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mb/images/pixel.gif) |
![](/rmb/images/pixel.gif) |
![](/rmb/images/pixel.gif) |
2017年7月14日发表
人气:58,718 分享:
|
|
潘玉莲和她2,000多个娃(图) |
|
潘玉莲和孩子们在疏勒县「爱心小课堂」合影。
潘玉莲在疏附县「爱心小课堂」上课前检查孩子们的作业。
【人民报消息】在新疆喀什疏勒县疏勒镇,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颇受当地人尊敬,被人尊称为「潘老师」——她虽然家境贫寒,却用自己的一腔爱心20多年来办起一个「爱心小课堂」,前后有2,000多个娃得到过她的帮助。
陋巷响起读书声
潘玉莲出生在喀什地区疏勒县。1960 年,她从喀什二中毕业,高考分数全地区排第七。在新疆大学读了两年后,她因故辍学,但「学霸」的基因从未稍离。除了汉语和维吾尔语,她还学会了俄语、哈萨克语、藏语,如今又在自学英语和日语。
1992年,在外地打工的失意,让潘玉莲打定主意回家乡,家里的老房子没变,黄色外墙没有记忆中那么鲜艳。潘玉莲就是在这老房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一天,潘玉莲见到邻居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无人看管,就把他们领回来,一边做饭一边教他们识汉字。几天工夫,孩子真的学会了不少。
她所在的新市区小区,维吾尔族家庭占到三分之二。「这些娃娃家里多半是低保,父母打工忙到很晚,文化不高辅导不了功课,成绩就这样落下了。」
潘玉莲在外面闯荡过,她知道,语言不通,孩子的发展会被限制住。于是,她萌生办小课堂的想法。一张小茶几、一块小黑板,刚开始只有两个孩子,后来变成五个,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到了她的小课堂。
爱心课堂就这么开始了。潘玉莲把家里最大的一个房子改成教室,并认真备课,义务教学。娃娃们大多是维吾尔族,还有汉族、回族、乌孜别克族,潘玉莲的语言天赋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拾荒贴补家用 不向学生收取一分钱
通常,上午是潘玉莲的拾荒时间,出去走一大圈或许能捡到十几个瓶子,每个3分钱。
收废品的周萍总会再添几毛钱给潘玉莲。她知道,这钱「潘老师」是花在孩子们身上的。
卖废品的钱被她一毛一块的装在塑料袋里收起来。
隔一段时间,她会到杂货店买些新本子、铅笔,还有小红花贴纸。最贵的是每月35元一罐的花果茶,再买包冰糖。
有些孩子放学过来没吃饭,她就烧水泡冰糖花果茶给他们就着馕吃。「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娃娃。」
潘玉莲每月只有300多元的低保,还要照料因病致残的儿子和一个上高中的孙女。她自己常常只有中午做顿饭,晚上要教课到深夜,烧点开水泡馍馍吃就对付了。
喀什当地课外补习班的费用一个月少说也要三四百,别人劝她象征性的收些学费。
潘玉莲说,进了我的门,就是我的娃娃,哪有跟自己娃娃要钱的?
她把家里最大的一间房腾出来,改成现在的小教室。自己吃饭、睡觉都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墙旧了就拿宣传画贴一贴,旧家具凑合着用。这里一分钱不收,还给孩子们管饭、发文具;这里只有一个老师,辅导5个年级几十个孩子的语文、数学、外语。
在她屋里,最新的东西就是堆满书桌的字典、辅导书,还有一迭厚厚的A4纸装订本。那是潘玉莲找打印店帮她做的表格,上面登记着自己教过的每个孩子的信息:姓名、家长联系方式、本人表现、家长意见……
坚持、真诚、和善的奶奶
每到黄昏渐近,潘玉莲的精神头都会好起来。下午5时多,她开始不时的看表,简单梳理一下头发,打开小课堂的木门,卷起已经灰白褪色的布门帘。
刚过6时,潘玉莲就走出去倚在大门边。不久之后,门前这条土路会变得热闹起来,放学的孩子打闹着向潘玉莲的小课堂跑来,扬起的沙土混合着说笑声。
「老师好!」五年级的苏麦耶领着一年级的妹妹走进来。
孩子们陆陆续续到齐,把作业本交到潘玉莲手上。她坐在教室门口的凳子上批改作业,左胸前的口袋里插着一红一黑两支笔。
教室外面,学生从小到大排着队,有的孩子手里捧着《唐诗三百首》默背,等候即将到来的检查。
潘玉莲迅速地批改着作业,给满意的黏上红色的笑脸。
孩子们一个个进来领回作业本,小课堂很快坐得满满当当。
20多平方米的土房里挤着14张旧课桌。人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个孩子。教室里坐不下,潘玉莲领着他们到后院果园里上课,坐在桃树、杏树、无花果树下。
潘玉莲从盒子里挑出一块勉强可以用手捏住的粉笔头,站在黑板前,课要开始了。
面向黑板写字的时候,潘玉莲佝偻着的背部比平常挺直了很多。她一笔一画地写标题、抄生词,转过身面向挤巴巴的教室,板着脸、眼神犀利,大嗓门地讲起课文,讲到激动处忍不住比划两下。
教室前面两块大黑板,每个年级会分到一小块。孩子们每天都要上「黑板测试」,掌握了当天的上课内容才能回家。
一年级的艾尼凯尔今天的「上黑板」测验终于通过了,略带哭腔地和老师潘玉莲说再见,被早已等候在外面的妈妈领回家。
「家长也都支持我,从不为早点下课向我求情。」潘玉莲说。
「潘老师教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法子,上过她小课堂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镇泰小学的老师说。
「哪有什么法子,我一天师范没上过,又没干过老师。」潘玉莲笑着说,全是笨办法,手抓着写,一遍不行写很多遍。
和学校教学不一样,她的小课堂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她自己更像一位严厉的奶奶。
「天底下哪有笨娃娃,一遍遍讲,肯定能教会。」和孩子在一起时,潘玉莲特有耐心。
刚来的娃娃都怕上课严厉的潘老师,但待久了,他们就能体会到她的好。
23岁艾比布拉‧吾舒尔,是湖南省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长沙某大医院实习。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从2000年到2010年,他曾在潘玉莲奶奶的「爱心小课堂」连续学习10年。
「潘奶奶教我们语文、数学和英语,我在那里学习了10年,打下很好的汉语和数学基础,还培养刻苦学习、不放弃的精神。在小课堂里与我一起学习的艾克拜尔,与我成绩不相上下,他考到上海的内高班,后来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潘奶奶就是我们心中的精神灯塔。」
每逢寒暑假,那些考学出去的孩子回到疏勒,总要赶紧回小课堂去看望潘玉莲。
「他们回来后教我英语,还跟我一起教课,会跟现在的娃娃讲很多自己的体会。」潘玉莲说起这些时一脸骄傲。
下半场人生 别样精彩
「爱心小课堂」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开启潘玉莲别样的人生。
年轻时不幸的婚姻给潘玉莲留下一个儿子。为了养家,她把孩子丢给父母,外出打工,做过餐饮,跑过运输,甚至做过泥瓦匠。1992年,打工的积蓄在一场意外中化为乌有,潘玉莲到老家。
50岁那年,潘玉莲的小课堂「开张」,开启了她的「下半场」人生。25年,教与学,陪与伴,成为潘玉莲和孩子们之间微妙的彼此依赖。
有一次,她差点就放弃了小课堂。1998年,潘玉莲收到一封邀请函。年少时,潘玉莲在学校系统学习过俄语,乌鲁木齐一所学校特意想聘她任教。邀请函言辞恳切,所开报酬可观。她清楚这是改变困顿生活的机会,年纪再大一点,外面的世界就不再属于自己了。
经过一番思考和挣扎,潘玉莲来到乌鲁木齐。很快,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潘奶奶你去哪里了?」「奶奶你家里怎么没人?」「奶奶今天我考了第一名……」电话那头是七嘴八舌稚嫩的声音,提醒着她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孩子需要她。
「我那时才发现,和孩子们在一起才算是好生活,说什么我都要回去。」潘玉莲毅然辞职返回疏勒。
7年前的一天,潘玉莲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等待着孩子们放学。远远地,看到孩子背着手走过来,脸上带着调皮的笑。走到她面前,刷地一下从背后拿出一大盒鲜花,齐声喊着「生日快乐」。
原来,潘玉莲一次无意间说出自己的生日,孩子们悄悄记在心里,「谋划」了一场惊喜。
这盒花,已经干掉了,被潘玉莲珍存在家里唯一的橱子顶层。
25年,2,000多个孩子从这里走出去。有的孩子考取内初班、内高班,有的孩子顺利升入大学深造,有的已经成为医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反映,在「爱心小课堂」学习过的孩子都心存感恩、品行端正、懂礼貌、守规矩、学习习惯好、学习成绩提升快,特别是普通话水平普遍较高。
潘玉莲75岁了,家长们和孩子们最担心的是她的身体。
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在教室墙上的手抄报上,孩子们写着:「潘老师,我们爱你,我们永远爱你,祝你长寿,永远年轻。」
「你们好好学习,我开心,就永远年轻。」潘玉莲笑得眯起眼睛。
说到爱心课堂,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还能动,我就会一直教下去。△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7/7/14/65825.html |
|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
|
|
|
更多文章导读 |
|
|
![](/rmb/images/pixel.gif) |
![](/rmb/images/pixel.gif) |
![](/rmb/images/pixel.gif) |
1. 这新闻忒大!美国大媒体和FBI咋不追踪(多图)
( 660,398次)
2. 江为何把亲爸晒一边,紧抱死人喊爹(图)
( 631,791次)
3. 小笑话:江与老婆当他们面对吵(图)
( 348,348次)
4. 我们需要神!川普在波兰向世界传递正信(多图/视频)
( 344,849次)
5. 一通百通 破解世界两大难解之迷(多图)
( 321,772次)
6. 刘伯温求雨和我爹求雨的故事(图)
( 297,223次)
7. 神传文化中的乐舞 内涵博大精深(1)(多图)
( 269,452次)
8. 神的恩赐!非洲生长大量美味腊肠树(多图)
( 259,840次)
9. 是金子就会发光 川普让美国再次伟大(多图)
( 235,638次)
10. 米开朗基罗这幅巨作提醒教宗:时间到了(多图)
( 233,999次)
11. 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悄然揭开序幕(多图)
( 232,652次)
12. 30日内上交手机!中共在新疆不折腾难受(图)
( 219,215次)
13. 对比川习讲话 习仲勋在天之灵会如何(多图)
( 214,600次)
14. 非洲南端远古遗迹"亚当日历" (图)
( 212,444次)
15. 半条鱼畅想!中共即将称霸全球的表现(多图)
( 206,045次)
16. 习近平与川普的友谊到底能走多远 (图)
( 204,036次)
17. 美两州长祈雨成功 巴黎协定何须掏钱(多图)
( 200,574次)
18. 美国出口中国的牛肉价兑现川普诺言(图)
( 200,457次)
19. 2010诺奖公布时,高智晟遭性酷刑自述(图)
( 137,021次)
20. 破解四千年前的内布拉星象盘之迷(图)
( 120,313次)
21. 《敦煌星图》是神传文化的远古遗产(图)
( 77,265次)
22. 被整齐切为两半的巨石 神秘莫测!(图)
( 69,361次)
23. 美人鱼?波兰白衣人在湖边抬神秘物体(图)
( 68,433次)
24. 超级明星对未来感应的神奇能力(图)
( 67,563次)
25. 转世成儿子来讨债(图)
( 67,496次)
26. 又一美国军官揭秘UFO瘫痪核弹发射系统(图)
( 66,922次)
27. 工程师曝内幕:18名外星人为美国工作(图)
( 66,338次)
28. 两千年前的冰箱 沙漠中保存冰块(图)
( 64,644次)
29. 心跳停一小时救回 医疗团队称奇迹(图)
( 63,462次)
30. 秘鲁烛台地画谜团重重(图)
( 62,532次)
31. 小伙用一条腿 换了老太一条命(图)
( 59,693次)
32. 潘玉莲和她2,000多个娃(图)
( 58,718次)
33. 男子卖考试答案 不管真假都能卖出去(图)
( 58,671次)
34. 不听劝阻在长城刻字 网友:刻下的是耻辱(图)
( 57,559次)
35. 不向命运妥协 他带着母亲上清华读书(图)
( 56,241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