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蒋派二胡传人献艺新唐人晚会(图)
 
2007年1月1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二胡演奏家蒋伟风,是中国著名“蒋派”二胡创始人蒋风之之子,继承了蒋派二胡独树一帜的古朴、含蓄、细腻的风格,可谓家学渊源。时值华人新年之际,蒋伟风应邀参加新唐人全球新年晚会元月12日到20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的演出,向中、西方民众展现 中国这一古老拉铉乐的优美旋律。

中国音乐学院的“蒋家王朝”

大纪元记者李佳多伦多报导,蒋伟风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蒋风之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蒋派二胡创始人,父亲曾师从一代宗师、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刘天华。

蒋伟风的大哥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指挥,二哥是空政歌舞团一级二胡演奏家、现任中国二胡学会会长,姐姐为中国音乐学院二胡教授。“文革”期间,担任器乐系主任的蒋风之和儅老师的女儿、儅学生的两个儿子被人贴大字报批判是中国音乐学院的“蒋家王朝”,“文革”后成了大家闲聊时的笑谈。

蒋伟风自幼学习二胡,深得父亲真传,并于1973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是典型的“门里出身”、“科班出身”的二胡演奏家。

80年代,蒋伟风在北京音乐厅首演《兰花叙事曲》,多次独奏《汉宫秋月》、《空山鸟语》。并参加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在国内演出400多场长盛不衰,为20多位国家元首专场演出,并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地。蒋伟风在中国煤矿文工团长期担任乐队首席和二胡独奏,并担任中国音协二胡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二胡考级高级评委。

父亲的教导

父亲是蒋伟风的艺术启蒙人,蒋风之的身体力行对儿子不无影响,耳边常听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强调搞艺术要先继承再发展,不能单纯模仿 ,艺术上反对雷同。

蒋伟风说,他的父亲曾用10年的时间研究瞎子阿炳的作品,听平了两张唱牒,对阿炳的乐曲能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后,加上蒋派二胡独特手法,才开始走入教学。父亲很用功,他拉琴不是简单的活动活动手或是自我陶醉,真的是不断的琢磨,那怕是已被认为炉火纯清的作品,还会再做新的处理,每招每式都讲究表现作品的内涵。就在蒋风之去世的前一星期,他还坚持每天拉琴3到4个小时。

二胡独奏曲《汉宫秋月》,就是父亲创造性学习的传世之作,此曲奠定了蒋氏二胡学派的基础。蒋伟风说:“父亲这种对艺术认真、创新、追求神韵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的艺术生涯,是我艺术发展的指导和遵循标准。”

蒋派二胡乐的特点

二胡在民族管弦乐中相当于西洋管弦乐中的小提琴地位。蒋派在传统演奏技巧上,更突出二胡乐的古朴、典雅、含蓄。如果从演奏手法方面来讲,可用“细腻”二字来说明,蒋派的一招一式都有讲究。

蒋伟风介绍说,蒋派将小提琴中揉弦的方法运用到二胡中,而不是采用民间的“压弦”、“抠弦”作为揉弦的方法。

虚指的运用,是有动作而不出声或是手不做动作脑子里想一个音,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藕断丝连的弓法更是蒋派的典型,一个音中间,出现几个重音,重音之间声音很弱,似有非有,仅有一丝相连,称为藕断丝连。有时,重音中间甚至音是完全断开的,但内在的气与神不断,同样起到藕断丝连的作用。

德音育人

蒋伟风回忆父母从小就给他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二十四孝”、因果报应等故事,教育他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德音育人” 是他对音乐的体悟,他说:“一件艺术作品体现个人的修养,而修养又是人的道德品格、学识、心境的展现,好的作品能传递给人良性的信息,欣赏者才会有美好,心旷神怡的感受,所以说要拉好琴,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乐与人和,人与天和──音乐、人、自然三者和声同律是中国音乐的美学原则,它也是人伦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的音乐之道是自然之道、育人之道,也是生存之道;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不仅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更注重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这也是蒋伟风对中国传统的音乐的理解和追求。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力

作为著名的音乐家,蒋伟风在观看了前几届新唐人新年晚会的录像后,对晚会的舞台灯光、幻灯、天幕、布景、服装、音乐方面赞不绝口。

同时他认为节目内容作为晚会的灵魂更是独特,“中华神传文化”的内涵通过歌舞被真实又生动的展现出来,比如《铁杵磨针》舞剧就是讲述中国修炼文化中,修炼人通过正信和坚强的意志,克服艰难,种种干扰、险阻,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对现代人也很有启迪。

他说:“我很惊讶也感慨在海外各方面条件都很有限的情况下,当地的华人能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演出。”并欣然接受邀请,参加2007年新年晚会的演出,愿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

最后,蒋伟风笑着说:“真的是很高兴我也能有机会参加新唐人的全球华人晚会的演出。为加拿大的观众带去一份新年的美好和欢乐。”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精彩简介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演出精选及全球30城市售票
新唐人2007年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纽约场售票

 
分享:
 
人气:19,45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