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薄熙来马屁拍得凶 下岗工人都喝西北风
 
【人民报消息】辽宁省长薄熙来因为在大连的广场上摆放江泽民的巨幅画像而升官,他的父亲薄一波已经九十多岁,不知是老得头脑不清醒了,还是为了儿子的前途,在中央开会时竟请求江泽民在十六大上连任。

有人说薄熙来年青有为,治理有方,下面让我们从某报社记者为期五天的采访中看看他的政绩如何。

沈阳市铁西区是中国工业厂矿最集中的地带之一,这里密布着沈阳市80%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绝对数超过1000家。保工街、卫工街、轻工街、重工街……铁西的大部分街道,都是以“工”命名的。这里曾经创造了光荣和奇迹。

  时代流转,当国企为改革付出代价时,铁西尤痛。75万人口的铁西,成为中国下岗失业者最集中的地带。“下岗职工累计15万、失业人员5万。”这是该区劳动局的最新统计数字。今天,事关下岗者命运的中国社会保险改革,又在铁西率先拉开。所以,倾听下岗者的声音,无法回避这个地方。

  12月16日,本报记者来到铁西,开始了为期五天的采访。   

12月16日 第一感觉

  夕阳的余辉笼罩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站在昔日红火的建设大道上,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落魄。

  沈阳实业电机厂门口,厂名中的“沈”字已经大部脱落,“业”仅仅留着左右两点。厂房空空荡荡的,里面的大部分窗户玻璃已残缺不全。寒风吹打破窗,发出一阵阵的呜咽声。

  记者紧接着在沈阳大拖拉机厂的职工宿舍楼经历了一幕“电梯惊魂”:记者从这座高楼上拍照返回时,电梯在六层戛然而止,旋即迅速下滑,快到底时才停住。记者余悸未消,问同梯一位老人:“这电梯没人修吗?”

  老人苦笑说:“这是老毛病了,几乎每天都要犯。厂子黄了,哪里还有钱修电梯?”

  这就是铁西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这样的工厂在这里比比皆是。据沈阳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铁西区的国有工业企业中,六成以上亏损。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保守”的数字。

  夜幕降临。记者乘坐的出租车从厂区驶入家属区────铁西工人村。出租车司机于光顺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曾经是全中国最现代化的住宅区。所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说的就是这里。”

  还没到晚上8点,工人村的街道上已经看不到几个人了。楼群中灯光昏暗,一片寂静。于光顺解释说:“工人都下岗了,谁还有心过什么夜生活?”


  在街上惟一可看见的灯火,是几个卖水果的小贩在摊头点的小灯泡。当我们的车子驶过时,摊主冲着我们大喝:“鸭梨!五元钱六斤!贱卖!”

12月17日 柴米油盐 

  对李长江的采访,是在他家的地上进行的。

  这位沈阳轮胎厂下岗职工的家里,没有沙发和椅子。惟一的折叠凳被大家推来推去,谁都不肯坐。15平米的房间中,除了一张碎木拼成的床之外,别无家具。用来盛放衣服和日常用品的,是墙角的两个旧纸箱。

  李长江今年51岁,19987年下岗,按政策只能领两年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现在已经拿不到一分钱了。

  沈阳市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金”为每月240元,由单位负责发放24个月。但如果厂子困难,就不能按时拿到。此后如果生活难以维持,可以到民政系统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205元。

  李长江为那2055元奔波过。但街道的人一查,说不行,因为在他家的角落里,还蹲着一台电视────20英寸、最老式的那种,那是他的亲戚送的。“只要家里有电器,就不够特困的资格。”老李跟记者解释说。

  李家三口的日常生活主要靠他爱人祝淑荣的退休金维持。每月月初,当祝淑荣领到这245元后,就开始精打细算:50斤大米,55元;一袋面粉,50元;5斤豆油,14元……余下的钱,会买一些便宜菜。对于五元一斤的猪肉,他们已经两个星期没问津了。

  冬天来了菜价要涨。祝淑荣来到市场,一口气卖了80斤白菜、500斤萝卜。

  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祝淑荣有严重的颈椎病。十月初,是她今年惟一一次走进医院。但她拿到处方后,马上“逃”了出来。

  她跑到药店,舍弃了药方中最贵的“大活络丹”,用身上仅有的50元钱买了些便宜药。
  这种办法在这里是很流行的。所以铁西的药店特别多,兴工街中段不足50米的范围内,就有4家药房。

  “你们没有医疗保险吗?”在街头一个下岗职工聚集的地方,记者问。

  “扯啥呢,你!”一位中年男子不满地回击,“厂子连生活费都发不出来,还医疗保险个球!”对这个“幼稚”的问题,人群随即传来一阵哄笑。下午,记者在街上转了转,惊奇地发现这里几乎买不到中档的“红塔山“香烟,烟摊小老板对此的解释是:“这烟太贵,卖不动,所以干脆不进货。”

  而在工人村农贸市场,猪肉每斤比沈阳别的区少5角钱,鸡蛋每斤少2─3角钱,百姓的购买量也很小。“但这不是好事。”农贸市场负责人担心地说,“长此以往,这个市场会逐渐萎缩的。”

  到了晚上,这里的一些男子开始喝廉价白酒,在劳动公园,在街头巷尾,偶然还可以看见一些吆三喝四的闲人。当地一位记者曾就铁西治安状况做过调查,发现这里的案发率在沈阳位居前列,甚至出租车司机在夜间都不敢拉客去铁西。

12月18日 女人的坚强

  早晨8点,工人村农贸市场的大门打开了,400多个摊位的主人陆续拥入。他们中八成以上是下岗职工。

  “一到冬天,我们就遭罪了。”摊主牟义美对记者说。1998年,她从沈阳重型机械厂下岗后,一直在这里经营水产。

  此时沈阳的最低温度是零下20度,刮着三四级风。而相当一部分摊主要在每日凌晨三点赶到附近的批发市场进货。微薄的收入让他们不舍得打车,在严寒和黑暗中骑车前行的滋味可想而知。

  今天牟义美患了重感冒,坐在农贸大厅里直哆嗦。这里没有暖气,温度与屋外一般无二。但她坚持不点电炉子,她说电炉子太耗电。

  牟义美把双手插进大套袖里,那里揣着“土暖气”────一只热水袋。她平时穿37号鞋,但现在是42号,因为套了六双袜子。

  在冰冷的水泥台前坐了两个小时,牟义美才迎来第一个买主。对方狠狠地杀价让她难以接受,但又不肯放弃生意。最后,一斤虾以18元成交。买主在临走时又往篮子里抓了一只,为此两人再次争吵了起来。“你要不给我,我就不要了!”买主的话让她不得不屈服。她把头伏在冰冷的水泥台上,对记者说:“这样我是要亏本的。”

  尽管沈阳市有规定,下岗失业者做生意可以“减免一年工商管理费”,但条件是:这个下岗职工必须是首次自谋职业。而对很多经营者来说,他们自己出来做生意,是在几次不成功的打工之后。于是,他们就要交齐各种税,要交工商管理费、摊位租赁费。还有卫生费、报纸费、消防费……合起来,每月要数百元。

  随着铁西企业的不断兼并破产,越来越多的的下岗职工拥向小生意场。人们之间开始了惨烈的竞争。工人村市场门口新开的早市,抢走了人们的不少生意。“现在,每月最多赚六七百元。”牟义美的收入,代表了工人村农贸市场摊主们的水平。

  但失去工作的人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铁西区惟一一家官办职介所永远是人满为患。

  “每天都要接待100多名下岗职工,根本忙不过来。”职介所所长阎晓明说。她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中午12点,但求职大厅里依然人头攒动。

  在工人村附近的一些路口,则出现了若干个自发组织的劳务市场。徘徊在那里的求职者胸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诸如“水暖工”、“电工”等自己擅长的活计。下午两点左右,气温回升,是他们最扎堆、最活跃的时候。

  当记者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他们就注视着你、追着询问你:“要不要人,要不要人,干什么都行!”

  黄昏,记者在工人村巧遇李长江────那位轮胎厂下岗职工。“我的车丢了,那是用大家凑的200多元买的。”他的语气满带悲伤和愤恨,“我真想剁了那个小偷!”

12月19日 “并轨” 

  在铁西劳动局的办公室里,就业指导科负责人张兴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再就业工作,是希望与困难并存。”这位基层工作者说,“缺乏资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从表面上看,都说是‘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可停留在开会和新闻报道,上面的实际支持还远远不够。比如说铁西区的就业经费,市里是一分钱都不拨的,全部要我们自筹。为什么我们区只有一家职介所,而且规模那么小,因为没钱。”

  已在劳动部门任职多年的张兴国,经历了沈阳的安置下岗者的四个阶段:1991年─1993年,称为“青年自谋职业”,当时下岗迹象刚刚出现;1993年─1998年,称“再就业工程”───因为下岗人数猛增,“工程”浩大;1998年─2000年,转为“再就业工作”;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则把重点放在了“并轨”上。

  2001年7月8日,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部长张左己在沈阳宣布:为期三年的社保体系改革试点工作,在辽宁省正式启动。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并轨”────此后,下岗者将直接拿“失业保险金”。保险金由社会保障系统发放,个人可享受24个月。所以,下岗职工不再担心因企业效益不好,领不到“养命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社会化改革,也被列为“试点”的核心工作。对于铁西乃至沈阳全市70万下岗职工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

  临近中午,记者又来到沈阳市劳动局。办公室主任潘国华告诉记者,沈阳的“并轨”工作正在进行中。省里要求2001年年底完成30万人,截至当日,任务已完成过半。

  另据沈阳市政府透露:从2002年起,政府每年将筹集2000万元扶持下岗者。其中的1000万用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经费;另一半则作为他们自谋职业的小额贷款。而当天沈阳电视台的节目中,也传来了改造铁西的好消息────明年,有关部门将对铁西进行重新规划,要打造“东方鲁尔”。而铁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就是一笔财富。

12月20日 希望与爱 

  这里很多下岗职工都爱听刘欢唱的那首歌:心若在,梦就在,从头再来。早晨8:00,牟义美照例摆开水产摊。虽然她仍要面对寒冷和病痛,但精神还算不错。“还有10天就是元旦了,春节也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1/7/1820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卫星电视惊现法轮功专题节目 中共全力封杀大陆卫星传送 (36,138次)

2. 杨尚昆晚年的无奈和悲情(图) (33,357次)

3. CCTV《焦点访谈》12月23日抛售出的节目惨不忍睹 (32,839次)

4. 法轮功创始人的文章震惊中共高层 (31,318次)

5. 吴官正请辞施压力 冤家李春亭被免职 (29,116次)

京城血案:一张蹊跷的照片
6. 京城血案:一张蹊跷的照片 (28,639次)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7.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28,532次)

8. 军方开条件争权位 想续任江泽民顿矮三分 (27,982次)

9. 朱、李、乔拒绝「退休」要求 中共高层大拆江泽民的台 (图) (26,866次)

10. 江泽民先生的几大忌讳 (26,193次)

11. 中共八名政要遭指名暗杀 (25,979次)

12. 动人心弦!在线观看日理万机的江泽民总书记 (24,603次)

13. 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轻轻挖一下鼻孔 (图) (24,426次)

14. 乐山市府李玉书的16岁「二奶」娇艳动人 (图) (22,740次)

京城血案照片中的五个疑点
15. 京城血案照片中的五个疑点 (22,096次)

16. 胡锦涛被“腰斩”? (21,994次)

17. 江泽民真是急红了眼──无名士为老江构思下一个血案 (21,813次)

18. 十六大刀光剑影 中南海血光冲天 (图) (21,750次)

19. 李瑞环公开「掼乌纱」 直言江泽民党死路一条 (图) (21,552次)

大卖破绽──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暗抗江泽民的大手笔 (图)
20. 大卖破绽──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暗抗江泽民的大手笔 (图) (21,443次)

21. 江泽民为脱身将矛头指向李鹏家族 (21,209次)

22. 北京百姓话京城血案 (21,154次)

23. 朱熔基承认:该杀的贪官超过十万 (21,022次)

24. 江泽民十六大退留终有消息! (20,836次)

25. 李岚清、贾庆林和黄菊争捧江泽民臭脚 (20,775次)

咦!新华社把京城血案的“全家福”照片撤掉了
26. 咦!新华社把京城血案的“全家福”照片撤掉了 (20,584次)

27. 朱熔基李鹏「连环炮将军」 江泽民焦头烂额 (图) (20,569次)

28. 从CCTV播放的两起杀人案看虚心的江泽民 (20,162次)

29. 江泽民新三讲 (图) (20,037次)

黄丽满送特殊礼物给江泽民过新年
30. 黄丽满送特殊礼物给江泽民过新年 (19,995次)

31. 贪官的物欲与情色──褚之田和他年轻貌美的「小秘」 (19,767次)

亲临杀人现场的老医生谈观感
32. 亲临杀人现场的老医生谈观感 (19,740次)

33. 碎江曾梦 胡锦涛首度公开评论中共十六大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19,664次)

34. 中国新时期民谣、顺口溜剖示(下) (19,514次)

35. 分脏不均被告发 中共“太子党”梁小庭被捕 (19,300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