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先人积德行善 后世子孙得福报(图)
 
周晓辉
 
2020年9月25日发表
 
积德行善不仅祸其远矣,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因为上天在衡量着一切。

【人民报消息】《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不仅祸其远矣,而且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可能回报在当事人身上,或是回报在其子孙后代身上,因为上天在衡量着一切。 祖父阴功 子孙显贵 明朝建安(福建建宁)有个叫杨荣的人,祖上世代以摆渡为生。在他曾祖父时,有一年下大雨,溪水上涨,冲垮了很多民居,不少人被水冲着顺流而下。其他船家都忙着从水中捞取财物,唯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一门心思救人,不捞取一件财物,乡里有人嗤笑他们愚不可及。 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后,其家渐渐富裕起来。杨荣的曾祖父去世后,有神人化作道人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父有阴功,子孙当显贵,需要葬在某地。」杨家遂依照神人的点化安葬。 杨荣出生后,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后官至大学士,位至三公。其子孙也多有显贵和贤者,如杨荣的曾孙杨旦官至两广总督、吏部尚书。 雪中救人 天赐贵子 明朝太史冯琦的父亲是个秀才,他生平乐善好施。在一个寒冷的飘着雪花的冬日的早上,他出门前去学堂。路上看到一个人躺卧在雪地中,他俯身去看,发现人已经冻得半僵了。于是他脱下自己的绵裘,裹在冻僵之人身上,然后将其带回家中救醒。 不久后,冯琦的父亲梦见有神人告诉他:「你救人一命,完全出自至诚之心,所以上天特命韩琦投胎做你的儿子。」 韩琦,北宋英宗、神宗时期的宰相,不仅文采过人,还曾做过大元帅,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如此韩琦投胎做一个秀才的儿子,可见秀才是积了很大福份。 等到冯家的儿子出生后,遂起名琦,号琢庵。他少年时就十分聪明,年纪轻轻中了进士,此后历任编修、侍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还留下不少向皇帝进谏的文章。他也同样颇具文采,着有《宗伯集》81卷,内收诗歌300余篇,其诗好五古、七古,崇尚「乐府」、「建安」之风。 老母好善 子孙累代簪缨 明代莆田有个林氏家族,有一位先祖的老母亲为人乐善好施,常常做粉团(相当于现在的麻团)施舍于有需要之人,任何人只要索取,她都慷慨给予而且从无厌烦之色。 一日,一位仙人化作一名道士来到林氏家索要粉团。每天早晨要六七个,连续要了三年,而老夫人每日都如数给道士,三年没有一日说一个「不」字。仙人这才确信老夫人是发自内心地行善,因此对她说:「我吃了妳三年的粉团,如今想报答妳。妳的府后有块地,妳死后可以埋葬在那里,妳的子孙有官位的将如一升麻子那么多。」 老夫人去世后,他的儿子依照仙人的指点将其安葬。其后,林家就有九人登第,其后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民谣。 父亲为富行仁义 儿子做大官 明朝江苏省常熟有个叫徐栻字凤竹的人,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富户,为人仗义。 有一年,当地遇上荒年,佃农欠收,徐父率先免去他们的田租,并把租契撕掉,他还呼吁同乡的其他富户这么做,帮助佃农渡过难关。不仅如此,他还打开粮仓,救济那些贫苦的百姓。 后来有人在门前听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举人郎。」连续几天都有人听到,连夜不断。当年,徐凤竹果然中了举人。 徐父因此更加积德行善,一点也不敢懈怠。他出钱修桥修路,奉斋饭给僧人,接济穷苦之人,凡是有利于社会和百姓的无不尽心去做。 后来有人又在门前听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果不其然,徐凤竹最后做到两浙巡抚。 赠金修缮寺庙 子孙登科 明朝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是老么,长大后入赘平湖袁氏。 包凭博学高才,但不知为什么,科举考试一直不中,无奈中,开始留心佛道之学。一天,他东游到泖湖,偶至一个村寺中,见寺中的观音像暴露在日晒雨淋中,马上将囊中的十两银子悉数拿出,交给寺庙中的僧人,让其修缮屋顶。 僧人告诉他由于工程大、银子少,恐怕难以完成。包凭遂又从行李中取出四匹松布和七件新衣服交给僧人。他的仆人有些舍不得,就劝阻他,但包凭却说道:「只要圣像无恙,我赤裸着身体又有何妨呢?」 僧人听罢道:「施舍银钱和衣服布匹并非难事,难得的是施主的这片心意。」 后来寺庙修缮屋顶完工后,包凭与父亲同游并留宿在寺中。当晚,包凭梦见佛对他说:「你的子孙当享世禄矣。」意思是他的儿子会做官。后来,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皆登第、做显官。 商人不隐钱财 子孙显赫 明代嘉靖皇帝时期「天下三才」之一的杨博是一代名臣,他的父亲早年在淮扬经商。一次,一位从关中来的盐商将上千两的银钱寄放在杨家,说等以后再来取。不料,那位盐商离开以后,竟很长时间都杳无音信。 杨父便将银钱埋在花圃里,上面种上花卉。与此同时,派人到关中寻找那位盐商。等找到盐商家,才知晓盐商已经去世,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杨父便邀请盐商的儿子来到杨家,指着花圃说:「这里有你父亲寄存的金钱,现在就交给你了!」 盐商的儿子不敢拿,杨父说道:「这是你家的财物,何必推辞呢?」于是说出前因,盐商的儿子非常感动,千恩万谢带着钱回去了。 后来杨家生了杨博,杨博自幼聪明好学,官至吏部尚书;杨博的儿子杨俊民也官至户部尚书。 (参考数据:《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明史》、《历史感应统纪》)△ (有删减)

 
分享:
 
人气:20,39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