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墨守成規 內藏墨子和諸葛亮的偉績(圖)
 
容乃加
 
「墨守成規」和諸葛亮有何淵源關係?圖爲明 張飌《諸葛亮像》。

【人民報消息】「墨守成規」這個成語很常用,指人或事側重於守舊,不求革新,有不求進步的意思,更暗含會被時代淘汰、被新的事物取代之意。回頭追溯一下「墨守成規」的本源,會找到其對應的人與事很有來頭,說的是墨子和諸葛亮的智慧、發明與制度。在時代演遞的過程中,「墨守成規」反而被賦予比較多的負面意義。 「墨守成規」一詞包含「墨守」和「成規」二語,對應兩個典故,內涵豐富,說起它們的形成年代也非常久遠。 墨守乃「墨翟之守」 「墨守」的典故,發生在戰國時代墨子身上。墨子的學問、名聲在當時很顯赫,墨子是思想家也是軍事家,他主張「兼愛非攻」,並身體力行去研究守城防禦敵人進攻的方法,且到處宣揚推廣。 《墨子》一書裏記載,有一次墨子聽到大楚國計劃攻打小宋國。公輸盤(又名公輸般、公輸班,因他出生於魯國,也稱爲魯班)爲楚國建造一座雲梯,做好後就要用來攻宋。 墨子趕緊從齊國出發日夜兼程十日十夜到了楚都見公輸盤,試圖說服他放棄攻擊的工事。接着,墨子請公輸盤爲他引見楚王,兩人在楚王面前進行攻防模擬戰,墨子意在以自己發明的守城戰略封鎖雲梯的攻勢,讓楚王打消攻宋的念頭。 墨子當時用衣帶圈起來當城池,用木片、竹簡作守城的武器。公輸盤九次陳設機巧多變的攻城雲梯,墨子連九次抵禦他的進攻。當公輸盤攻戰的器械用盡了,而墨子還有不少防禦守城的戰術哪!楚王因而被說服放棄攻宋,這就是有名的「墨翟之守」,因爲墨子的「墨守」而解除了宋國一次危機。 諸葛亮的成規保蜀 「成規」的典故故事發生在三國鼎立時代的蜀國。三國時,蜀主劉備臨終前將國家大事託付諸葛亮(孔明),讓他輔佐後主劉禪。諸葛亮不負所托,鞠躬盡瘁。 蜀主劉備駕崩,又失去智慧絕頂、料事如神的丞相、軍師諸葛亮,這一來眼見蜀漢就要馬上陷入危機。所幸大臣蔣琬(字公琰)和費褘(字文偉)依循着諸葛亮留下來的舊制治國理事,執政得宜,穩定了蜀漢的國家情勢。 諸葛亮有識人之明,很器重蔣琬安民的才能,在世時曾向劉備推薦這位國之棟樑,他說:「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爲政以安民爲本,不以修飾爲先,願主公重加察之。」諸葛亮也密表後主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諸葛亮死後,蔣琬守住諸葛亮的成規,受任尚書令、大將軍,總理政、軍國家大事,輔佐後主九年,直到逝世。 另一位和蔣琬接力「守成」保蜀國的是費禕。費禕識悟過人,處事謙虛,諸葛亮對他另眼相待。《費禕別傳》描寫他「雅性謙素,家不積財。兒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從車騎,無異凡人」。諸葛亮死後,費禕繼任爲後主軍師,又承接蔣琬尚書令、大將軍之職務。 費禕曾經出使吳國,吳國的大臣們言詞犀利如利箭,對準他交相詰問論難,費禕不急不徐,辭順義篤據理以答,吳朝之臣無人能屈辱他。孫權看在眼裏,非常佩服,但他是蜀臣,孫權遺憾地對費禕說:「君天下淑德,必當股肱蜀朝,恐不能數來也。」 陳壽的《三國志》評贊兩人:「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鹹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可見因爲兩人的墨守成規、因循不革,使得蜀漢在劉備和諸葛亮死後,尚能維繫十多年「邊境無虞,邦家和一」的局面。 後來「墨守」和「成規」被合成了「墨守成規」這一成語。 (參考數據:《墨子.卷十三.公輸》、《三國志.蜀書.蔣琬傳》、《三國志.蜀書.費禕傳》、《三國志.蜀書十四》、《史記.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 (有刪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9/19/7147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