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要讓獨裁者感到中國民間的勇氣!──六四,國人已沉默十五年 (圖)
 
作者:劉曉波
 
2004年3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六四十五週年的祭日又快到了。

在人大代表齊聚大會堂的時刻,SARS危機中挺身而出的真話英雄蔣彥永先生,再次公開說出了被壓抑了十五年的真話:建議中共當局爲六四學生愛國運動正名。




八九年那個血雨腥風的時刻

在八九年那個血雨腥風的時刻,蔣大夫以301醫院的搶救小組負責人的身份,加入到拯救生命的行列中。在手術檯前,他見證了罪惡屠殺所製造的傷口、鮮血、殘疾和死亡.這種親歷刺痛著他的靈魂。在人人過關的大清查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看法:「鎮壓學生運動是錯誤的。」

從這封公開信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在「用高壓手段使全國人民變得有口難張」的恐怖威懾之下,蔣先生的靈魂一直受到六四亡靈的拷問,他也曾通過自己的方式做過不懈的努力:「1998年曾和部份同志以一批老共產黨員的名義,給國家領導人和人大、政協代表寫信,建議重新評定六四。」他還把自己的六四親歷及其看法當面告訴了中共元老楊尚昆。而且,六四後的經歷也告訴他:中國人決不會忘記六四,所謂「淡化」,只是恐怖威懾和利益收買的暫時效應。而凡是親歷或知道這件大事的人們,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記憶著、評價著。他也知道:很多人,包括普通百姓、社會名流和中共高官……與他持有相同或相近看法,只是絕大多數人懾於恐怖高壓而不願公開說真話,大都在私下裏談論六四。

然而,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公共事件上,私下說真話,畢竟只是小圈子行爲,雖不失爲良知未泯,但至多是暫時的個人良心的安頓,良心虧欠和人格壓抑仍然難以逃避。私人耳語之於只有公開討論才能辨別是非善惡的公共事件來說,並不比沉默更有價值,久而久之,還很容易墮入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犬儒人格。

如果在SARS危機中,了解真相的蔣大夫沉默了,只是私下裏告誡親朋好友同事,其防治作用只惠及極爲有限的私人圈子,而對全國性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危機的解決則毫無意義。但是,蔣大夫打破沉默說出真相,導致中國抗炎形勢的轉折,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抗炎也頗有助益,既拯救了國人的生命健康,也挽回了民族的信譽,使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方式有所進步。

六四,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公共事件,事關無辜者的冤魂和正義的伸張、民族的歷史真相和未來前途,中國人和中國政府不可能永遠沉默下去,必須對此有一個公開交代,交代來得越早越好。六四亡靈得不到安頓,不僅使個人良心蒙羞,更讓國家在世界上蒙恥,在歷史的審判席前抬不起頭來。

長期隱瞞歷史真相、壓抑自己的親歷和想說的真話,之於個人,會憋出心理疾病和人格分裂症;之於國家或民族,會在罪惡感中越陷越深,由此而來的恐懼症也會愈演愈烈,甚至變成靈魂癌症。所以,當官方還不肯公開面對六四之時,民間就必須推動見證歷史和尋求正義的維權運動。公開說出真相,讓自己的良知在陽光下閃耀,才是對生命和正義的敬畏、對個人良知的善待,也才是對歷史和民族的負責。

在涉及到重大社會公益的案件的司法審判中,司法權力的行使必須是公開的,因爲看得見的正義才是正義;在事關個人良知的安頓和社會公德的提升的道德審判中,參與公共輿論的個人表達也應該公開的,因爲看得見的良知才是良知。

特別是在仍然黑幕重重的恐怖秩序之下,唯有良知的公開表達,才具有揭穿黑幕、對抗強權和戰勝恐懼的力量,才能見證真相和伸張正義,才會對那些良知未泯的公衆人物構成道義壓力,對沉默的大多數產生感召,對社會正氣的形成有所貢獻。而且,越是在恐怖政治無孔不入的嚴酷環境下誕生的真話英雄,就越能夠贏得民間社會的尊敬。是在SARS危機中,國人和國際社會第一次看到真話英雄蔣彥永大夫的公開良知,蔣先生也因此在國內外贏得了崇高聲譽;現在,人們又在六四十五週年前夕,再次看到蔣先生那陽光般閃爍的良知。值得慶幸的是,我們也得到互聯網時代的恩惠,藉助於無遠弗界的網絡技術來突破中共的信息封鎖,使真話英雄的名人效應得以最大化,形成極具感召力的良知示範。

關於六四,國人已經沉默了十五年,壓抑了十五年,現在,蔣彥永先生做出了勇敢的示範,凡是親歷者都會有自己的真實記憶,所有良知未泯的人都會有不同於官方的評價,那麼,就請公開說出你的親歷和你的心裏話──哪怕只是一個細節的真相和一句真話!

公開你的良知:

讓亡靈得到愛的溫暖!
因爲不能公開的祭奠無法給亡靈以真正的安慰。
讓難屬們得到道義的激勵!
因爲偷偷摸摸的同情不會產生真正的力量。
讓全世界看到國人的良知!
因爲十五年的沉默已經使中華民族蒙受太不堪的羞辱。
讓獨裁者感到民間的勇氣!
因爲劊子手從不怕私人飯局上的詛咒。

2004年3月9日於北京家中

〔原題目:直面六四:讓你的良知被人看到〕

 
分享:
 
人氣:15,8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