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程曦報導)近日,中國上海浦東新區三橋小學2025年新學期的招生情況引發關注。整個一年級竟然只招到了22名新生,但卻配備了23名專職教師。學校還將這22名新生分成了5個班,師生比例超過1:1。 近日,上海浦東新區三橋小學發布的招生公示讓人令人驚掉下巴,公示內容顯示,該校今年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數量僅為22人。 更讓人費解的這22名新生竟被分成了5個班級。平均下來,每個班級的人數不足5人。 這所學校為這22名新生配備了23名老師,師生比例超過了1:1。 8月27日下午,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工作人員向縱覽新聞記者表示,每個學校都要按照劃分的招生地段來進行招生。對於上述情況,該工作人員稱「是(該小學)實際地段的適齡入學的小朋友人數只有這麼多。這個學校對口地段裡應該有好幾個小區都已經動遷了。」 當記者詢問該公示信息中顯示該小學學生目前辦學規模學生總數為22人,是否確為全校學生總人數是22人。該工作人員表示「應該是的,具體可以再跟學校確認一下。」 隨後,記者撥打浦東新區三橋小學公開電話,一位接線人員稱學校確有5個班級,但對於其他情況並不清楚,由於現在還沒開學,學校老師還未上班。 中華網教育頻道評論說,從教育資源合理分配的角度來看,如此高的師生配比是極為罕見的。通常情況下,學校會根據學生數量合理安排教師崗位,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利用。 網上有家長表示費解:為什麼不讓著22名學生在一個班級裡正常上學呢?這不是明晃晃的浪費教育資源嗎? 搜狐網「琳琳教育指南」的文章解釋說,雖然學生少到可憐,但畢竟老師端的都是「鐵飯碗」,更何況這23名教師有不同的學科分配,或許分成5個班也是無奈之舉,只有這樣分配才能保證每個老師都「有課可上」,不至於徹底淪為閒人。 有網友稱,「這簡直是超豪華配置,老師竟比學生多」。 號稱「魔都」的上海總給人一種「人滿為患」的感覺,經濟高度發達,就業機會豐富,吸引了各地的畢業生尋找職業發展。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去哪裡工作,就最有可能去哪裡結婚、生子。爲何會出現學校卻連孩子都招不到,生源也成了大問題這樣的咄咄怪事呢? 網友「春陽」發帖說,大城市人口那麼多招不到學生應該是政策的問題,是給外地戶口限制太多了,打工人的孩子沒辦法在工作的城市讀書,我小孩在廈門讀小學就是一樣,只能讀私校公立學校限制太多進不去,一年要四萬塊比讀大學還貴。 網友「水蜜桃」則表示,感覺人口是斷崖式下跌,前些年還經常聽到新聞說有人在幼兒園門口排隊幾天幾夜報名的。 廣東網友說,3年前我兒子上小學要搖號才給學位關鍵還沒搖上號,搞得我花了6萬買個學位,現在別說搖號了直接去報名就可以了,把我給氣得……僅僅三年就恍如隔世般的變化 「誇張嗎?我們這邊小學學生七個,老師21個你們相信嗎?溫州永嘉這邊,沒有造謠。」 網友「牛」分析,不光是鄉鎮,有些縣城的幼兒園也開始倒閉,縣城的小學也招不到多少學生了。這些都是80年代開始的計劃生育造成的後果。人口出生斷崖式下降,人口嚴重老齡化。今後各行各業都深受影響,特別是養老資金壓力山大。 網友「九月-川進青出」說,因為啥要計劃生育?你不清楚嗎? 網友:秋與」表示贊同,過度計劃生育是失誤的。 還有網友分析說,現在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要往上數三代,從鼓勵生育時代,80後爺爺輩:一家四五個甚至更多,到了80後父親輩,兄弟姐妹四五個都要結婚生子,雖然計劃生育,但是父輩兄弟姐妹多,人口依然不少,到了80、90這一代,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社會壓力,兩個獨生子女生育一個孩子,多的也就兩個,所以人口斷崖式下降是必然結果。 有網友說,一想就知道了,現在年輕人結婚都在城裡有房有車,生的小孩不可能回去村裡讀書,但問題是進城這些年輕人每個月都在還房貸車貸,哪還敢結婚生子呀? 「社會保障體系不到位,老百姓生存壓力太大,生孩子幹嘛?讓他來人間受罪嗎?錢都流向一小部分人手上去了,你讓老百姓拿什麼養孩子。」 不過,貴州的一位網友提出,貴州畢節的一個一年級班,70人位學生,而且今年光這樣的一年級有36個班,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 有網友回應,上海灘老師富裕,大山裡需要支教,客觀反映了大國城鄉發展中人口和資源投入的極度不平衡,是治國理政者應該為之努力改善的大事。 中華網的文章指出,上海浦東新區三橋小學今年的招生情況就像一個窗口,透過它,不僅看到了這所學校獨特的現狀,也能從中窺見城市發展、人口變遷以及教育變革等多方面的複雜因素。 據浦東新區教育局今年4月發布的2025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公示顯示,浦東新區三橋小學對口地段所屬街鎮為金橋鎮,對口地段為金明村、金橋路2346弄、金橋路2552弄、金巷村、三橋村、社莊村、張濱村。其中小區一欄僅有金浦新村,其餘均顯示已動遷。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浦東新區三橋小學創建於1916年,坐落於金橋開發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之間,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金橋路2690弄28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