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4月17日,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94.8億美元,同比下降2.8%,這是繼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5個月下降。3月當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2374家,同比下降6.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7.57億美元,同比下降6.1%。統計表明,服務業使用外資繼續超過製造業。 這是繼2008年外商大規模撤資潮後又一讓人擔憂的信號。在2008年的撤資潮中,既有產業資本,也有金融資本;既有獲利後全身而退的國際金融巨頭,如瑞銀、蘇格蘭皇家銀行,也有大量因破產而黯然離開中國的外商。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公佈的2008年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2008年資本金融項目順差比2007年下降74.2%,首次突破1千億美元。而2009年、2010年,外資撤退還在繼續。 外商投資退潮與撤資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可能很多國人都並不知曉。事實上,自改革開放以來,外商投資業已成爲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中國GDP的高速增長裏面,外資的貢獻曾達到40%之高。多年來中國經濟除了依靠外資帶動出口外,還通過圍繞吸引外資而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來帶動經濟增長。 旅美著名學者何清漣女士曾就外資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的採訪中分析道,外資一是給中國政府提供了巨大的稅收,還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二是給中國解決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三是因爲利益原因,外國投資者在本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遊說團體,減少了中國政府在外交方面的壓力。不過,承載了「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期望的外資卻顯然辜負了大家,中國依然維持着一黨專制的政治模式,而且是變本加厲,致使社會矛盾一觸即發。 至於外資的減少,究竟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怎樣大的影響,目前尚無法全面評估,但顯而易見的是,外資退潮,中國經濟將面臨很大的壓力是無疑的,特別是在房地產、股市均低迷的情況下,畢竟單靠本國的消費需求根本無法支撐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不少企業開工不足,進而導致嚴重虧損;企業虧損的增加,又將導致銀行壞賬的上升和政府稅收的減少,失業率也將進一步提高。這幾年,上述徵兆業已顯露。 那麼,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曾經對中國市場興趣盎然的外商們失去了興趣?何清漣女士認爲,一是政策的變化使然。過去,中國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是對外商給予各種減免稅優惠,而如今這樣的優勢不復存在,外商當然更願意將資本轉移到投資環境更好的東南亞等國。二是資源條件的制約。以往,中國對國際資本的最大吸引力是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這些優勢現在不復存在,勞動力價格隨着中國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而提高,土地更是由於稀缺而日益昂貴。這兩者都導致成本上升。此外,中國能源緊張,導致開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上述分析無疑是正確的,不過筆者認爲,近幾個月來外資投資連續下降應與中國詭異的政局有一定關聯。2月初,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的出走美領館,掀拉開了中共內鬥的序幕,一幕幕猶如好萊塢大片般驚悚、詭異的畫面不僅讓人看的眼花繚亂,而且更是一頭霧水。很多人不明白爲什麼一個地方的公安局長就可以掌握如此多的黑幕,不明白爲什麼一個小小的官員就可以掀翻政治局委員,並牽出一個又一個高官,而且隱藏在背後的祕密讓人瞠目結舌,比如英國商人被謀殺,谷歌乃是中共高官周、薄謀反的犧牲品,等等。 追逐利益當然是商人的重要目的,而投資者選擇投資環境除了會考慮當地政策、勞動力、能源等硬性條件外,投資國的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穩定性等也是投資者所要斟酌的。目前中共權斗的白熱化和不透明性,顯然讓外商充滿了疑慮,有些甚至會擔心遇到類似谷歌的情形。是以,觀望還是那些有意向投資中國外商的首選。 對於胡溫而言,外商們的懷疑、猶疑對正面臨巨大問題的中國經濟可不是好消息。因此加速解決血債派,好騰出手來解決經濟和民生問題,不啻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