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一次让路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图)
 
2017年4月13日发表
 
一次善意的让路使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人民报消息】2011年6月15日早上,立陶宛库尔斯沙嘴警察局来了一名游客。见游客惊恐万状的样子,警长什塔夫赶紧让他坐下,递给了他一杯茶,他呷了一口,这才能比较顺畅地说话了。 这是一位名叫特莱茨的英国游客,特莱茨说他与同伴克蒂被树袭击了,克蒂正在被树折磨着,请求警察快点去解救。当什塔夫看到游客浑身上下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每个小孔都有血迹时,不禁惊呆了! 什塔夫与几个警察带了必要的东西,立即跟随着特莱茨向出事地点进发。待行进了2个多小时后,警察们一个个不禁毛骨悚然。原来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只见每一棵树木都长得奇形怪状,有的像手镯;有的似手镯被码了起来,宛然一圈一圈旋转而成的弹簧;有的如同张着大嘴巴的怪兽…… 突然特莱茨一声惊叫,面如土色。什塔夫随着特莱茨的目光望过去,也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只见前方一棵大约5米高的树上,挂着一具骷髅,骷髅上的衣服已是千疮百孔,血淋淋的。那就是一棵形状如弹簧的树,树身极粗,3人才能勉强合抱,树身似乎还有血在流淌…… 从那件血衣,以及现场找到的一些物什进行辨认,特莱茨断定这个遇害的人就是克蒂。克蒂怎么就被挂在了如此高的树上,这么短的时间就只剩下一架白骨呢?要说是怪树能吃人,这树也是不是太恐怖了! 通过向当地居民调查,人们所说更令人闻之色变。他们说,那个地方因一次山体滑坡,曾掩埋过一个村庄。几年后就长出了这些怪树,数百名被掩埋村民的灵魂都附在了这些树上。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活物进去后,无一不会变成一副骨架。大的活物骷髅被挂在了树上,小的活物骨架大都在树的身体内。他们还说,人一旦被树袭击,就不停抽搐彷佛在跳舞,人们也就称这些树为「跳舞树」。这个死亡之地,当地人从来都是避而远之的。 当然警长什塔夫是不大相信树会吃人的,更不相信会有魂灵附在树上。他将此事立即报告给了当地政府。 当地政府决定对这片树林进行一番考察,他们请了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大学教授、著名生物学家佐科夫担任考察队的队长,成员有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库拉科夫,以及库尔斯沙嘴国家公园的园长米切夫等。 他们开始忙碌起来了,然而两天过去,考察队除了在树林里找到了一些枯骨外,并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收获。2011年6月28日上午,队长佐科夫与队员们商量,改变前两天早上来、下午回到居民点的作法,索性在树林里住上一夜。大家一致同意队长的意见。不曾料到,这一住,「怪树吃人」的事就发生了。 因为地面上到处是水,那天晚上,考察队员们也就在树上拉起了帐篷。佐科夫等人进入梦乡不多时,突然被一阵痛苦的尖叫声惊醒,尖叫的人是园长米切夫。时间是凌晨2点,星光下,只见米切夫置身帐篷外,两手不停地在身上乱抓乱挠,周身似乎被树枝缠绕着…… 这时,佐科夫突然想起了来考察前他与英国游客特莱茨进行交谈时对方说过的话,特莱茨说:他与克蒂都是探险爱好者,当那天两人不意闯进这片树林后,他们被这怪异的树木深深吸引住了,也就有了在此住一晚的想法。也是在凌晨2点多钟,克蒂起来小解时,突然「树枝」伸出了千万个针状的吻开始吮吸他的血。特莱茨立即去解救,不曾想那千万个吻也伸向了他。 他们二人撒腿拚命向树林外逃,特莱茨在前,克蒂在后。那条路在小河边,很狭窄,当时特莱茨想,克蒂「受树攻击」比自己厉害,让他在前面快些跑,尽快逃离死亡。这样想着,他向路边一闪,不曾想,他踩上一堆松软的落叶,脚下一歪,整个人就掉到了河水中。后来不知怎么就挣扎着上了岸,于是跌跌撞撞到警察局报了案。 听到米切夫的惊叫声,佐科夫来到米切夫的身边,看到他裸露在外的脸上、手上一片血肉模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点。佐科夫顿时明白是什么了,大声对米切夫说:「快!快跳到小河里!」听到他的话,米切夫转身跑到不远处的小河里,过了好久,觉得身上没有吸血的感觉了,他这才爬上了岸。 经过反复考察,考察组一份长达30多页的调查报告被公布了出来:不是怪树吃人,吃人的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阿根廷蚁。阿根廷蚁尽管身长只有1–8厘米,却是全球100多种最具攻击性的动物之一。它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团队精神,每次都是成千上万只一起行动;它们食量惊人,行动也迅速得惊人,一头硕大的肥牛被它们变成一副白骨只需一个多小时。阿根廷蚁极具适应性,那片树林因大部份时间地下全是水,它们也就将家安在了树里,这些树身中间几乎被它们全部掏空,外表也就慢慢变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 阿根廷蚁每次发起攻击,一旦猎物死亡,它们就凭借着集体的力量,将那体积小些的抬到树身上的洞中,体积太大的就挂在树上,然后疯狂地享用。这些阿根廷蚁是上世纪从美洲传入欧洲的。 随着这份报告的公布,人们对英国游客特莱茨开始由衷地敬佩,生死存亡之地,极其危急关头,是他的侧身一让使他获得第二次生命,同时也救了米切夫等考察队员们,并且还会救下千千万万的人。△

 
分享:
 
人气:46,44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