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文谨报导)上海企业家胡力任先生收录了已故前总理李克强生前所写的珍贵手稿和书信,并在其自媒体频道陆续公开。8月8日,他再次披露了一份李克强手稿。这份手稿记录了习近平在修宪前后,李克强的忧虑和他做出的个人抵抗。信中还记录了他与习近平就修宪问题的一次密谈。 李克强这封信写于2018年12月,北京中南海西院。这封信是写给未来的中国人的。 李克强开篇写道:「2018年是中国命运沉重转折的一年,更是我政治生涯中最痛苦的一段时光。」 2018年,习近平通过修改宪法, 取消了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引发了巨大争议。习近平此举,被认为是废除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的一些政治安排,包括集体领导制度和定期、有序的权力交接。 李克强在信中披露,201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前一周,中南海的保镖和警卫力量显著增加,通道封锁严密。副部级以上官员被中纪委逐一约谈,名为沟通,实则施压。所有人都被要求站稳政治立场,统一思想认识,必须毫不含糊地表示支持即将到来的修宪决定。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公报首次向外界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被写入宪法。 2月25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月11日下午,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 李克强在信中说,「在这场变局面前,整个官僚体系陷入集体性的噤声。无数中高层官员明哲保身,成了唯一的生存逻辑。」 李克强说,他不想沉默,要留下真实的记录,让后人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沉默,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将国家的命运压在一个人手中。 实际上,新华社在当时发布消息后,中国社交媒体上很多用户或明或隐地表达了反对之意。有一篇「我为什么想当皇帝——袁世凯采访手记」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但很快遭到删除。很快,微博启动了审查机制,大量的微博帐号遭禁言甚至删号。百度指数上,从新华社下午3点多发布消息至晚上7点,「移民」二字的指数从不到100飙升至近2500。 李克强在信中回忆,2017年年底,习近平约他在中南海西楼会客厅密谈。 习近平对他开门见山的说:「我们准备推动修改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国家要稳定,强大,必须靠集中领导。」 李克强说,自己心头一震,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偏离制度正轨,对国家前途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决定。 习近平继续说,党和国家正处于转型关键期,领导核心不能轻易更换。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 李克强回应习近平说:「总书记,改革尚未完成。现在修宪不仅会引发体制内外的不安,也将严重损害我们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与信任。 习近平回答道:「这不是你个人可以左右的问题,是党中央统一考虑后的决定。大局已定,不容反对。」 李克强再次坚持说:「总书记,我们不能以个人意志取代制度约束。权力必须受到规范,这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改革方向。」 习近平沉默片刻说:「历史会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 最终习李二人的谈话草草收场。 李克强在信中写道:「这场会谈气氛紧张,毫无交集。他讲集中领导,我谈制度体制。他提历史使命,我说国家信任。」李克强表示,他感觉到习近平对他的警告意味。他反对修宪注定将会带来恶果。 会后,李克强在国务院系统内部启动了风险评估机制,并试图联系体制内仍保有良知的法律专家,尝试共同发出声音。但李克强也很快意识到,他的劝阻失败了。 他认为,这场修宪行为,是对宪法精神、制度原则,以及人民意志的深刻背叛。它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将深远影响中国未来政治、经济、金融、社会与外交五大领域的系统性冲击。 李克强强调,他写下这些话,不是为了个人辩护,只是希望将来有一天,中国能够重新走回正确的制度轨道。人们都能拥有选择的权力,表达的自由,以及一个受制度保障的生活。 信的最后,李克强写道:「我努力过,虽未成功,但我从未放弃。国家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国家属于人民,属于法治,属于未来。」 胡力任表示,今天的中国已走到了李克强当年最忧虑的方向,制度失控,集权统治,社会焦虑,信任崩塌。而李克强留下的这封信,早已写下了对这一切的深刻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