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溫家寶清華演講精髓被黨媒徹底摒棄(圖)
 
周曉輝
 
2012年9月1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9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清華大學,並在學校大禮堂發表了演講。當日晚間,清華大學新聞網公佈了演講全文,並被國內多家網站轉載。然而,中共黨媒新華網和人民網卻對溫家寶的演講進行了「冷處理」,不僅新聞標題《溫家寶看望清華師生》顯得中規中矩,沒有突出溫的演講重點,而且在內文也並沒有將其演講放在突出位置,並刻意「遺漏」了溫所要傳達的衆多意思。

同習近平前往農業大學參加「科普日」活動是爲了擊碎外界衆多謠言和猜測一樣外,顯然,溫家寶前往清華也是有意爲之,並非僅僅是爲了看望師生,更多的是想藉此傳遞出某些內心真實的想法,因此演講才是此行的重點,而黨媒卻將此行的重點如此處理,卻是爲何?

不妨先了解一下溫家寶到底在演講中到底傳遞了哪些信息。縱觀其演講,可見不少大膽、「出格」的言論。

其一、藉由梁啓超在清華作的題爲《君子》的演講引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古訓,在勉勵學生樹立「完整人格」的同時,傳遞出自己由此汲取的營養,即「剛健而不屈,獨立而不倚」。

其二、首次提出真正有見識的「君子」當知天時、任時命,順應「天道」自然規律,以「天」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推動客觀事物的運動和發展,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不僅應看作是溫家寶的自勉,也是對黨內某些人的提示,即要懂得知天時、順天命,其背後的潛臺詞十分豐富。

其三、指出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歷經磨難仍得以繁榮昌盛,靠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品德,強調「道德」的作用,間接否定了中共的一套說辭。

其四、承認中共走過「大躍進」、「人民公社」的彎路,犯過「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錯誤,中共不過是在改革開放後,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承認目前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收入差距擴大、司法不公、貪污腐敗和環境污染等。

其五、指出要徹底改變中國的面貌,「不但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繼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且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自由平等」,因爲「這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也關係到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其六、認爲「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因此要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憲法賦予人民的各項民主權利,建立有效制約權力、並創造條件讓人民監督的制度。承認「人民是國家一切權力的源泉,領導者應該恭敬人民,相信人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從而依靠人民」。

其七、指出公平正義的內涵,即整個社會有着對人心、人道和人本身的尊重,每個人都有其尊嚴、選擇和發展機會,要確保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提倡人間的同情和關愛,而且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一定要爲全體大衆分享。

其八、自由平等是對每個人人格和權利的尊重,指出如何在中國實現自由平等,即「要鼓勵人民的創造精神,提倡獨立思想和批判思維」,「要創造更加平等寬鬆的政治環境和更加自由的學術氛圍」,要提倡「社會文化的個性化」和對理性和科學的推崇。 
 
其九、指出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並稱自己永遠也不會離開祖國和人民。

溫家寶在大膽放言後,最終還是囿於現實環境,稱「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自由平等,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地逐步推進」。不過,同胡錦濤、習近平等日前釋放出的政治改革信息看,溫家寶的思想確實超前、大膽了不少,這大概也是黨媒爲何要對其演講進行「冷處理」的原因之一。

從黨媒的報導看,除了沒有突出溫家寶清華之行的重點外,還有意刪除了溫的諸多「出格」言論,如君子應知天時、任時命,順應「天道」自然規律;中共走過的「彎路」和犯下的「錯誤」;如何實現民主、保障人民的權利,領導和人民的關係;如何實現公平正義和自由平等,等等。可以說,溫家寶演講的精髓被黨媒徹底摒棄。

顯而易見,如此「冷處理」一國總理的演講稿,絕非黨媒的社長或總編可以決定,一定是來自高層的授意,而這與十八大前中共高層的博弈不無關聯。一向主張政治改革、給人民權利的溫家寶儘管得到了胡錦濤、習近平的支持,但黨內各大利益集團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反對改革的聲音也不小,黨媒如此處理溫的稿子,或許可以解讀爲主要是不想過度刺激黨內反對改革的高層和躲在幕後的大佬,儘量維持十八大前黨內表面上的和諧。

不過,不管中共高層如何博弈,溫家寶演講中有一點說的是對的,即要懂得知天時、順天命。而此時的天象彰顯的是「天要滅中共」,如果一意逆天而行,爲「保黨」而不惜姑息罪惡,結果是可想而知。

 
分享:
 
人氣:22,35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