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华东交大惊现古墓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激起了众多市民的兴趣。昨日省考古专家作了进一步发掘和初步考证,神秘的古墓渐渐浮出水面。 古墓“秘闻”吸引众人 昨日上午10时,江南都市报记者再次赶到华东交大古墓现场。虽然寒风凛冽,冬雨飘零,但交大的师生及附近居民仍兴致高涨地探究古墓的秘密。现场挤满了许多围观者在好奇地打量著空墓穴。虽然墓穴里只有一些炭化的杂物、灯芯草和一些紫褐色的脏水,但围观者依然很兴奋,猜测著墓葬的历史和墓主的身份等。 记者的车刚停下,便有数人过来,不断地打探古尸的真相,并向记者索要当天的《江南都市报》一睹为快。面对众人的询问,记者俨然作了回“考古专家”或“权威人士”。 明墓距今约500年,墓主为宁王妃 昨天凌晨2时许,考古专家清理完古尸身上衣物后,连续作战,根据发掘的文物特征、墓穴形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该墓属于明后期,距今约500年。早在1982年,在江西南城曾发掘过4座明墓,交大的古墓的葬法、陪葬品等同南城明墓极吻合。据省考古所樊所长介绍,根据确凿资料查明,该墓主是朱元璋第17个儿子宁王的一个妃子,该墓属王妃墓。昨日中午,省考古研究所将发掘情况向中国文物研究组专家作出汇报。专家称,可能是个小妃之墓。 坟墓要整体迁回收藏 王妃墓为啥规模不大,且只有一个墓穴?据昨日上午在交大墓地现场继续发掘的省考古研究所徐主任解释说,汉晋等早期的埋葬方式是多墓室的,到了唐宋后,特别是南方,墓室就较为简单了。然而,一般来说南方雨水多,土壤酸性大,历经这么多年,尸体肯定腐烂,而这个墓主却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其原因有待考证。 因此墓的葬术极具特色,加上其属明王妃墓等,因此该墓极具研究价值。昨日,省考古专家对记者说,要将整个坟墓整体迁回收藏作研究资料。 残碑刻有“皇明”二字 墓碑、墓志铭,对于确定墓主的身份、年龄、古墓的年代至关重要。但在方圆数十亩的余土堆里,要找到这些碑石谈何容易,何况很可能已成碎片散落各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墓碑。 昨日上午10时55分,经过多方探寻,考古专家终于在工地南面的余土堆里找出一块残片碑,随后又相继找出了9块残片,残碑约5厘米厚。经简单冲洗拼合后,只能看清右边“皇明”两个竖排的小篆文字,在明的下面,只有一个“宁”字中的“宀”,和资料表明的“明宁王”相符。 遗憾的是寻找了近一天,只找全了半块墓碑。棺木的木盖于昨日下午发现,已被挖土机挖成两段,而墓志铭则无处可寻。另据介绍,当时的墓一般有明碑和暗碑,暗碑至今也未发现。 周围疑有其它墓室 在交大古墓现场,许多人纷纷议论,王妃墓附近肯定还有墓室,按王妃的身份绝不可能“孤身荒野”。考古专家也认同这个观点,然而昨日专家们用探测器对周围地带作了一番探寻,但没有新的发现。 据当地知情者称,该墓原址曾是个小山包,螺旋式上升,上面长满了竹子和杂树,整个外型酷似一座坟,以前也曾在附近挖出过不少坟墓,但都是空的。 墓主双手5枚珠宝金戒 昨日早上8时左右,省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长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记者,4日晚在墓主的双手上还发现5枚各缀有一颗宝石的金戒指,其中蓝色3枚、红色2枚。其戴法很特别,左手3个,右手2个,左手的无名指两个连戴,蓝色在上,红色在下,中指一只红色,右手的中指有1个,在拇指与食指之间躺著1个。樊所长称,无名指连戴两个戒指的方式,还没发现过,现实生活中也不常见这样的戴法。而右手一躺著的戒指是搬动脱落的,还是握在手中的,或是有特定的埋葬风俗则很难断定。昨日下午,记者在省博物馆看到这些戒指还极具光泽。 另据省考古研究所徐长青主任介绍,在古尸身上共有2件披风、1件官服、1件夹袄、1件内衣和四五件裙子,布料为丝绸、棉和织锦等。此外墓主头上共找到6支小指粗、十多厘米长的金凤钗。墓主缠过足,左脚压著右脚,右腿弯曲。此外,头也稍向右侧,像是在棺内侧睡。究竟是入棺时搬动过程中移动了,还是特殊的葬俗,目前仍不得而知。 墓主约为55岁至60岁,头戴假发 昨日下午,江西医学院、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对女尸进行了初步病理鉴定。据尸表分析,墓主约为55岁至60岁。昨日白天,记者发现,该女尸头发里隐约有青丝,意外的是该墓主生前就已是秃顶,在其头顶部戴有一顶假发,假发是用针缝在一块褐色的布上,然后再盖上去的。 省考古所樊所长说,要对该女尸进行抢救性保护。当天晚上,运往医学院进行医学处理,处理之后,将同出土文物一同开放展览。 明朱元璋时期江西有“三王” 据省考古专家介绍,明朱元璋时期,在江西封了三个王,分别为益王、淮王和宁王,益王在南城,其王墓早在1982年就被发掘。当时益王墓是同两个王妃合葬的,两王妃尸体已腐烂。淮王在波阳地带,至今还没有类似古墓发现。这次华东交大古墓出土,是宁王府系列墓葬首次被发现。 至昨日止,似乎明朝古墓的神秘面纱已除,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如女墓主的真实身世、陪葬衣物的产地、当年当地的埋葬风俗等,仍然颇具吸引力。 据悉,今明两天,中国丝绸专家将前来对丝绸作鉴定。发掘工作仍在继续,众多谜底将会一个一个解开。(完)
附文:身披丝绸面容栩栩如生 南昌出土明代盛装女尸 大纪元12月5日讯,一具头带金冠,身披丝绸,面容栩栩如生的女尸在江西省南昌出土。经过对墓主人大量随身饰物的初步分析,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今天宣布,这一明代墓葬是江西省10余年考古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新华网南昌报导, 古墓是在位于南昌市郊的华东交大校园修建学生公寓时发现的。12月3日,一辆正在校园施工的挖土机突然挖到坟墓,并刨出坚硬的三合土,校方马上停止了施工同时加以保护,并在第二天通知省考古部门。昨天下午考古队开始对墓室进行正式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凌晨。 考古人员在搬开8匹绸缎,连开三层裹布,去掉10多件夹衣、布裙,解开11个用白沙布打成的结后才看清了墓主的真面目:女性,身高约155厘米,眉毛清晰、皮肤白净,具有弹性。女尸出土时头戴金冠,身披绣有凤舞祥云的精美绸衣,并伴有大量随身佩带的饰物。除金冠略有破损外,出土的其它佩饰都极为完整:两件长约70厘米的大玉佩(每件都由五根玉珠链及6块玉币、2块玉璜组成)、约16厘米的玉圭、五枚宝石金戒指、金香囊、金发钗、65枚金银币等。 樊昌生在介绍这些佩饰时兴奋不已。他指著玉佩和玉圭告诉记者,江西省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掘抚州南城的明代谥端王和谥宣王墓时,曾分别出土了玉佩和玉圭,但是两件类似玉器在同一墓主身上找到还属首次。更令人称奇的是,墓主手上戴了五枚戒指,左手3枚右手2枚,而且左手无名指上是2枚戒指套在一起,这种奇异的墓葬方式还属首次发现。 同时,从安葬术来看这座古墓也非常特别,虽无前后室之分,仅长190厘米、宽49厘米,但极具特色:坟墓分四层,扒开虚土后便是一层12平方米的三合土,紧连著是用青砖沿棺木四周砌成的矩形,最里里面是一层10至15厘米厚的松香。 由于这座古墓保存极为完好,墓主及随葬品没有损失。以往在南昌地区虽发现过不少古墓,但均只有随葬品或只是空穴,墓主的尸体早已腐烂。出土如此完好的女尸在南昌还是第一次。 今天,考古人员经过多方面分析后确认这是一距今约500年的明代古墓,而且极有可能是一王室妃子的墓穴。但至于墓主年龄和具体身份,还要等待医院病理鉴定和考古专家的进一步查证。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认为,这次是江西省首次在一名墓主人身上发现如此多珍贵重要的饰物,可以说是江西墓葬10余年来最重大的发现,为研究明代江西地方史提供了全新的资料。 另悉,江西省考古部门将对女尸进一步保护,并将请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来赣进行技术鉴定,开展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同时,此次发掘品将被整理研究后向全社会开放展出。(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