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現在才知道爲啥老江忒害怕貓頭鷹(多圖)
 
姜青
 
2010年3月9日發表
 

現在才知道爲啥老江如此害怕貓頭鷹!

【人民報消息】這裏所說的老江害怕的貓頭鷹不是老婆王冶坪,不過在中南海里也住過相當一段時間,後來被攆跑了,但也不是被宋祖英打出中南海的李瑞英,而是真的貓頭鷹。

小英子和江「大哥」一拍即合之後不久,就有了中南海出入證,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了。爲了討宋祖英歡心,江花費2億美金把音樂廳重新裝修了一遍,時常讓小宋過去,開場戲是江彈琴宋唱歌。那個音樂廳的音響效果奇佳,鋼琴也是世界最昂貴的。從毛澤東開始,中共領導人沒有會彈鋼琴的,唯有江的父親是個文化大漢奸,因此有錢培養他。

其實彈琴唱歌這種事本來很正常,哪裏都有,但一到江澤民這兒就不正常了。有一天晚上宋祖英沒來,江澤民一個人彈琴,結果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不知從哪裏飛來了一大羣貓頭鷹,江開始很得意,以爲自己的琴聲美妙,有吸引力,但後來發現不對勁,貓頭鷹圍在那裏從此不走了,不但隨處大小便,而且狂叫不止。江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忙下令找中央電視臺《動物世界》攝製組,讓他們來解決。

一天,央視突然召集《動物世界》攝製組開會討論,說中央下命令讓他們轟走江澤民彈琴引來的貓頭鷹。攝製組的人一聽全傻了,他們的工作範圍被擴大到這種程度了?

但沒人敢怠工,馬上找來動物專家研究對策,什麼法子、連土法子都試過了,奇怪的是都不見效,挺冷的冬天,那些貓頭鷹照樣每天蹲在那裏大聲嚎喪和滿地拉屎,江澤民那些天不敢再彈琴了。

最後,從外國文獻裏查到,非洲有一種飛禽專吃貓頭鷹,於是馬上通過外交部去非洲聯繫。人家那裏是自然生態,沒有人把那種飛禽養在家裏,中方出了大大的價錢請人到非洲森林裏去捉。據說那錢要是用在農村孩子身上,能抵20個縣的學生一年的學費。

飛禽好容易弄來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這下由着性子吃吧!結果季節不對,那些能克貓頭鷹的熱帶飛禽一進入冬季的中南海,當晚就全凍死了,讓那些爲此累的要吐血的人慾哭無淚。

這段中南海里的奇聞聽起來象天方夜譚,也確實讓人匪夷所思。

其一,「江澤民到底是個什麼怪物?怎麼一彈琴就把貓頭鷹給招來了!」外交部的人說。

其二,「聽說搞樂器的人彈拉出的曲子裏都有自己的信息,會不會江澤民彈的琴聲裏有招貓頭鷹的信息?」專家說。

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都急着要解決貓頭鷹統治江澤民宅地的燃眉之急。

外國請來的飛禽未上「江」場身先死,只好把警衛部隊集中起來,準備用槍打。但是中南海里槍聲不斷,那成什麼了,美國都得認爲是中共高層發生軍事政變了。要解釋,怎麼解釋,說江澤民彈琴把貓頭鷹給招來了?所以,這招兒還不行。

於是,把國內各行業專家請來共商除鷹大計。最後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專家解決了這個問題,用強力超聲波把貓頭鷹轟走了。


看了這圖片新聞才茅塞頓開。
得知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內幕之後,偶而會想起來一個難解的問題:江澤民爲啥這麼怕貓頭鷹,貓頭鷹又爲啥這麼愛江澤民?直到2010年3月9日看到一個英國《每日郵報》的圖片新聞才茅塞頓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 47歲的攝影師喬迪•麥蘭森(Jody Melanson)抓拍到了大灰貓頭鷹雪地捕鼠的精彩瞬間。「國際在線」提供了三張系列圖片和文字解說。

報道說,當時的溫度只有零下15度,這隻貓頭鷹正棲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Bobcaygeon小鎮野外的一棵大樹上,審視着地面上的任何風吹草動。

喬迪發現,潔白的雪地上一隻小草原田鼠正悄無聲息的往前跑,但仍被一隻大灰貓頭鷹聽到了動靜,它從樹上飛下來,張着巨大的翅膀俯在茫茫的雪地上,準備捕吃獵物。這最後的定格就是第一張圖片。

據喬迪介紹,大灰貓頭鷹一般生活在北美大陸,成年貓頭鷹的頭部很大很圓,有灰色的臉,黃色的眼睛。它的臉部很平,跟雷達天線似的,哪怕是最微弱的聲音也可以被接收到它的耳朵裏,而且判斷獵物所在的位置絲毫不差。所以即使是獵物躲在一英尺的雪層下,也難逃一死。

這種準確性對獵物來說確實非常非常可怕,讓人不由的想起貓頭鷹爲何黏着癩蛤蟆託生的江澤民就是不走。

第二張圖片的解說是「死神從天而降:貓頭鷹撲向小田鼠」,貓頭鷹一個猛撲將可憐的小田鼠逮個正着。提供的圖片不是結果,而是捕捉過程中的一個鏡頭:貓頭鷹展開巨翅,伸出利爪,撲向小小田鼠……


貓頭鷹愛江是想吃新鮮的!
第三張圖片,貓頭鷹已經吞下那隻小田鼠,還呆在雪地上不走,看樣子還不飽,想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

過去只聽說貓頭鷹專於夜間出沒捕食,有一個怪癖,喜歡吃腐肉,故視爲喪鳥,陰森之鳥。所以對貓頭鷹在中南海圍着江澤民不走感到非常困惑,即使江是癩蛤蟆託生的,也還不是一塊腐肉啊,看了新華網的圖片新聞才豁然徹悟,原來貓頭鷹不光坐等其成,還自己捕食活物,而且不光是夜間出沒,白天也工作,所以江澤民才如此怕貓頭鷹,而貓頭鷹才如此「愛」江澤民。△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44,08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