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周刊》第23期【历史追思】。 【人民报消息】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希腊并非是国家的概念,而是指位于爱琴海(Agean Sea)、地中海及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之间的半岛和岛屿。在那里的人最初也拥有各自的语言和习俗,随着时间的推进,才逐渐融合成有共通语言和信仰的民族。虽然如此,希腊在古代从来没有过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其文明的黄金年代时,古希腊人一直维持着各自独立的城邦形式。希腊地区由于多山,城市内的地形往往也高低起伏不平。古希腊人建立城邦时,通常会选择一座突起的山丘作为卫城,在其上兴建神殿与王宫等建筑,周围以坚固的城墙包围,城市居民的住宅、市场、剧院等则围绕着卫城向外发展。
希腊雅典卫城里的帕德农神殿。(Getty Image)
闪电下的帕德农神殿。(Getty Image)
1800年的雅典卫城。(Getty Image) 神殿的希腊文naos意为“神居住的地方”。神殿是希腊城邦里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建筑物。每个城邦都有各自的守护神,例如雅典是是雅典娜;德尔菲是阿波罗;奥林匹亚是宙斯。供奉守护神的神殿通常位于全城最重要的位置,一般都选在卫城上,可以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度看到的地方。守护神的神殿也通常不止一座,而且当然还有供奉其他神的神殿,以大小不等的规模,矗立在市集旁、广场边,或者城市里的某个角落。一般来说,雅典娜和宙斯的神殿通常建立在卫城或市集附近,海神波塞冬、酒神戴奥尼索斯的神殿则多位于郊区或城墙外。 如同希腊神话之广为后人所知,古希腊的神殿也因部份的建筑结构被后人承袭,而成为西方建筑的基本风格之一。希腊神殿,或者希腊建筑的特点是列柱的运用,亦即以成排的大型石柱作为建筑物的主体。朴素无饰的柱身以稍微内收的弧度往上伸展,在柱顶才雕饰以漩涡或草叶形状的花纹。古希腊的神殿通常呈长方形,由列柱支撑起平缓斜度的屋顶。巨大的神像位于神殿最里面,气氛庄严神秘。
伊瑞克提翁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风格的典型代表,神庙中最优美的部分是举世闻名的女神像柱。(新纪元)
近看女神像柱。(新纪元) 戏剧奥运源自希腊祭典盛事
除了神殿外,属于神的地方还有圣地。圣地是奉献给神,专供神明使用的一块土地,可以是一片森林、一座山丘,或者圣物附近的一小块土地,例如雅典卫城里有一株橄榄树,传说是女神雅典娜赠送给雅典的礼物,这棵圣树附近的土地,自然成为圣地。圣地与人间的一切不洁隔绝,是举行重要祭祀的地方。古希腊人不敢任意进入圣地,恐怕招致神怒而祸及己身。古希腊人虔信神明,认为神会通过征兆或神谕提醒人类,所以在遇事不决时,会到神殿去请求神谕。希腊神话里有许多有关神谕及征兆的故事,祈求神谕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古希腊的黄金时代,也就是苏格拉底所在的时代。 史载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曾到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去请教神谕,询问天底下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神谕的回答是“没有了”。如此引发了苏格拉底的困惑,最后竟然间接导致他的死亡(注1)。 埃及和西亚地方的祭神仪式只允许祭司或王室举行,在希腊是全体城市居民共同参与的盛事。祭典结束后举行的戏剧或体育竞赛,例如雅典每年在戴奥尼索斯节时举办的戏剧表演、在奥林匹克4年举行一次的运动竞赛等,原本都是献祭给神的活动,流传后世,前者成为西方戏剧的源头,后者成为现代社会的国际盛事。
落日下的印度佛塔。(Getty Image) 远古印度文明恐毁于核武战 印度的文明发源极早,现代考古学界发现最早的人类遗迹,是位于印度河的哈拉帕文化,它存在的年代约介于4,300年前到3,500年前。虽然发现城市的遗址,这个文明对后人来说,依然是个谜,因为它的文字至今仍无人能解读。我们只能通过考古挖掘知道,这个文明的城市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土墩作为卫城,城市围绕着卫城呈网格状发展,其中有神庙、政府机关、市场、手工作坊、民居和排水系统等等。这个文明持续了约800年后消失,没有人知道原因,后人甚至不知道缔造这个文明的人来自何处。 从古印度的史诗《摩诃波罗多》(Mahabarata)中,我们可以推测,也许毁灭古印度文明的,是史前的核武战争。《摩诃波罗多》成书于3,500年前,就是古印度河文明消失之时,从史诗中描述的战争场景来看,当时极有可能发生了毁灭性的核武大战。而考古发现也证明这点,因为在战地附近出土的废墟都已成为焦土,岩石熔化、表面光滑呈现玻璃化,等等现象只有在核子爆炸时产生的高温热度,才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毁灭状态。(注2)
古印度佛塔。(Getty Image) 印度恒河文明佛塔石窟量多现代人印象中的古印度文明,是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所建立的恒河文明,这个文明以种姓制度、婆罗门教与作为经典的《吠陀经》为后人所知。婆罗门教以种姓制度为基础,将人分为四种:祭司、贵族、平民、奴隶。祭司(婆罗门)在种姓制度的四种阶级里是最高贵的,甚至比贵族的地位还高。 根据《吠陀经》的记载,祭司是原人的嘴、贵族是双臂、平民是大腿、奴隶则是原人的脚。所以印度人接受了人本来有尊卑高低之别的观念,不同种姓之间也不能相互通婚。这种严格的阶级制度一直影响印度数千年之久,直到现代,虽然名义上已经取消种姓制度了,但实际上,阶级观念依然存在印度人的心里。 婆罗门教极重视祭祀,相信祭祀万能。婆罗门教是多神信仰,据说有三亿多位神祗,主要的大神有三位:梵天(Brahma)是一切神的根源,一切的神祇皆由其所造,毗湿奴(visnu)是世界的保护神,湿婆(shiva)是起破坏作用的破坏神。婆罗门教到后来逐渐变质成为敬神以外的杂乱信奉,在释迦牟尼在世时由于佛法的广传而没落,但在佛陀不在世之后,婆罗门教又慢慢抬头,结合了佛教中的一些东西,形成了后来的印度教。 西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所传的修炼方法兴起于印度北方。佛教在西元前2世纪左右,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倡导下,开始在印度盛传,数百年后流传至汉地以及东南亚。从佛陀在世到佛教盛传的这数百年间,印度经历了国家林立的状态,后来大部份地区被孔雀王朝统一。这个时期也是印度城市蓬勃发展的时代,考古发现属于西元前600~前300年时期的城市遗址约60座,其中大城市就有20座(注3)。许多城市如王舍城、舍卫城等,在《佛经》中都有提及。 古印度的城市是经过规划后的产物,除了平面呈规则的四方形或多边形外,城市的街道网络主要以二条东西与南北向的大街为主轴。城内的布局采功能分区,通常分为居民区、商业区、手工作坊区和公共场所区。庙宇寺院及其他政府机关位于市中心,市场和商业区则多位于主城门附近。 在佛教兴盛的时候,古印度建造了大量的佛塔(窣堵波)、石窟等宗教建筑。窣堵波为砖石砌成的半球体建筑物,最初是用来供奉佛舍利的,后来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葬舍利的建筑。在佛经中记载着佛塔的建造形式,乃依照修炼人证悟到的果位而定(注4)。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逐渐结合中国的建筑风格,形成中国式的佛塔。石窟又分成二种:举行宗教仪式的叫支提窟,作为僧人修炼之所的叫精舍,两者通常相邻而立(注5)。 注解: 1、〈千余年前雅典城里 一个黄昏〉:《新纪元周刊》, http://mag.epochtimes.com/006/2578.htm 2、《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正见丛书。 3、《析论中国、印度和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城市因素》,解光云着。 4、律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5、http://www.hawh.cn:82/gate/big5/www.hawh.cn /html/20070225/305934.html ******************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详介
谁有幸参加这个舞蹈大赛,谁有大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