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孝道(圖)
 
容乃加
 
圖爲明代 仇英畫二十四孝《曾子囓指心痛》。

【人民報消息】「放之四海而皆準」這耳熟能詳的詞兒有沒有出處呢?其實它不是句俗語,而是出於經典之作。那麼這話中意指什麼「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呢?「四海」有沒有特定的對象、特定的範圍呢? 人們常常聽得到的這個詞「放之四海而皆準」,聽着聽着也習以爲常,說一個道理用到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可作爲準則,這詞後人在寫文章、說理的時候常被套用。 《禮記.祭義》中記載曾子說道:「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這詞兒的起源處。「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間準則就是「孝」。 曾子說「孝」道充滿天地之間,普遍於四海之內。繼往開來到後世代代,日復一日,日日夜夜不會間斷。不管在世間哪個地方,無論是往東至東海、西到西海、或是南至南海、北到北海,遍及世界東西南北各地,只要是有人的地方,無不認同孝道的。 「四海」是「自西自東,自南自北」四面八方的境地都涵蓋其中之意,換個說法,就是普天之下的意思。詩人文人寫詩文也常用「四海」來表達天地間、各地的意思,例如「五湖四海任遨遊」(唐代呂岩作)、「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巖萬壑正秋風」(宋代晁補之作)。 曾子字子輿,是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他是孔子的入室弟子,性至孝,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爲「宗聖」,是元文宗至順元年加封的。 曾子著作了《孝經》,《開宗明義》講了天地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曾子傳承了孔子的教導,在《孝經》中開示,古代聖王有至德要道,是道德的根本,是教化的泉源,可以平順天下,可以教化人民和睦相處,可以讓上下善待彼此而無怨,那就是孝道。 人來到世間是受到父母的生育、養育和教育,所以孝順父母、反哺父母是最根本的爲人之道,所謂「百善孝爲先」是也。世間之人誰能沒有父母而生?誰能沒有父母(或養父母)的養育而存,所以說孝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孝道怎麼實踐呢?曾子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總體概括了孝道的三個層次。最基本的孝道是奉養父母,遺棄父母在古代的律法中是「十惡不赦」的罪行之一;奉養之上還要不辱父母,不讓父母因爲自己的行爲過失而感到羞辱、受到羞辱;大孝是尊親,實踐父母的教導而有成就,立身行道揚名於世,以功業成就來顯揚父母。不論能力在哪一層次上,人人都可盡力而爲。△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0/8/7/7124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