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人的生死虽然天注定,但如果人做了好事或行了恶事,命运也会发生变数的。 清朝同治年间,湖南某个举人通过大挑,被任命为江苏盐城县令,此后官运亨通,先后做过太守、道台,后代理两淮都转盐运使,加二品顶戴。数年间,他不仅官运亨通,而且凭借票盐,积攒下了巨额资产。他把家安置在扬州,其膝下有好几个儿子,阖家生活幸福美满,外人都非常羡慕。 然而,突然间,这个道台和几个儿子皆都暴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知情人透露了其中的因果。 道台的长子早年即被保举为候选知府三品衔,负责盐务和一切转运事务。同时他操持整个家务,各种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算无遗策。道台非常欣赏长子的才能,对他言听计从,还为他聘下黄太守的女儿为妻。 黄太守为人忠厚。一天,官衙中丢失了五百两银子,调查后得知是府中的一个老仆人偷走的,老仆遂被驱逐出府。出府前,老仆请求黄太守给自己写封推荐信。黄太守同意了,说只要找到合适的东家就行。老仆便说道台家会收留自己,黄太守便写了推荐信。老仆到道台家后,也深受一家人的信任。 后来,道台的儿子与黄太守的女儿成亲。成亲几个月后,老仆偷偷告诉道台的长子:「小的在黄家多年,他的女儿不贞洁,我颇有所闻,你应该为自己的名声考虑啊。」还说:「你可以先让她回娘家,之后千万不要接回来。」 当时太守的女儿已经怀有身孕,但道台的长子却不以为意,反而对老仆之言深信不疑,他不知道的是老仆因为害怕盗银之事被黄家小姐揭露,而故意冤枉她。道台的长子有个宠妾,十分聪慧,她认为千金小姐,断不可能有此等事情,因为竭力为黄家女辩白,但却反遭呵斥。 黄家小姐回到娘家一段时间后,想要回婆家,但却遭到道台长子的拒绝。随即,道台长子还让弟弟代写一封休书,并向黄太守说明原因。黄太守十分气愤,随即前往与其理论。无奈道台长子早已先入为主,根本不能挽回。 几个月后,黄家小姐生下了一个男孩,黄家向道台家报喜,说满月后就回婆家,但道台一家却置若罔闻。 在孩子满月后,道台一家依旧音讯全无,黄家小姐知晓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便在一天晚上扼杀了婴儿,自己也自缢身亡,而道台一家并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惨事。 第二天早晨,化作厉鬼的黄小姐来到道台家。道台看见后,高呼道:「你们说不接大少奶奶回来,大少奶奶已经回来了。」黄小姐的鬼魂附在道台身上说:「我只要大家到案作证罢了。」这时,黄家报信的人来到,告知小姐惨死之事。 道台于是摆下香案祷告说:「这总归是我家误信了他人之言,现在先为你设立牌位祭祀,随后就将你的灵柩接回。以后无论哪房得子,都记在你的名下,作为你的子嗣。我们还会为你大作佛事超度亡灵,无论花多少都不会吝惜。」过了一会儿,黄小姐的鬼魂又借道台之口说:「这些我都不需要,我只需要表明我的心迹。」 此后接连几天,道台的长子、次子相继而亡。那个老仆早已卧病在床,不停大喊口痛。又过了一天,道台的三子也死了,他就是代写休书、从旁协助之人。当晚,道台突患疾病,次日清晨身亡。又过了数天,道台的二儿媳也死了。只有那个老仆延迟了一个多月才死,在此期间,他日夜喊叫不绝,全身肿胀腐烂,有人说他还没有死就在遭受冥府的刑罚了。真的太惨了。大概道台命不该绝子嗣,所以他最小的儿子没有被波及。 记录此事的《劝戒录》作者梁恭辰对此十分感慨,他认为老仆应该是罪魁祸首,长子则过于昏聩,轻信谗言。次子、三子明明是不干己事,却冒昧行事,不能劝阻兄长不说,还不知回避,连兄长的小妾都不如。这也是小妾为何安然无恙的原因。至于身为一家之长的道台,本可排除众议,先将儿媳接回,然后再痛斥儿子,并严惩老仆,向儿媳赔罪。如此这般,什么事不能挽回呢? △ (人民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