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人有幽默感吗?
 
作者:胡平
 
2005年3月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八岁的女儿吃早点,准备上学,和妈妈讨论这几天晚上妈妈讲的一些中国故事。

妈妈说:“这些中国故事不好,净是杀人、报仇,一点都不温馨。中国人不懂得温馨。”

女儿是ABC(即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中国人),听不懂复杂的中文词汇,问妈妈:“温馨?温馨是什么意思?”

妈妈赶快汉译英:“温馨就是WARM、就是NICE的意思。”

女儿立刻反问:“中国人不懂得温馨,那怎么会发明‘温馨’这个词呢?”

妙,问得妙!是啊,中国人既然有温馨这个词,中国人当然懂得温馨,否则何以会发明这个词。

由此我联想到“幽默”。那么,幽默呢?幽默是个外来词,中国本来没有这个词,那么,中国人懂得幽默吗?中国人有幽默感吗?

我们知道,中文的“幽默”是林语堂先生为了翻译英文的HUMOR而自造的一个词。中文里本来没有和HUMOR相对应的词,“滑稽”、 “可笑”、“逗乐”、“诙谐”、“戏谑”、“俏皮”、“有趣”、“风趣”,都和英文里的HUMOR意思相近但并不相同。据此,你似乎可以推论说中国人不懂得幽默或中国人没有幽默感。然而林语堂的译词一出,立刻就被中国人理解、领悟与接受,并迅速流行开来。由此看来,中国人分明又是懂得幽默的,是有幽默感的。象“滑稽”、“可笑”“诙谐”“俏皮”等词汇,多多少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这种感觉的认知。但是以前我们缺少一个专门的词,能把我们那种特殊的但原本朦胧的感觉一语破的,正中靶心,搔到痒处。林语堂引进了幽默一词,顿时让我们豁然开朗,心领神会,正中下怀:对,就是它!

由此我又联想到“人权”和“自由”。人权和自由也是外来词,中文里本来没有,或者是虽然有但意思不尽相同。如前所言,中文里本来没有幽默这个词,不等于中国人不懂幽默或没有幽默感;同样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人权和自由这两个概念,并不等于中国人没有对人权和自由的愿望和要求。应该说,中国人从来就有对人权和自由的愿望和要求,只是苦于没有明确的词汇和概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就是朦胧的,含糊的,混沌的。我们要求一样东西,可是我们自己说不清那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怀有一种愿望,可是我们自己无法准确地描述这种愿望;我们隐隐地感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是我们找不到那个地方的精确位置。好的词汇或概念,既是发现,又是发明。说它是发现,因为它不是无中生有,没有依托。它反映了我们固有的某种感觉或愿望,它是“人人意中有,人人笔下无”。说它是发明,因为在找到这个词汇或概念后,我们的追求就变得更明确,更具体,更现实,我们对自我、对世界的看法就变得有所不同,从而我们也就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上英雄辈出。网友老灯把他的一组幽默时论整理成书,瞩我作序,故成此文。

2005年3月3日于纽约

 
分享:
 
人气:13,664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