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太陽遭遇前所未有的彗星風暴 (圖)
 
2011年1月17日發表
 


左下角是一顆SOHO探測器拍攝到的掠日彗星,它
正衝向太陽。

【人民報消息】太陽剛剛經歷了一次風暴——不是耀斑爆發,不是炙熱的等離子體,而是一羣冰雪球:彗星。

「這場彗星風暴始於去年12月13日,於當月22日結束,」卡爾•巴滕斯(Karl Battams)說。他來自華盛頓的海軍研究實驗室。「在那段時間內,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探測到了25顆衝向太陽的彗星,這實在太瘋狂了!」

這種彗星被稱爲「掠日彗星」(sungrazers),它們並不罕見。SOHO探測器平均每幾天就會發現一顆。它們衝向太陽,並在太陽的高熱下損失揮發性冰雪物質而分崩離析。不過,巴滕斯說:「在短短10天內出現25顆這樣的彗星,這是前所未有的。」

「這些彗星是10米級別的,大小相當於一間屋子或一幢房子,」馬斯洛•奈特(Matthew Knight)說。他來自亞利桑那旗杆鎮的洛威爾天文臺。「不過,對於彗星來說,這可是很小的個頭。」



亞利桑那基特峯上空的池谷-關彗星。由羅傑·林
迪(Roger Lynds)攝於1965年10月29日清晨。

SOHO探測器非常適合擔任這項尋找掠日彗星的工作。飛船上帶有日冕儀,它能遮擋太陽的光芒,製造人工日食,從而暴露出其附近天空中較爲闇弱的天體,而這是地面上的望遠鏡無法做到的。每天,全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們會仔細檢查衛星發回的圖片,從中搜尋彗星目標。自從SOHO探測器1996年升空以來,通過這種方法已經找到了超過2000顆彗星。這是前所未有的記錄。

巴滕斯和奈特認爲,2010年12月份的彗星風暴可能預示着更大規模的掠日彗星風暴即將到來。其中有一些可能甚至大到肉眼可見,甚至白天也能看到的亮度。

巴滕斯說:「這只是時間問題,我們知道外面還有更大的彗星體。」

池谷-關彗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965年它突然出現,迅速接近太陽,並在距離太陽表面僅45萬公里處掠過。由於池谷-關彗星的彗核較大,直徑超過5公里,因此得以逃過在太陽炙烤下被毀滅的命運。它也由此成爲過去數千年來最爲明亮的大彗星。日本的觀測者們報告他們在清晨太陽的旁邊看到了它的身影。不過,人們仍然發現它在近距離飛掠太陽之後分解成了至少3個碎片,並逐漸遠離太陽。類似的例子還在1843年,1882年,1963年和1970年出現過,雖然沒有這麼極端。

這些掠日彗星之間都存在着緊密的聯繫。天文學家將它們稱作「克魯茲掠日彗星羣」(Kreutz family)。這個名字源於19世紀的天文學家海因裏希•克魯茲(Heinrich Kreutz),他是首位對這一彗星羣進行研究的人。而在現代,對它們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要數哈佛小行星中心(MPC)的布萊恩•馬斯登博士 (Brian Marsden,1937-2010)了。他仔細計算了這一彗星羣成員的軌道,認爲它們應當源自一個單一大彗星的分裂產物,時間發生在12世紀,很可能就是出現於1106年的大彗星。根據馬斯登的分析,明亮的池谷-關彗星,以及較闇弱的其他掠日彗星其實都是那顆大彗星產生的大小不一的碎片。

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研究人員澤但尼克•瑟卡尼那(Zdenek Sekanina)和保羅•克達斯(Paul Chodas)分析了這顆被認爲是掠日彗星母體的大彗星的解體模式。2007年,他們在《天體物理學報》發表了研究結果,認爲還有更多更大的碎片正在「路上」。而奈特獨立進行的數據分析也支持這種觀點。

他指出:「自從SOHO衛星發射升空至今,一直有克魯茲略日彗星增長的趨勢。」在一張奈特發表於2008年的博士論文圖表中,可以看到SOHO探測器在 1997年發現了69顆略日彗星,而在2010年發現了200顆。「這種增長趨勢是驚人的,是無法用SOHO的技術升級或彗星搜尋者們的技藝精湛來解釋的。」

池谷-關彗星出現之前有沒有類似的彗星風暴作爲前兆沒人知道。

「在日冕儀被送上太空之後的這麼多年裏我們從未看到過真正的大彗星,」奈特說。「要知道,1965年的時候還沒有SOHO衛星呢,當然也就沒辦法知道在池谷-關彗星出現之前究竟沒有有過大量的彗星風暴作爲前兆。或許出現過每年200顆的規模,或許是1000顆。除非有更多的信息,否則我們沒辦法得知多久之後會出現一個大彗星。」不過巴滕斯給出了一個建議:「請關注SOHO探測器的消息吧。」 △

 
分享:
 
人氣:44,8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