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教宗的這個舉動爲何令旅遊者大增(圖)
 
喻梅
 
2006年8月21日發表
 

保存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教堂內的「維若尼加聖帕」。

【人民報消息】這是最近發生在羅馬的事情。因爲此事引起教宗的關注,所以格外引起旅遊大潮。

據歷史記載,婦女維若尼加在耶穌揹負十字架,前往受難之地途中,不怕衆人的嘲諷和鄙夷,用布巾拭去耶穌臉上的血汗。

這塊耶穌拭面的布巾,被後人稱作「維若尼加聖帕」,因爲耶穌的容顏後來呈現其上,成爲永遠的神蹟。而那位婦女的名字「維若尼加」的字意竟是「真正肖像」(vera icona)。

雖然「維若尼加聖帕」據信於1297年被帶到羅馬,並保存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教堂內(見圖),但亞布魯佐地區民衆相信,該區曼諾佩羅村修道院所收藏的才是耶穌使用的那塊聖帕;這塊長寬約二十四、十七公分的布帕據傳是耶穌死後,從耶路撒冷被帶到意大利,並於五百年前被一名信徒攜至曼諾佩羅村修道院。

該布帕鋪展於金框玻璃板間,它顯出逼真的男人臉像,該男子有鬍子、有八字須、鼻樑斷裂。當燈光黯淡時,布上的斑痕轉深,讓臉容看來布有鞭傷。當逆光時,影像消失,不過從祭壇前方望之,他的眼睛看起來好像凝望街巷。除了眼睛是張開以外,該形象類似被視爲基督教最神聖遺物之一的杜林屍衣。杜林屍衣是自1578年保存在意大利杜林市聖喬凡尼·巴蒂斯塔大教堂內皇家小堂的一條亞麻布,據說是耶穌基督遺體的裹屍布。這塊布巾是由細孔亞麻所制,在古代,這是專爲法老或猶太大祭司所用的上等布料。

1999年,意大利巴里大學的科學家論斷,該形象不是畫上去的,或任何可以解釋的方式印上去的。科學家都這樣說,神學家應該怎麼看?

英國每日電訊報21日報導,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將於下週搭直升機前往羅馬東部亞布魯佐地區的修道院,瞻仰據信呈現耶穌容顏的「維若尼加聖帕」,並進行兩小時的禱告。近幾月,曼諾佩羅修道院內的聖帕知名度大開,一輛輛滿載觀光客的遊覽車從羅馬抵達此地。

該修道院的庫契拉說,大批人潮並非信徒,而是來自其他觀光勝地的遊客,他們從清晨六時開始湧入,直至夜間八時方歇。那麼多遊客對此感興趣,這說明了什麼?

在羅馬葛瑞格大學任教的耶穌會教士菲弗說:「官方在沉默許多世紀後接受(該布帕 ),將深具神學與肖像學上的意義」。他相信該布帕的重要性不下於杜林屍衣,都是耶穌長相的真實指標。

其實,接受不接受神的存在,接受不接受神蹟,對於每個人結果都不一樣。就像人雖然看不到電流的存在,但相信伸手去開燈,房間裏就會放出光明一樣。有些人相信神的存在,把手伸向神,神就神給他看;但有些人不肯伸手去開燈,卻叫道:房間裏怎麼沒有光明?

神不會在乎人信還是不信,但信與不信卻是人自己能否受益、受益多大的關鍵所在。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29,04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