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疏忽了统一口径(图)
 
 
2003年8月6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亚洲时报焱桦6日撰文报道/或许大家都被同时期出现于云南的皇家马德里搞得目眩了,中国内地官方媒体在云南大姚ƍ.21'地震抢险排危工作捷报频传上,似乎疏忽了统一报道口径,竟弄出了两大官方媒体"基本"捷报日期相差12天的笑话。笑话和捷报背后,亚洲时报在线现场见证实际灾区救灾情况,实在非常强差人意。

中国官方新华通讯社7月25日报道:"经过3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工作,通往云南大姚地震灾区震中昙华乡小兴厂村的公路25日已全线贯通,村寨危房已基本拆除,重灾区的灾民全部入住防震棚,伤员得到妥善安置。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的抢险排危工作取得胜利……"

中共中央党委机关报《人民日报》本周二(8月5日)报道:"经过连日艰苦奋战,云南省大姚县地震灾区的应急抢险任务基本完成,当地干部群众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恢复重建工作……"

两文来头都不小,按说可信度毋庸置疑,而且两文都不忘秉承了内地灾情报道的一贯传统--不管抢险成效如何,一律先自戴一顶"艰苦奋战"的帽子,救灾的实际情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准时到位,出成绩",也就闹出了抢险排危捷报日期相差12日的天大笑话。

更大的笑话是所谓"取得胜利"。亚洲时报在线记者上周二[7月29日]在石羊镇受灾较轻的宝莲村布告栏上了解到:该村大概有300多户,该村灾民直到7月28日才领到上级政府拨下的物资,共500公斤大米、12顶帐篷,且只给村里20几户房子倒塌已没法住人的村民,其他人就只能自行解决。另外,还分发了2吨水泥来修复该村两个地震中受损的灌溉之用的小河埂。但该公布绝口未提"死者家属可得相当其年收入的1,000元补偿金"的发放情况,实际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翌日,亚洲时报记者在昙华乡看到:乡政府前的一块空地上,四五十顶成片的赈灾临时帐篷间,不少灾民忙碌穿梭搬运石块,在帐篷间泥泞的间隙铺出一条小路以方便进出。一位正在帐篷边忙著采收花椒的小女孩说,现在每天吃土豆,还算饱,但乡上告他们还要在这个"临时家园"住到过年,至于几时重建家园还是个未知数。另外,乡政府旁的供销社前可以前面领取赈灾物资--饼干和生产工具。看来,他们是要打一场持久战了。

另外,据中央电视台报道,"7月27日起,云南大姚县政府开始对在地震中倒塌和受损的83所中小学校进行清理,并著手建设临时校舍,将保证灾区所有学生在9月1号新学年开始时按时入学。"

而亚洲时报记者于中央台报道后两天在昙华乡了解到。在此次ƍ 1'大姚地震中痛失家园,昙华乡中心学校一工作人员领著乡里领导刚看罢受损校舍,当问及政府会否给钱建房,他一脸的无奈:"自己建,政府管不来那么多。乡中心学校房也塌了不少,这么久了,现在连一块红白蓝布也没有,开学还不知道怎么办呢……"照这个进度,83所中小学校9月1号按时入学可能性也不大。

回顾近来云南大姚地震报道,满眼是"初战告捷"、"乐观面对震灾"、"人性的胜利"这样自我安慰式的文字,安定鼓舞人心无可厚非,但媒体若是只一味追求"出现主义",其报道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反而涣散了民心。

 
分享:
 
人气:14,57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