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近日美主流媒體報導兩個令人心碎的新聞(多圖)
 
蘇撬阱
 
2019年11月17日發表
 
奧巴馬出席卡明斯葬禮並講話。
10月6日,美國前總統卡特在家裏摔傷,面部縫了14針。

【人民報消息】退休消防員馬克聽到神的預言: 我已經選擇了這個人,唐納德·川普。我要用這個人給美國重新帶來榮譽、尊敬和復興。美國將被重新尊爲地球上最強大繁榮的國家。美元將前所未有的強大,再一次變成其它貨幣的判斷標準。 馬克複述的神對川普(特朗普)和世界未來的預言,大家又都複述、轉載了好多次,基本上都聽說了。有相信的,有不信的。 神還有一句話,更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那就是:「天滅中共」。 目前光是在大紀元退黨網站上宣佈退出中共邪黨、團、隊的,就有將近3億5千萬人。每天還不斷有宣佈三退的。說明這些人相信神的話一定會兌現! 近期美國有幾個大新聞,轉載下來給各位朋友看看: ◎ 彈劾川普的民主黨主將卡明斯享年68歲 美國衆議院民主黨議員、衆議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主席以利亞·卡明斯(Elijah Cummings)因健康問題於10月17日(週四)去世,享年68歲。 美聯社當日以《擁有權力的民主黨國會衆議員卡明斯,正領導彈劾川普時,死了》(Cummings, powerful congressman leading Trump probe, has died)爲題,報道了這則消息。 按照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記載,得病都是有原因的,都跟自己做了違背天理的事有直接關係。按照佛家的說法,得病是造業所致,所以把病稱爲病業。業力多了、大了,表現在我們人間,那就是得病、遭災,或者丟官、蹲監、殺頭等等,反正沒好日子過,人幹了什麼就會得到對等的報應。 下面舉個宋代的小例子,說的是吏部尚書衛仲達的往事。 衛仲達最初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夜裏,他的主元神、主意識(人稱爲做夢)被地獄的陰差攝到地府,帶他覈查善惡記錄。地府官員驚訝的發現,記錄他惡事的冊子之多,攤滿了庭院,而善錄只有一小軸。 冥官用秤稱了一下,不料那一小軸善錄的重量反而壓過那些惡錄。 衛仲達困惑不解的問道:「我還不到四十歲,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惡錄?」 冥官說:「只要一念不正,鬼神馬上就會知道,並立即記錄下來。」現代有幾人相信這個說法?! 衛仲達問那一小軸善錄記錄了什麼事。冥官說,朝廷曾經想大興土木工程,修建三山石橋,衛仲達上奏勸諫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那一小軸善錄記錄的是他的奏章。」 衛仲達說:「可是朝廷並沒有採納我的諫言,還是動工修造了。爲什麼這份奏章還會有如此巨大的善力呢?」 冥官說:「那是因爲你動的是真念。」看來,無論是動善念還是動惡念,只要動的是真念,就真能決定人的未來。 冥官接着說:「假如朝廷能夠聽從你的建議,那你的功德將會無量。如果你用這樣的心來度化世人,那一點也不難。只是你平日惡念太多,致使善力減去一半,不可奢望再升任宰相了。」後來,衛仲達果然只做到吏部尚書。 ◎神爲何用四次大瘟疫懲罰羅馬帝國 56年前,《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你說我說》單元主持人西勒·庫斯特先生在回答小朋友瑪莉的困惑時說:上帝讓你成爲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 歷史學家伊瓦格瑞爾斯親眼見到神對好孩子的最高獎賞,並詳細記錄下來。那是公元541至591五十年中間,強大的羅馬帝國,無人可以征服,但卻被神用四次大瘟疫懲罰。 據記載,第一次瘟疫,人口被滅掉三分之一,首都君士坦丁堡死了一半人,一次又一次至最後清算,剩下的只有好人了。 伊瓦格瑞爾斯經歷了最後一次大瘟疫,也是結束性的徹底懲罰。 爲什麼神要用四次大瘟疫,而不是一次就全部解決了呢? 因爲銷燬不是目地,救人才是目地。神根據人業力的大小,先銷燬一部份人,爲的是儆醒活下來的人,希望他們改好,能留下來。 但是,羅馬帝國逃過第一劫的,極少有人檢討自己以往的壞思想、壞行爲,改過自新,而是依然如舊。於是才有了第二劫、第三劫、第四劫,最後只剩下符合天理的人,也就是神的「好孩子」。 ◎卡明斯爲何長期存在健康問題

主導彈劾川普的民主黨要員卡明斯68歲去世。

據報道,作爲衆議院監督與改革委員會主席和國會黑人核心小組(Congressional Black Caucus)領導人物,卡明斯是華盛頓最有權力的民主黨人之一。他在衆議院民主黨爲彈劾川普總統的努力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退休消防員馬克聽到神的預言: 我已經選擇了這個人,唐納德·川普。我要用這個人給美國重新帶來榮譽、尊敬和復興。 那麼,病業累累的卡明斯在衆議院民主黨爲彈劾川普總統的努力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意味着什麼?宋朝吏部尚書衛仲達平時惡念太多,都無福當宰相,卡明斯動的不光是惡念,更重要的是行動! 這是跟川普總統對着幹嗎?不是,這是跟自己對着幹! 整個宇宙大穹都是老天爺的造化,你總在老天爺的鞋底子下折騰,豈不是活膩味了! 《紐約時報》報導說,卡明斯在2017年進行了心臟手術,膝蓋患有細菌感染。此次,他說要做個手術,需要離開大約一週時間,但之後再也沒回來。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卡明斯代表巴爾的摩選區已有二十多年,也是川普總統的公開批評者。他的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確認說,他因「長期健康問題引起的併發症」過世。 卡明斯過去幾年一直病的很厲害,甚至要藉助電動手推車和助行器進出國會大廈。 在卡明斯去世的前幾周,他沒有與衆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亞當·希夫(Adam Schiff)和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艾略特·恩格爾(Eliot Engel)一起出現在彈劾總統川普的閉門聽證會上。不過,民主黨人最近針對彈劾事宜發出的每張傳票、文件需求書或聲明均是以三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進行的。 ◎計劃不如變化快 卡明斯去世當天,國會議員和其他政界人士紛紛向卡明斯及其親朋好友表達敬意和哀悼。有些表達的真的挺……那個的。 佛羅里達州民主黨衆議員黛比·瓦瑟曼·舒爾茨(Debbie Wasserman Schultz)是這樣表態的:「我爲他的家人和社區哭泣,我的心都碎了。以利亞·卡明斯無與倫比的誠信和領導才能留下了非凡的遺產。」 佛蒙特州前民主黨州長霍華德·迪恩(Howard Dean)發推文說,「這是一場可怕的悲劇。以利亞是我在政治上遇到的最誠實、最體貼、最正派的人之一。他的道德準則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始終如一。」迪恩說出了卡明斯沒好日子過的原因。 卡明斯計劃做手術兼休養大約一週時間,再回來繼續彈劾老天爺指定的美國總統。正因爲這樣,他連繼續經受病痛折磨的機會都不給了。卡明斯再回來,是躺在棺材板兒裏聽民主黨籍前總統克林頓和奧巴馬的讚美悼詞。 各位朋友,在美國這個醫療水平極高的國度,握有權力的民主黨籍重量級人物卡明斯68歲撒手人寰,而且還是在自己完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這又一次證明,人怎麼讚美你,都沒有用,要想活下去,只有順天而行。 ◎ 美國民主黨籍前總統卡特癌症擴散並連摔跟頭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現年95歲,他的生日與中國國殤日同一天,真是巧了,也是10月1日。 1979年1月1日,卡特總統與中共非法政權(起名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卡特政府在聯合公報中接受中共國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同中華民國斷交、美國從臺灣撤出軍隊和設施、廢除中美(中華民國與美國)條約。 根據美國國務院2013年解密的外交檔案,當時的國務卿萬斯原本建議卡特總統提早通知中華民國,但卡特擔心美國國會反對而決定保密。在中美(中共國與美國)宣佈正式建交前不到7個小時,中華民國政府才得到通知。美國國會在獲知消息後,極爲憤怒,補救的辦法就是制定了《臺灣關係法》。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嚴厲指出,美國政府這是「自殺行爲」。幾十年過去了,歷史證明美國幫助中共壯大起來,魔鬼正在統治着我們的世界。 只擔任一屆(1977年至1981年)總統的卡特沒有連任成功。4年卸任後,他一直在幕後督促美國政府與中共非法政權保持友好關係。當然,他的努力並不是沒有付出代價。 2015年8月,90歲的卡特證實患上肝癌,並擴散到腦部。他於2016年宣佈,他不再需要放射治療已經擴散到他腦部的癌症。 今年,2019年1月,卡特給川普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一個建議,即成立一個由六人組成的專家小組,在幕後協助川普改善與中共非法政權的緊張關係。川普3個月沒有迴音,直到4月13日才打電話過來。 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亞特蘭大地方電臺4月15日報道,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在14日的一次教會主日聚會上透露,前一天晚上川普總統給他打了電話,表示對中(共)國越來越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正在超越美國」深感憂慮,但卡特對此卻並不擔心。 半個多月後,今年5月,卡特准備去狩獵火雞時,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的家中摔倒,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不是個小手術。 10月6日,卡特再次在家中摔倒,左側面部受傷縫了14針。 10月21日,卡特在家中再一次跌倒,骨折致骨盆破裂,要去醫院接受治療和觀察。 美聯社10月22日(週二)報道說,卡特中心女發言人戴安娜·康吉利奧(Deanna Congileo)將骨折描述爲輕微骨折。她的聲明說,這名95歲的老人星期一晚上摔倒後在菲比·薩姆特醫療中心裏精神煥發,他期待着在家中康復。 11月11日,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在一份聲明中說,現年95歲的卡特週一被送往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埃默裏大學醫院(Emory University Hospital),準備在週二(12日)早上進行降腦壓手術。 聲明說,由於他最近的幾次跌倒,造成腦出血導致大腦壓力。 聲明還說:「卡特總統在妻子羅莎琳(Rosalynn Carter)陪伴下,正在『舒適的休息』。」 看來,無論東西方,都不認爲患癌並擴散,以及屢次跌倒、骨折、腦出血和進醫院就出不來,是什麼光宗耀祖的好事。(文/蘇撬阱)△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366,46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