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一生(图)
2020年9月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流传至今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诗人风格迥异、各有千秋,被后人赋予雅号,如「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最著名的当数「诗仙」李白。
李白被称「诗仙」的来历应起于贺知章。李白周游名山大川后到长安,最初结识的朋友之一就是著名诗人、信奉道教的贺知章。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序》中说,太子宾客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一见到他,呼他为谪仙人,解下饰物金龟换酒为乐。
「谪仙」指贬谪的仙人。一方面指李白的外貌气质潇洒飘逸、气宇轩昂。据载,年轻时李白与当时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见面时,老道士赞誉,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一方面是指李白的诗文才华。同时代的人对李白的学问、文章和谈吐大加赞赏。
读李白的诗文,深感其知识的渊博和写作技巧的高超娴熟,李白的诗歌特色:豪放、飘逸、清新、灵动、带一股仙韵。
漫游隐居 寻师修道
李白作为唐朝诗歌界的泰斗、大师级的人物,其来历自然非凡。其实李白的一生是修炼的一生,李白是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在其人生轨迹和诗作中就有充份的体现。青少年时代家境富足、优游闲适;中壮年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老年孤苦窘迫,晚境凄凉。这就是神所安排的磨练,让其悟道的过程。
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相传李白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有次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溪,见一位姓武的老大娘在溪边磨铁杵。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大娘磨铁忤干什么。老大娘回答:「磨作针。」李白很受感动,悟到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他打消逃学的念头,回到山中继续读书。
李白一生与道教徒交往甚密,求仙访道贯穿始终。二十六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生活二十多年的蜀中故乡,开始他长期的漫游历程。漫游其实就是云游,主要内容是求仙访道和结交豪雄。
开元十六年,李白在安陆(湖北)和曾在唐高宗朝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始「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在安陆的十多年里,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同时仍过着到处漫游,求仙仿道的生活。他曾经先后隐居在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桃山的桃花岩。
开元二十二年,和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和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西北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道教修炼讲清修、独修,隐居显然跟修道有关。
仕途坎坷 借酒消愁
和中国古代多数文人一样,李白尽管向往寻仙修道,但又不免陷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希望出仕为官,为国家苍生建功立业。
他在寿山隐居时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到,希望自己像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管仲、晏婴一样,为帝王辅弼,出谋划策,使天下大定,海内清一。然后再学陶朱公范蠡、留侯张良「浮五湖,戏沧州」,心安理得地去过隐居和求仙学道的生活。
李白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十分自负,他常常以管仲、诸葛亮、谢安等许多大政治家自比,有宏大的政治抱负。但他拒绝走一般士人科举出仕之路,他的理想是依靠自己的才能学识,通过多方面的社会活动:任侠、寻仙访道、隐居、干谒地方长官等,为自己树立巨大的声誉,以获得帝王的特殊赏识,由布衣一跃而卿相,建立赫赫功业。
天宝元年,玄宗诏令各地举荐人才。李白因诗「名动京师」, 经历十六年的漫游生活,在安徽南陵,李白终于等到征召他去长安的诏书。玄宗的征召给李白无限的希望。他以为「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一天终于到了,「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抱负就要实现了。
李白初到长安,最初结识的仍是道教界中的人。他通过好友、道士元丹丘认识了玄宗的妹妹、女道士持盈法师(即玉真公主),以及著名诗人、也是信奉道教的贺知章。经过这些人的称誉,李白在长安诗名大震。李白受到玄宗的亲自隆重接见,以七宝床赐食,亲自调羹给李白吃,还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后授予李白翰林院翰林供奉之职。
翰林院是当时文学之士集中的一个政府机关。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同时,宫中宴乐,御驾巡游,随侍左右,写一些诗文以增添宫廷乐趣和点缀升平景象,并无什么实权,只是一个闲职。
为争取玄宗的重用,实现政治抱负,李白确实作过一定的努力。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早已昏庸腐朽了,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专事追求荒淫奢靡的生活。李白期望受到玄宗重用不免落空,加之李白鄙视权贵的傲岸性格,不愿做驯服的御用文人,玄宗很快就疏远了他。天宝三年,李白上疏请求还山,玄宗给他一些赏赐,被「礼貌」地逐出长安。
李白仕途坎坷,英雄无用武之地,宏大的抱负化为泡影,因此他经常与诗友、道友沉溺酒中,以酒浇愁,麻醉自己。他的诗作就有很多反映饮酒的诗:如《月下独酌》、《将进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宿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
向往神仙 寄情诗赋
李白漫游寻师、隐居修道。古人云「诗言志」,其对神仙的虔诚向往反映在他众多的诗作中。在他流传至今的近千首诗中,这类诗就有一百多首,占十分之一多,被当今的人称为「游仙诗」。
李白是个修道人,一方面虔诚向神,一方面又迷于现实,心中苦闷,不知所止。神以梦的形式给他展现美妙的神仙世界,点悟他、鼓励他。李白确实梦后「悟道」了,这就是全诗的灵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幻,人生的真谛是寻仙访道,修炼归真。
李白的一生曲折离奇是有安排的,所以能够成为独领风骚、千古一人的「诗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