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继承传统 小夫妻扎根乡土 泥塑生意火(多图)
 
毕馨晟
 
2018年8月22日发表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在忙碌着。
许良国在指导儿子儿媳制作好泥塑的要领。
许明笙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

【人民报消息】今年8月7日,新华网的图片频道刊登了一个图片新闻《扎根乡土的「90后」泥塑夫妻文件》,10张图片使用同一个解说: 8月6日,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在制作泥塑。「90后」青年许明笙和妻子朱悦2016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他们放弃其他工作机会,选择回到许明笙在浙北山区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的老家,继承父亲许良国的泥塑手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泥塑匠人。 两年来,从人物到神兽,许明笙和朱悦在父亲的指导下掌握了泥塑的基本要领,目前他们每年要制作三四百尊泥塑,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他们还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返乡创业是挑战也是机会,」许明笙说,「在学院接受教育,又回到乡土,我们希望能给民间泥塑带来更多新的东西。」

他们制作的中华民族历史名人一脸正气,面相慈威。
许明笙和父亲在制作巨大的历史名人塑像。

根据图片,我们发现图片解说里所说的「人物」不是普普通通的人物,而是古代民族英雄、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这说明炎黄子孙毕竟是炎黄子孙,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骨子里和血液中,那不是69年的洗脑就可以洗掉的。 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之后,顾客的需求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对的。 ◎ 传统艺术是有来源的

许明笙和父亲在制作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巨大塑像。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神传文化中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 自新石器时代之后,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考古工作者从两汉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有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等。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泥塑艺术发展到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顶峰,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调的宫女等。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 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着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 惠山泥人分两类:一类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历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动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北白沟河、苏州虎丘等地亦为著名的民间泥塑重要地区。 ◎ 泥塑的制作方法

许明笙正在检查晾晒的泥塑。

泥塑不仅是艺术,而且也是力气活儿。 其制作方法简便易行,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坯晾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

朱悦在检查晾晒的泥塑。

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许明笙正在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着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最后上光。 ◎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希望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民间艺术。

许明笙和妻子朱悦不仅自己回乡继承父业,而且在自己的工作室义务向青少年传授泥塑技艺。为什么呢?一来两个人忙不过来,二来总得有人传承。 在国民政府当政时,各种祖传的手工艺作坊都有自己的绝活,而且生意兴隆。中共非法建政后,对于让百姓自谋生路、社会安定并不感兴趣,共产党的目地已经在它的党名上体现出来,那就是把全民的财富都「共产」到它那里去。 在中共争权夺利的思想熏陶下,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只奔向一个目标──大学。他们以为拿到文凭就能挣大钱呢。结果很多民间艺术失传,大学毕业生太多,就业成了老大难。 上个星期,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填补职位空缺 美国企业与高中合作培养未来工人》。报导说,来自美国罗得岛州考文垂(Coventry)的加布‧施纳(Gabe Schorner)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学习能手,直到他加入了高中的一个新培训科目:焊接。在那个工业化的教室里,施纳发现自己一下子就被熔化的金属和他调出来的亮蓝色光芒所迷住了。凭借所学到的技能,施纳直接被位于罗得岛的潜艇制造商电动船公司(Electric Boat)全职招聘。现在他在那里每小时赚16.5美元。他表示:「我不喜欢『去上大学』这个想法——我不想负担那些债务和其它任何压力。」 此前该州最大的雇主之一电动船公司宣布,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雇用1.4万名新员工。但该公司无法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招到足够的雇员,所以决定转向高中。一个名叫考文垂的高中开设了焊接技术培训项目,培训是免费的。结果证明是成功的。 这个学校认为,真正爱护那些苦苦追求学士学位文凭,但可能又没有学习实力或经济基础的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走职业高中这条路。这样的技能培训能使他们在未来获得稳定就业。 目前,在全美国范围内,专注于职业教育的高中生人数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22%,达到360万。 这个例子说明,不是每个人都是上大学的料,上大学对每一个人不都是最佳选择。许明笙去北京上了大学,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并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与老同学们争抢饭碗,而是回到山区老家,在宽敞的农家院子里,过着没有尔虞我诈、平静又受到顾客欢迎的舒心日子。 继承父辈的传统民间技艺,塑造千百年老百姓心中的神佛、神兽与民族英雄和廉政清官,许明笙和妻子朱悦选择的这条路注定会越走越宽。(文/毕馨晟)△ (人民报首发)

 
分享:
 
人气:334,44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