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失地農民知多少?(圖)
 
何清漣
 
2011年1月11日發表
 



中國失地農民抗爭圖片。(網路圖片)

【人民報消息】這文章的標題其實想說的是:中國有多少個錢雲會?自從關注中國的「圈地運動」以來,我就想了解到底有多少農民失去了土地。

誠如費正清所言,「中國是統計學家的地獄」,要弄清這一數據,對於看不到中國絕密級資料的研究者來說,還真是極爲困難。記得約從2003年開始,北京中央政府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對失地農民數量及就業安置等情況摸底,但缺乏全國性資料。

就我的閱讀範圍所及,最早在調查的基礎之上對全國範圍內失地農民總數做了估算的是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景新。報載出自王景新的數據有兩個,2003 年,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景新在河北、山東、湖北、廣西、浙江、雲南等11省134個縣所作抽樣調查,結果是:擁有土地的人口只佔總人口的84.5%。據此推算,全國至少有13.7%的農民沒有土地,失地農民數量約爲5,093~5,525萬。如果加上因超生等原因沒有分到田地的人口,中國沒有土地的農民則超過6,000萬人。三年之後,據《中國青年報》(2006年3月10日)及其它文章,王景新教授的調查推算,全國失地農民達1.27億左右。

農業部有一套推算方法。2006年3月,國家農業部曾公開通報,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每年農村正常佔用的土地達到400多萬畝,其中大約有 200多萬畝是屬於農民的耕地,這些耕地的佔用,可能使100多萬農民失去耕地。在此,農業部是根據農民人均佔有耕地兩畝計算,得出此結論。

農業部以全國流失耕地總面積除人均耕地的推算方法其實簡單易行。不過,中國的人均耕地早就下降到人均兩畝以下。1996年人均耕地面積1.59畝,十年之後,即2006年已降至1.39畝。從1996年到2007年11年當中,中國耕地的總面積已經減少了1.25億畝。以流失耕地總面積除了人均 1.4畝,至2007年爲止,全國約有8928.5萬多失地農民。

從2008年以後,中國房地產開發進入失控狀態,佔用農村耕地更多。國土資源部曾於2006年4月開始,在山東、天津、江蘇、湖北、四川五省市開辦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第一批試點。2008年正式推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辦法》,將農村建設用地與城鎮建設用地直接掛鉤,若農村整理復墾建設用地增加了耕地,城鎮可對應增加相應面積建設用地。這項政策給全國各地圈地運動開了一個很大的口子,20多個省市在這項政策的激勵下,推行一場規模浩大的 「讓農民上樓」的運動,亦即「拆村運動」,打着各種旗號,例如城鄉統籌、新農村建設、舊村改造、小城鎮化等,強拆民房,農民被當地政府用暴力「打」上樓的事例屢見不鮮。目的明確:讓農民上樓,節約出的宅基地復墾,換取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全國到底有多少農民在拆村運動中失去了土地?至今未見有詳細數據,但至少不應低於2000萬。

也就是說,即使按最保守估計,中國已有失地農民1.2億左右。

這場拆村運動讓數千萬農民失去了的不僅是家園,還有未來。因爲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是無法就業。近七、八年以來,不少地方政府的研究機構與院校做過區域性失地農民調查,基本上都承認一點:35歲以上失地農民無法就業,找不到工作的失地農民約佔失地農民總數的30%-40%。但我覺得這一估算比較保守,因爲中國社會科學院一調查小組曾在廣東省的廣州、增城、佛山和中山等地做過調查,結果表明:失地農民當中,有68%的沒能找到工作。廣東省經濟發達,工作機會遠比中西部地區多,很難設想他們的工作機會竟會比其它地區要少。

由於就業在中國一直是個天字第一號難題,不少中國農民在城市化的名義下失去土地後,往往陷入「三無」境地:無業可就,無地可耕,無處可去。這種無就業機會的「城市化」已經被斥之爲「僞城市化」。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已經指出,和平時期大規模的村莊撤併運動實爲「古今中外,史無前例」, 「弄得村莊稀里嘩啦,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

失去耕地、無業可就的僞城市化,就是1.2億「錢雲會」們產生的中國大社會背景。

 
分享:
 
人氣:16,98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