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下行,加上美國對中國產品祭出高額關稅,內外夾擊下,近期在社交平臺,頻繁出現中國各地拖欠薪資,員工討薪和罷工爭取權益的案件。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社交平臺X及Youtube帳號「昨天」近日上傳多起各地的維權運動。其中包括4月24日,湖南道縣廣新運動用品有限公司數百名工人罷工,抗議公司關閉工廠不賠償工人。廣新主要生產高爾夫球袋、運動護具、運動手套、袋類及其相關配件及輔料等。 有員工反映,公司長期未依法繳納社保,並在2024年9月後以「達到退休年齡」為由解雇50歲以上女員工,未支付經濟補償或協助辦理退休手續,涉及人數達百餘人。 當自由亞洲電臺記者致電廣新時,有一男性員工一聽到「記者」隨即挂掉電話。自由亞洲電臺繼續詢問道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等相關單位,僅獲得回覆「應直接詢問廣新公司」,並證實「目前廣新仍有數十位員工仍在運作。」 四川、陝西、內蒙都傳拖欠薪資 「罷工了,罷工了!」另一起罷工事件則是發生在中國FPC柔性電路板龍頭企業上達電子,4月27日,上達四川遂寧的工廠工人集體罷工,抗議公司長期拖欠工資及社保。據工人透露,公司自今年以來未發放工資,社保更是自2023年6月起便未繳納。此外,這並非上達電子首次發生薪資拖欠情況。截至當天晚間,員工仍未收到工資。 早在去年5月,來自四川的自媒體「讀聽世界」曾披露,上達從未履行準時准點發工資的承諾,而且長期出現拖欠工資的問題,不少員工對此不滿。 「要錢了,要錢了,搞了幾十天,在派出所要錢!這些農民工都是來要錢的!」重慶解放碑地王廣場2077賽博城市項目加固改造工程也傳出欠薪消息,4月26日至27日,建築工地鬧哄哄,好幾位工人連續兩天到工地以及當地派出所討薪。 此外,4月28日,陝西也有十幾位農民工在西安團結村一個項目部討薪,據員工表示,從2月份到現在未發工資了。「這是工人,這是大老闆,中國現在啥情況。」 另一方面,4月25日,內蒙古通遼市金燦御園小區,也有多位建築工人聚集在樓頂上試圖以「跳樓」討薪。 記錄這些事件的X及YOUTUBE頻道「昨天」,由非新聞的盧昱宇創立,持續記錄中國發生的各種群體事件。 中國營商環境惡化 企業主「愁」措發薪 這幾起欠薪的維權事件,反映目前中國部分企業經營不善危機。八九學運領袖季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表示,日前他離開老家貴州返回北京,一路上他接觸不少企業主都大吐苦水反應,生意難做,幾乎掙不到錢,資金斷炊,實在沒轍。有些老闆甚至表示,寧可坐牢也無能為力。 「一旦出現欠薪,工人便會到政府部門去抗議。只要發生抗議,企業就必須設法借錢發放薪水。比方工資拖欠3個月,即便需要借錢也要按月發放。如果無法及時支付,政府可能就會抓人,」季風說。 關稅貿易戰恐加劇中國就業惡化 季風進一步指出,就業環境嚴峻,並不是在美中關稅貿易戰後才惡化。實際上從疫情尾聲還未結束之際就開始,當疫情結束時,官方還樂觀預期會有報復性反彈,結果,「業者沒等到報復性反彈,卻來了報復性關稅。」 臺灣智庫諮詢委員、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自疫情結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消費欲振乏力,就業情勢惡化,問題層出不窮。從近期中共官方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尤其聚焦在青年失業。 「就業困境反映出中國經濟深陷低迷,無法觸底反彈。疫情過後,內資與外資都出現萎縮,過去的榮景不再。內部而言,疫情衝擊,加上中共黨魁習近平第三任期以來,進一步加強對內管控、對安全的要求與市場監管,進一步壓抑經濟活力,」吳瑟致說,國際社會對中共的不信任升高,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高關稅政策,使得中國整體經濟局勢雪上加霜。資金大量流出,加上外資卻步,導致就業機會短缺。再者,中國製造業面臨產能過剩,企業經營不善,無法發放原本所聘雇的員工的薪資,欠薪問題浮現,企業甚至必須裁員因應。 失業居高不下畢業季在即 中共「穩就業」如臨大敵 彭博引述高盛集團報告,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145%關稅,可能切斷中國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管道,將有多達2千萬人(約中國勞動力的3%)的工作崗位受到衝擊。 中共國務院在28日出臺穩就業穩經濟5大舉措,其中「支持就業」放在首位。具體措施包括鼓勵企業積極穩定就業、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擴大以工代賑等支持、加強就業公共服務等幾項具體舉措等。 「一直都在穩,穩到現在,穩不住。」季風感嘆,他回貴州老家50天,在福建就業的弟弟也因失業返回老家。他說,弟弟在福建當廚師,月薪能有7、8千塊錢。回到老家後,連3千塊錢的活兒都找不到。「因為福建那邊現在餐飲也下滑,老闆做不下去,不可能花這麼多錢請廚師,我弟回老家已經待2年了,都沒找到事兒。」 吳瑟致強調,長期來看,美中貿易戰若持續惡化,情勢恐難緩解。高盛預估,中國可能出現高達2千萬人裁員潮。再加上6月高校畢業季到來,約有1200萬應屆畢業生即將進入就業市場。在既有裁員壓力與新增求職人數疊加之下,失業問題將更加嚴峻。 對於中共又提出「穩就業」老調,吳瑟致說,早在李克強擔任總理期間,就提出所謂的「六穩」政策,已將「穩就業」列為重點。從當時至今,問題始終無法根本解決,加上每年又有新增的勞動力持續累積,使中國就業壓力日益擴大。 他認為除非中國進行大規模、翻天覆地的國家發展路線轉型,否則現有經濟與社會問題恐難以扭轉,但是這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使得可能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