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編者按:繼《十論金剛經》之後,秦政先生寫了一篇心得,與佛教界朋友試論《心經》。)
試論《心經》 1、《心經》與《金剛經》被認爲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經典,雖然只有二百多字,卻因歷來衆說紛紜,解說何可勝言。然而,一切宗教無非都是生命科學學問,本質也都在解證生命如何達到更高的平衡和解脫。如以我們在大法中修證的境界,拿起《心經》也就知道是什麼意思,因爲那個狀態在我們切實地早就經驗過了。而不明所以的,就會以百千萬言來解說,結果越解越亂,越讓人不知所云。 2、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五行一切物質的意思,其實就是剛出世間法的真身透明的狀態。而這裏是一個「行」字,表明當時已經達到這個出世間法境界,身體由功構成的在另外空間的真實。度,超越。「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經句是很難爲一般人明白的,其原因就在「舍利子」的概念,人們只是看見舍利子是和尚死後燒出來的結晶物,其實這裏指代的是另外空間的物質實相。它是一種空明的,似乎無物的,就象透明玻璃一樣,當然透明並不是沒有,所以又是實體的物質,是實實在在的。是初登聖域,身體完全被高能量物質代替的境界所帶來的。這時,人所認爲的觀念,所謂的「受想行識」在那個境界裏就可以直接看到亦是隨想隨成,在另外空間也是實體存在,有其特定的存在演化過程。所以「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既非世間一切觀念物質,卻又是有「相」的實體存在,故曰「諸法空相」。他的特點呢,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因爲正常的修煉時期,一個人開悟也就是回憶起自己先天的本來,並未有一毫是外在求來的。完全就不是人的認識和人帶着後天觀念和邏輯想象的東西。這時人所謂的一切貪婪、瞋恨、癡迷雖已無存,那種「空靜自在」境界中是「不可思議」的,不可思議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說不能用人的心智與觀念去想的,在心法上就是「無求自得」。 3、「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就是人修爲到出世間法境界,心性已經穩定,已臻大成功生命的意識完全沒有在他(她)以下境界的一切想法。這一點是爲我們在修煉過程中所驗證了的。其實真正修煉的人知道,經文不過僅止於描述,不能達到而妄談,那麼越談得多,離道越遠。而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會發現道與法並不再是外於生命存在的標準,而是生命存在與思行的自然表達。而此經中的說法,所謂「究竟涅槃」,是因佛教只是度的是副元神,採取的是「滅度」涅般,不帶本體的方法。 4、今天的社會,物質主義與慾望氾濫甚囂塵上,象釋迦牟尼佛在《大涅般經》中講的「末世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人往往用自己的邏輯和後天觀念來衡量時,常常將很低的似是而非的東西認爲是最高的真理,而將真正的大道認爲是迷信,不相信,不理解。至於:「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說三千年中(一世爲一千年,剛好是釋迦牟尼時代其佛法成住壞的時間,今年是佛曆3033年左右),釋教諸修佛成就者基本都是依着「戒定慧」的道路,苦修禪定達到「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開悟得正果,證得自性圓滿)的。那麼,末劫末法時期,按釋迦當年講法,他的法已進入壞滅時期,修煉的人必須要得此時下世的彌勒之法才能得度。而此時彌勒佛號中的神,乃是以轉輪聖王的法號來度世間衆生並正宇宙的法的萬王之王的無上王――法輪聖王。 5、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句經文是對此咒的讚美和證實,在說此咒時,心意純明,自能得到加持和保護。「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揭諦揭諦」,實際上是因爲對佛菩薩的敬仰,不敢直接稱其名號,而稱其使者和護法號,猶如不敢直接稱皇帝而稱「陛下」是一個道理。那麼這後面的經句,也就是咒訣。 6、《心經》是初登菩薩果位聖境的一個揭示,在個人修煉中是非常神聖的純潔的,關鍵修煉者要得正法真正修煉才能見證這一切確乎「真實不虛」,但這是過去正常的個人修煉中的境界,在今天的正法中不是這麼簡單,也也不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而只是佛教這個修煉方法中初登菩薩境界的一個真實證悟狀態而已。△
****************************** 新唐人電視臺首推「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