,加之李白鄙視權貴的傲岸性格,不願做馴服的御用文人,玄宗很快就疏遠了他。天寶三年,李白上疏請求還山,玄宗給他一些賞賜,被「禮貌」地逐出長安。 李白仕途坎坷,英雄無用武之地,宏大的抱負化爲泡影,因此他經常與詩友、道友沉溺酒中,以酒澆愁,麻醉自己。他的詩作就有很多反映飲酒的詩:如《月下獨酌》、《將進酒》、《下終南山過斛斯山宿置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 嚮往神仙 寄情詩賦 李白漫遊尋師、隱居修道。古人云「詩言志」,其對神仙的虔誠嚮往反映在他衆多的詩作中。在他流傳至今的近千首詩中,這類詩就有一百多首,佔十分之一多,被當今的人稱爲「遊仙詩」。 李白是個修道人,一方面虔誠向神,一方面又迷於現實,心中苦悶,不知所止。神以夢的形式給他展現美妙的神仙世界,點悟他、鼓勵他。李白確實夢後「悟道」了,這就是全詩的靈魂「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世間的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夢幻,人生的真諦是尋仙訪道,修煉歸真。 李白的一生曲折離奇是有安排的,所以能夠成爲獨領風騷、千古一人的「詩仙」。△

 
分享:
 
人氣:24,3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