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忽如一夜春風來 今夜中國無人眠(圖)
 
梁新
 
2014年2月26日發表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上擺滿了紀念2月20日死去英雄們的鮮花和臘燭。
2月23日晚,一名老人在基輔獨立廣場上手舉用烏克蘭語寫的「人們啊,我正在看你們的事業」的標語牌,緬懷死難者。

【人民報消息】經過了3個月的廣場抗議和3天128人被槍殺、3000多人受傷的代價之後,烏克蘭終於晴了天! 烏克蘭的新生看似偶然,是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放棄與歐盟聯盟,要繼續啃俄羅斯冷骨頭,惹了衆怒。其實這只是整個天象下的一部份:共產黨到了必亡的時刻,只要衆人去推,它就倒,因爲它已經沒了根。 烏克蘭唾棄共產黨的過程,與當年的茉莉花革命不同,茉莉花革命是要逃脫獨裁者的恐怖統治,進入民主社會;而看似已經進入民主社會的烏克蘭是要從共產黨的陰影下真正解脫出來。無論怎麼不同,也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必須衆人奮起,那個罪惡政權才能垮塌。 里根總統「推倒這堵牆」的撰稿人羅賓遜曾回憶說,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說必須把「推倒柏林牆」這段話給砍掉,派駐柏林那位外交官讓把這句話改爲「終有一天,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 對於受壓迫者來說,這兩句話有本質上的區別。「終有一天」意味着獅子和綿羊現在還得同床共枕,綿羊顫顫兢兢不知哪天會被吃掉!另外,「這堵醜陋的牆將會消失」,難道說這堵牆會把自己給搬走不成?事實上,只有當蘇聯人把這堵牆給推倒、或者是讓別人把它推倒,它才能倒!也就是說,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起作用。 最終,烏克蘭人以最小的代價徹底脫離了共產黨的陰影,親俄的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追責後,想逃到俄羅斯未遂,於是他和一幫隨從在國內逃竄到東部俄語區。這讓人想起逃竄後被槍決的齊奧塞斯庫。 1989年12月25日,中共的好朋友、羅馬尼亞共產獨裁總統齊奧塞斯庫及其老婆埃列娜被特別軍事法庭審理並決定槍決,立即執行。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們怎能向我們開槍,我曾經那麼關懷你們,我是你們的母親。」一個士兵回答說:「不,你不是我們的母親,你是殺死我們母親的兇手!」 在3天128人喪生之後,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名正義少女,在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向全球網友求援:「我們想擺脫獨裁……我們很文明,但政府是野蠻人。也許明天我們的電話和網路就會中斷。我們將孤立無援。也許警察會逐一殺害我們……請告訴你們的政府領導人,在我們被殺害前施手營救!」她並且喊出烏克蘭民衆的心聲:「這兒不是蘇聯,我們不要貪腐的政府,我們要的是自由 !」這個求救信息瞬間傳遍世界,點擊率很快上到數百萬。 烏克蘭是原蘇聯的創始國之一, 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雖然重獲獨立,但始終在共產黨的陰影之下,也就是在前蘇聯克格勃頭子普京掌權的俄國擺佈之中。世界都看到,俄國頂着民主國家和民主選舉的名義但並不屬於民主社會,是與普世價值爲敵的,普京說是民選總統,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民選,他施行的還是前蘇聯那一套,只不過在血腥統治的上面披了一層民主體制的薄紗。 當烏克蘭人民要求與西方民主社會靠攏時,俄羅斯總統普京首先跳起來反對,而中共的媒體更是加班加點的醜化烏克蘭人民的美好願望。 一名網友的評論很精彩:「前些天央視連篇累牘報導烏克蘭動亂,街頭暴民,火光熊熊,興奮地渲染別國的動盪......突然,烏克蘭的新聞嘎然而止,原來街頭的人民勝利了,軍警倒戈,獨裁總統跑了,然後我們又『尊重烏克蘭人民的選擇』了。然後《新聞聯播》裏日本軍國主義又強勢復活了......。」 烏克蘭的勝利對中共國體制內的官員、軍隊和人民有着重大的啓示:2月20日,血腥屠殺當天,首都基輔市市長,烏總統的政治盟友馬克耶諾科發佈聲明稱,烏克蘭首都發生的事情是悲劇,他決定退出執政的地區黨,爲基輔市的情況獨自承擔責任。高級官員、議員們紛紛退出執政黨,說不與血腥政權同流合污。22日,烏克蘭的總參謀長伊利英表示,烏克蘭的軍隊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使命,不會捲入國內政治衝突,軍方領導人完全按照現行法律要求行事,官兵位於常駐地,正按照計劃執行日常任務。烏克蘭內務部2月22日也發聲明說,軍警人員不服從政治領袖,而是同人民站在一起。不久前參加鎮壓的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也表示,安全局的特工人員效忠人民。烏克蘭四大安全機關負責人都向議會承諾,不會干預政府和反對派之間的衝突。烏克蘭議會以「戰爭罪」通緝前總統,防暴警察們在獨立廣場下跪道歉。 一位網友說:「忽如一夜春風來,烏克蘭獨裁就倒臺!烏克蘭人民的勝利,讓我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還有網友說:「在公民熱血的澆灌下,烏克蘭一夜從嚴冬跨入春天。今夜無人入眠,我們如此,抱着中共不放的黨官亦如此。我們在雀躍鼓舞,他們在焦躁恐懼」。」 烏克蘭人民之所以勝利是因爲順天而行,任何與天意叫板的政府、組織或個人,只能是歷史車輪下的蝲蝲蛄。△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150,84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