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国际 › 文章: |
“怒吼震撼纽约” 中共“声援”华尔街示威(图)
中共喉舌媒体新华网引用中新社报导,“占领华尔街”示威当地时间5日全面升级,“万名示威者的怒吼震撼纽约,波及全美”,并引用分析人士之言称,发出要“占领华尔街”的口号就带有剑指美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含义,示威应是针对美国整个体制的“宣战”。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在东方“屹立不倒”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体制正“摇摇欲坠”之势。 中共最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日前还发表文章,抨击美国媒体“封锁华尔街抗议新闻”,是美国“主流媒体的耻辱”。不过事实是,华尔街示威游行不久,世界各大媒体都作了相关报导。 其实,《中国日报》是骂中有话,即不要总骂我们(中共)搞信息封锁,美国也在搞。信息封锁是所有国家“政治需要”的“普世价值”。 曾任中国《浙江青年报》记者、独立撰稿人魏桢凌对此认为,其实,包括华尔街的这些游行示威在西方民主国家很普遍,不足为奇。西方媒体报导方式不像中共官媒出于政治考量着重去报导或不报导什么,而是以一种平常心态来对待这类事件。这次华尔街游行示威,反观中共官媒而是一直抱着一种亢奋的心态不断追踪报导,即使国内发生了与之相比更严重事件都会视而不见。 魏桢凌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一直以来中共官媒都是报喜不报忧,而恰恰相反,西方民主国家的媒体很多时候是报忧不报喜。如果中共官媒对国外民主体制弊端作客观报导也可以,问题是它反而歪曲、夸大事实真相。”其实,在它“一言堂”长期的失实报导宣传下,民众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观念,即西方式的民主体制并不好,而且在中国实行民主就会发生动乱。 据新华网在引用香港亲共媒体的文章中说,纽约和平示威为何也遭遇被拘捕?这说明美国对示威是有两副面孔的。一旦示威矛头对着本国政府,就毫不犹豫进行“专政”。 该文章话外之音更刻毒:谁说中共类似“六四”天安门“专政”应受制裁谴责?美国也不会容忍这种“动乱”。 其实,在美国这种在法律范围内的拘捕只是一种维持现场秩序的形式,被拘捕者可能第二天又出现在示威现场了。 旅美民主人士、中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卞和祥表示,在中国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大规模的维权群体事件,不但官方媒体噤声还反遭镇压,这次居然还支持起美国民众的游行示威。其实,西方一些大媒体一般对民主制度的优点很少报导,很多都会“专注”于西方社会的负面及弊端,这样能起到促进监督政府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集权体制的宣传部门以可乘之机。 卞和祥说,每次西方国家出现金融危机,中共媒体就会片面去渲染,中国国内的一些普通民众在看不到国外真实信息时最容易被左右。中共就是通过欺骗手段来左右视听的,然后使中国民众思想中形成一种反美及反民主制度的思维方式。但是美国制度好不好,人们从中共高官将子女移民美国、财产转移到国外看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如今中国的“裸官”比比皆是。 “转移‘茉莉花’在中国造成的影响” 中共官方媒体多次报导将甚至这次华尔街游行示威与“阿拉伯之春”联系在一起,并引用分析人士的话说,不排除演变成类似英国骚乱的可能性。 对此,卞和祥认为,为什么中共官媒几次渲染美国这次游行示威受北非茉莉花革命影响,其实这是中共一贯的宣传伎俩,这样它能够借此把茉莉花革命在中国所受到的影响直接转嫁到美国去,从而在中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加深美国才需要茉莉花革命。这也是它真正惧怕“茉莉花”开在中国的症结。 就上述观点,魏桢凌认为此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说,中共官媒一向把国内矛盾焦点转移出去视为能事。如今当局再打民族主义的牌已失去效力,你当局说得再好,老百姓看实际,现在中国失业率据说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些官方是不会报导的。 魏桢凌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社会矛盾,西方民主国家出现的社会矛盾有一个类似“减压器”的机制,它可以通过示威游行、法律、选票等等形式把矛盾化解掉;而集权专制国家它只会把矛盾不断压制、积累,最终形成“高压锅”的状态。 中国大陆媒体人:这样报导是不行的 旅美多年的卞和祥在与国内朋友聊天时对方经常会问及金融危机给美国造成多大影响?在他们印象中,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其民众的生活质量好像连中国都不如了。他说:“从我在美国许多州实地了解看,真实的美国国民生活质量根本不是中共官方媒体片面报导的那样。” 卞和祥表示,其实,美国的生存路径很多。比如美国的失业救济金,每月可领取1,200~1,500美元,各州政策还有一些差异。在美国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福利有十数项之多。 卞和祥说,其实美国人要求的医疗保险如果按中国标准实际早已存在了,因为美国有个《紧急治疗法》,不管有无美国身份的,出现紧急病情首先会得到救治,病者康复并无力偿还,最后政府会买单。 他最后说:“我在跟中国的媒体朋友沟通时,问他们这些你们也可以作为新闻报导嘛。他们说,这样报导是不行的,因为你说的情况跟中共官方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了。”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