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妈妈的话 帮助她建立了自信(图)
 
2018年4月26日发表
 
丝凯送给妈妈一个生日礼物:她把当年的纸版「妈妈的话」 变成网络公开版,与网友分享,向妈妈的爱心致敬。

【人民报消息】青少年从儿童时期进入国中阶段,都会有情绪别扭的状态出现,因为他们的自我认同还处于摸索阶段,会突然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同学不经意一句话,都会造成心理负担。有位妈妈帮助女儿度过这个黑暗期的方式很特别,甚至还成了女儿的论文主题。 帮女儿面对尴尬年纪的青春难题 青少年上了国中就会面对同侪压力、自尊心低落的考验,同学相处状况成为决定他们的学校生活是否开心的关键。 另外,他们开始学习脱离对父母的心理依赖,有了想要自己作主的渴望,因而叛逆意识也会逐渐升级。这时候就考验父母如何用智慧对待了。来看看故事中这位妈妈如何跟女儿建立沟通管道。 2003年,当住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丝凯.古尔德(Skye Gould)要上国一时,也正是全家要搬去远在南方的佛罗里达州的时候。生性自卑又害羞的她,对于转学生活的适应感到很害怕,也很沮丧。 丝凯说,当时整天都在担心,怎么面对新环境和新同学,怕自己做不好会被取笑甚至欺负。 妈妈有锦囊妙计 不过,幸运的是,妈妈史蒂芬妮.史盖拉(Stephanie Skylar)早就想好对策了——妈妈开始每天在午餐盒里放爱心小纸条,一方面给女儿惊喜,同时也能安抚她在学校的紧张情绪。 史蒂芬妮是个全职妈妈,工作繁忙的她无法随时去学校参加相关活动,于是,她把每天想要告诉女儿的话贴在午餐盒上。那是妈妈的贴心小叮咛和生活智慧小语分享,还包括如何交朋友和跟人相处等等。 妈妈说:「我希望和女儿的对话,不是那种不断重复的唠叨,而是可以心灵相通的互相打气、鼓舞士气。」 她希望能让女儿在学校「不再觉得孤单,因为有妈妈的话陪伴她,帮助她用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而对女儿丝凯来说,「这个小纸条的对话,让妈妈对我的叮咛不再是压力,写在纸上反而感觉是甜蜜的心里话,给人温暖,降低了发生言语冲突的机会。」「我相信这些是帮助我度过青少年不确定期的重要关键。」 多年后,丝凯有一天再度回想起这些对话的温暖记忆,于是申请了脸书主题账号,公开分享妈妈的爱心和智能,没想到竟引来许多为人父母和子女的网友的热烈讨论。 「妈妈的话」写些什么? 来看看妈妈的爱心。 「想交哪一个朋友,就先称赞对方,让对方知道妳的善意。」「想想看他们有哪些举动令妳觉得很棒,让对方知道妳如何被他们激励。」 「不要太快对女孩们下判断,妳应该永远试着找出对方的优点,而非缺点,正面看法掌握在妳手上。」 「就算当妳再怎么不开心,也要对人保持善意的笑容。」 丝凯说,这些「妈妈的话」帮助她建立了自信,教会她怎么跟人相处、做朋友,每天收到小纸条都让她感到很开心。 她说,妈妈当初写这些贴心小语时,并没有想到会给女儿带来这么正面的影响,还帮女儿重拾信心。 11年后的2015年,丝凯无意间读的一本书,又让丝凯再度回想起妈妈的爱心,此时的她却又有了全新的看法。于是她打电话问妈妈,那些便当纸条是否还在,果然妈妈说「当然还在」。 妈妈收到意外生日惊喜 结果,在妈妈生日时,丝凯送给妈妈一个礼物惊喜:她把当年的纸版「妈妈的话」变成网络公开版,与网友分享,向妈妈的爱心致敬。 当妈妈打开脸书页面「妈妈的话」(Advice from My Mom)时,既感动又兴奋!这是当年每天累积下来的纸片,随手的只字词组,都被细心的女儿一一拍照并整理成不同类别的内容再度呈现,如今成了众多陌生网友讨论亲子沟通的借鉴!妈妈真是深感荣幸呢! 看到自己的付出被女儿珍惜,妈妈流下欣慰和感谢的泪水。 女儿说,她希望这个脸书页可以激发大家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亲子沟通方式,也期待能促成更多人一起来交流。 由于脸书引起的共鸣,丝凯决定继续探讨这个亲子沟通议题,把它变成论文研究的起跑点。妈妈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爱心会在多年后更显出珍贵的意义,成为女儿论文的内容,这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纪念了! 丝凯不断地收到许多网友的来信,也更让她更具信心:这个论文将会给更多人带来启发。2015年时,丝凯的故事还登上了《早安美国》在线版的点阅排行榜。(中文编译裴晏)△

 
分享:
 
人气:33,38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