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金正日访华提前「暴光」 忙坏了江泽民「全黑」的右腿
 
2001年1月27日发表
 
【人民报讯】(按:据悉,中朝双方就金正日访华达成秘访协议,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江泽民近期「龙体」欠安,不便频繁「暴光」。然而,此消息却鬼使神差地被提前泄漏。弄得把面子看的比命都重要的江泽民不得不拖着一条「全黑」的右腿频繁「暴光」,被「折磨」的差点儿丢了老命。)

此次金正日访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是一次秘密访问,因此,中朝双方对内对外完全封锁了有关消息,保密措施异常严密。不过一向反应神速的外电却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在1月15日金正日离开朝鲜的当日,日本共同社就鬼使神差地第一个作出反应,报道了金正日访华并将访问上海的消息。金正日秘密访华的消息被提前泄漏。

日本共同社率先披露

南方都市报报道,朝鲜时间1月20日晚10时整,朝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播出了一条重要消息: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于1月15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这是朝鲜最高领导人继去年5月底秘密访华之后,时隔7个月后再次非正式走访近邻中国。
  
  此次金正日访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是一次秘密访问,因此,中朝双方对内对外完全封锁了有关消息,保密措施异常严密。在金正日访华期间,朝国内媒体依旧报道有关他革命活动的消息,看不出金正日不在国内的任何迹象。
  
  不过一向反应神速的外电却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在1月15日金正日离开朝鲜的当日,日本共同社就鬼使神差地第一个作出反应,报道了金正日访华并将访问上海的消息。紧接着韩国媒体、英国BBC、美国之音等也都陆续报道了相关消息。
  
  早在1月14日,记者就猜到金正日可能访华。那天记者在平壤火车站接车时,遇到了从丹东来朝的中国朋友。他们向记者透露说,丹东车站已经开始戒严整顿,不少站台入口通道已关闭,车站保安值勤力量也大大加强,车站上很多地方不允许闲人靠近。从丹东的气氛和安排情况来看,与去年5月份金正日访华的那次如出一辙。
  
  而金正日为什么不愿坐飞机而喜欢坐火车呢?分析家认为,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出于安全上的考虑。
  
  1月15日至20日金正日访华的这段时间临近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全国上下最忙的一段时期。选择这段时间访华,虽然时机上不太合适,但从对外界保密的角度来讲,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谁都不会想到中国会在这段时间内接待他来访。
  
  金正日来取经济经
  
  去年金正日就曾通过多个场合表达了想去上海看一看的愿望。在去年“十· 二五”纪念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朝,金正日接见代表团时就提出非常希望访问上海。
  
  金正日这么急着去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心上海访问,显然是出于调整发展战略的考虑。
  
  今年1月1日,朝党报、军报、青年报发表联合元旦社论,提出改变观念发展经济,被人认为是朝进入21世纪后的一个新变化,标志着朝吹响了迈向经济改革的号角。此间分析家认为,金正日此次访华的最大目的就是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成果,并吸收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来调整国内困难重重的经济,当然,也不排除朝向中国请求经济援助来缓解国内经济困难的可能。
  
  调整战略、发展经济是朝党和政府的燃眉之急,而同样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由于采取了灵活的改革开放的措施,近20年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鉴于两国的发展环境比较类似,因此“西行取经”,利用中国现成的成功经验,结合朝国内实情发展经济,可以被视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金正日此次访问上海,参观了浦东新区、贝尔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等。这些地方既有国营的,也有合资的,还有带有所谓资本主义色彩的证券交易所。他对上海亮丽的住宅小区、强大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网以及尖端科研基地、完备的金融和文化服务等表示称赞。

  外交战略上的考虑
  
  众所周知,克林顿政府在任内无论对朝还是对华都实行了相对友好的政策。而共和党政府一向对外推行强硬外交政策,属于共和党的布什又极力主张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他的上台就使朝美关系的今后发展出现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金正日访华的消息选在布什就任典礼前发表,其用意不言而喻。
  
  对韩国来说,金正日访华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外界普遍认为,金正日在访华时与中方谈到了半岛问题,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将有助于增加朝实现北南和解、最终实现半岛和平统一的决心。
  
  此次金正日访华期间中朝双方还就坚持中朝高层定期互访达成共识。国家主席江泽民已接受金正日邀请,将于适当时候访朝。朝媒体对此评价说,金正日对中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将在中朝友谊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应该说,金正日此次访华,外交上得势,经济上得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大纪元)(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气:14,49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