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砖家随哈勃起舞 歪批众恒星爆炸(多图)
 
曹坡律
 
2017年3月18日发表
 
葫芦星云,也称「腐蛋星云」。
美丽的星云。
CTB 37A星云像一朵花。X线(蓝色)和无线电波(粉红)形成花萼; 红外线(桔黄色)构成花瓣。

红蜘蛛星云。

【人民报消息】美国哈勃望远镜观察葫芦星云(Calabash Nebula),捕捉到恒星爆炸时喷射气体尘埃的罕见景象。 一般情况下,天文学家仅能观测到恒星爆炸后的静态景象,而此次使用哈勃望远镜观测到4,200光年远的葫芦状星云时,却看到恒星爆炸时的悲惨景象。 当然,无神论的科学家根本不会认为那些星球爆炸是那些宇宙世界不符合天理而导致末日,无数的生命在哀嚎中被毁灭。 科学家描述为:气体尘埃向四周空间剧烈喷射的动态情况。气体尘埃喷射速度为每小时100万公里。 科学家还大胆预测,这个星云在几千年后会变成成熟的行星状星云。 科学家说该葫芦星云含有大量硫元素,如果我们能嗅到其味道,会感觉它像腐臭的鸡蛋,所以又称为「腐蛋星云」(Rotten Egg Nebula)。 报导说,科学家研究观察到大量各种形状的美丽星云,其实是恒星爆炸后的残骸。如2016年10月拍摄3,000光年外的巨大红蜘蛛星云(Giant Red Spider Nebula)。它具有两部份结构。 科学家推算,这个行星状星云(planetary nebula)之中有一颗炙热恒星,喷射出的大量物质如同强风吹向空间。在望远镜下这些物质的分布范围达1,000亿公里之广。 您说耽误事儿不耽误事儿?!(文/曹坡律)△ (人民报首发) 惨不忍睹的NASA新发现(2图) http://news-b5.zhengjian.org/2017/02/23/36131.html 20170223-4 170315B4-3a 据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报导,至少有七个行星,其大小和质量类似于地球,围绕着一颗木星大小的恒星运行。 170318B4-3bss 170315B4-3b 科学家说他们最新发现七个系外行星,大小介乎于地球的75%至1.1倍大。这是NASA构想图。 【人民报消息】(文/旖林)宇宙是有创世主的,大穹中有无数的神的世界,都必须遵循着创世主所制定的天理规则。违背了就是犯了天条,就要受到惩罚。神是不可以到其它空间去旅游的,因为层层宇宙天体有那层生命生存的环境,离开规定的生存环境就无法生存。人类的空间是宇宙中最低的空间,所以仰头望去,只能看到最低的那层天。 但是,正因为知道点皮毛,人就容易幻想,人就以为自己是老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月22日表示,至今已发现7颗与地球尺寸类似的行星,环绕附近同一颗矮恒星运行,这些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适合人类生存。 报导说,这一惊人发现在人类史上还是首次,令科学家燃起希望,认为可能会比预期快地在太阳系外找到外星生命。 2月22日,NASA和比利时研究团队在NASA总部召开记者会,宣布在距地球40光年外,发现7颗如地球般大小的行星,环绕着一颗名为「TRAPPIST-1」的矮恒星。 这7颗行星位于水瓶座,是在TRAPPIST-1附近的紧密结构中发现的,半径约为地球的0.8至1.1倍,质量约为地球的0.4至1.4倍。 领导这项研究的比利时列日大学天文学家吉隆(Michael Gillon)说:「这还是首次发现这么多类地行星绕行着同一颗恒星。」 科学家认为,Trappist-1比木星稍大,表面温度极低,亮度仅为太阳的1/2000。由于Trappist-1又小又冷,让围绕它的7颗行星非常温暖,意味着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甚至是生命。 研究人员竟然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以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并说在太阳系以外发现宜居行星是十分罕见的。 他们认为7颗行星中有一颗名为「Trappist-1f」的行星最有可能存在生命,虽然其气温略低于地球,但如果有合适的大气层及足够的温室气体,就可能适合人类居住。 科学家的结论是不是太无知又太自大了?庞大的宇宙天体到处都是生命,而无神论科学家只知道人类。 报导说,这项重大发现令天文学家十分雀跃,令他们觉得有希望能比预期的快在太阳系外找到生物。 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德莫里(Brice-Olivier Demory)相信,这7颗行星是目前科学家寻找外星生物的首选。而吉隆则认为,矮恒星Trappist-1周围或有更多行星。 对这些行星的质量估算也显示,它们表面多岩石,不像木星那样多属气态,其中的3颗行星位于Trappist-1的可居住区,从表面看甚至可能有海洋。这3颗行星分别被称为TRAPPIST-1e、TRAPPIST-1f和TRAPPIST-1g。 这个发现,当天也同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可笑不可笑?! 人类的科学真的就在误导人类、毁灭人类,使人类忘记是谁创造了这宇宙万事万物,其中包括人。(文/旖林)△ (人民报首发)

 
分享:
 
人气:237,91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