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調教調教那些「拉開肚皮要紅包」的醫者
醫,「醫,治病也」。《回春錄》雲,「醫者,生人之術也」,生,「死之對也」。《萬病回春》雲,「醫道,古稱仙道,原爲活人。」說「醫生」這一詞,就是治病活人。將此作爲業醫者的通稱,無等級與貴賤之區別。 孫思邈以「精」「誠」二字教導。他說,「學醫後,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明代醫家徐春甫說:「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意思是說,對醫術不精者,可以誤傷及殺人。所謂「病有微而喪命,勢有重而治癒,精微區別,全在醫者。技術低劣可以治患者死,「精」「誠」者卻能化險爲夷,使重危病人得救。 古人認爲,要使醫術專精,又須安貧樂道,不慕榮利。一個計較報酬,唯利是圖的醫生,是不會顧病人安危的。應是「貧富有懸殊,藥施無二。」 明代著名兒科醫家萬全,有一冤家叫胡元溪。胡元溪有個四歲的兒子咳嗽、吐血,遍訪名醫,百治不愈。無可奈何,只好來求萬全。萬氏「以活人爲心,不記宿怨」,立即前往病家診察。經過確診以後,便誠懇地對胡元溪說,此病「可治,吾能愈之,假一月成功。」萬氏立即處方治療,服藥五劑以後,減咳七分,口鼻之血止矣。不料胡元溪嫌其子病癒「太遲」,好的太慢,而且總是疑心,總認爲萬全與自己有過嫌隙,不一定會用心,便決計換請別的醫生,於是「又請了萬紹治之。」按理說,萬全完全可以撒手不管。當有人勸說他離去時,萬氏卻說:他只有這一個兒子,除了我,別人是治不好的。我走之後,他不會再請我了,耽誤了此兒,雖不是我殺的,亦有我之過也。如此,我先看一看萬紹用的藥方,用之有理,我去之。如有誤,我要阻止他,實在阻止不了,我再離開也不遲。看了萬紹新開的處方之後,萬全認爲藥不對症,服了有危險。於是誠懇地勸阻說:「此兒肺升不降,肺散不收,防風,百部(中藥二種),豈可用耶?」萬紹卻拒不採納,反而強辯說:「防風,百部:治咳嗽之神藥也。」胡元溪也從一旁附和說,「他這是祕方。」萬全十分嚴肅地說:「吾爲此子憂,非相妒也。」 (我爲這個孩子擔憂,不是對你有妒嫉之心。) 他不忍見死不救,臨行之際,還再次看望患兒,撫摸着他的頭說:且少吃些,可憐疾病再發時可怎麼辦呢?說完了,不辭而退。果然不出萬全所料,病兒服了萬紹的藥,才一小杯,咳嗽再次發作,氣復促,血復來如初。孩子哭泣着說:「我吃萬全先生藥好些,父親請這人來,要毒殺我!」至此,病情急轉直下,眼看生命有危險。胡元溪的妻子「且愁且罵」,胡元溪本人開始後悔,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只好負疚再次來請萬全。萬全並不記較,只是誠懇地勸告說:「早聽吾言,不有此悔。要我調治,必去嫌疑之心,專付託之任,以一月爲期。」結果只花了十七天的時間,就把患兒治好了。 這個故事,使人深受感動。這樣的高德,在今天的人世間是難能可貴的。在中國當今的醫界,那些「拉開肚皮要紅包」的醫者,讀了此故事,不知有何感想?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