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3年11月28日
發表
人氣:74,193
分享:
|
|
南方都市報獨家專訪李嘉誠全文(多圖) |
|
談慈善公益
「基金會80%以上捐款用於大中華地區」
南方報業:您剛剛從陝西參加一個公益項目回來,今年還爲基金會的公益項目去過哪些地方?
李嘉誠: 我6月出席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9月赴以色列,見證以色列理工學院和汕頭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創辦「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基金會對此捐資1.3億美元。
南方報業:您宣佈,把1/3的個人財產捐作公益慈善之用,放入名下的李嘉誠基金會。您捐這麼大筆錢是怎麼考慮的?又將如何選擇捐助項目呢?
李嘉誠:我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力圖做一個值得人們尊重的人。如果沒有這個理想,就不會將辛苦賺的錢捐出來做公益事業。基金會主要做兩大範疇的項目:教育和醫療。我雖然在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經營業務,但我規定基金會80%以上捐款要用於大中華地區,今年的公益捐款就有40億元。
我相信,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一種境界,因此做這些不是爲了樹碑留名。我在家鄉捐建醫院時,當地領導要我掛上先父的名字。我說,如果父親天上有知,不掛名也知道我做了好事。
南方報業:您捐資在廣東建設起汕頭大學。我們知道,汕大的教育改革曾遇到不少爭議,您覺得如今收效如何?
李嘉誠:我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我捐建汕大,想爲教育作出貢獻,做個樣板。
汕大的規模雖然小,但極具生命力。過去7年,超過97%的學生在畢業後第一個月便可以就業。汕大最關鍵的是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嘗試,如醫學院去年畢業的學生,部分既參加了中國的大學科目考試,也參加了美國執業醫生的資格考試。這個考試非常艱深,即使美國學生也不是全部能夠通過,但汕大的學生全部通過。今年又一批汕大學生也通過了。他們最後一年要到美國唸書,李嘉誠基金會也予以資助支持。
當今,科技革命帶動世界發展。我喜歡新科技,所投資的科技公司有60家。我看到,中國有數以百萬的學生在世界各國深造,我對中華民族的未來充滿信心。
南方報業: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形勢下,普通民衆生活艱辛。企業家能夠爲他們做什麼?我們知道,李嘉誠基金會在全國特別是西北,資助幾百萬個貧困兒童做脣裂、白內障和小腸疝氣手術。特別是爲貧困癌症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寧養服務」,做這個項目您是如何考慮的?
李嘉誠:一個很冷的冬天,我一位朋友患癌症,住在私家醫院。我去探望他,他看見我非常高興,拉着我坐在他床邊。他後來睡着了,也沒有放開我的手。我心想:這個朋友很富有,得到一流的醫療照顧,但到這個時候仍然痛苦不已。而內地貧窮的病人沒錢接受治療,又怎樣度過呢?於是想到要去開展寧養服務。
汕頭大學醫學院設立了第一家寧養院,我鼓勵醫護人員:如果你們做得成功,我保證會在全國設立數十家寧養院,爲貧困癌症患者提供免費寧養服務。
我知道,癌病病人的痛楚程度是最高的。有些人受不了,甚至會以頭撞牆,把痛感轉移到頭上。我告訴寧養項目的負責人,如果現用的藥物可幫助病人減少80%的痛楚,那麼若有新藥可爲病人再減少10%的痛楚,即使價格貴一倍,他們也不用問我,可以立即轉用新藥。現在,在內地及香港至今已有42所寧養院,每年捐款增至1億元以上,每年受惠者在1萬多。
南方報業:現在的社會言論較爲多元化,即使您在公益上做了那麼多事,仍然常常有不同的聲音,您是否對此感到困擾?
李嘉誠:如果認識儒、釋、道的精粹,便會明白人生很短,不應浪費時間去理會這些事,而應做正確的事。我看到基金會的工作每天都在進步,像在荒蕪之地種下大樹,讓後人有收穫,這是很高興的事。
基金會的資金,每一分一毫都是稅後才注入的,我心安理得。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3/11/28/5870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
 |
 |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