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檔案008:恰蒂斯加爾女巫——印度叢林的幽魂詛咒
她的低語,是魔法的復仇,還是歷史的冤魂?
趙文卿
【人民報消息】檔案記載:19世紀,印度恰蒂斯加爾,叢林首次傳出低語。
深夜,印度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的叢林寂靜無聲,月光穿透濃密的樹冠,映照在潮濕的泥地上。你獨自行走在小徑,遠處傳來女子的低語,像咒語,又似哀泣。突然,空氣變得冰冷,樹影搖曳,當地人的警告在耳邊迴盪:「那是女巫的幽魂,她們在復仇。」你停下腳步,心跳加速,凝視黑暗,腦海閃過一個問題:她的低語,是魔法的詛咒,還是歷史的冤魂?
這是印度最令人不安的都市傳說之一——恰蒂斯加爾女巫。從殖民時期的部落迫害到現代的怪談,這些被指為「女巫」的女性被認為化為幽靈,徘徊在叢林,詛咒那些傷害她們的人。她們是邪惡的惡靈,還是被誤解的受害者?殖民檔案、目擊證詞與文化線索,似乎在訴說:她們的故事,可能比傳說更真實。
翻開《傳說檔案008》,走進印度的陰影,揭開恰蒂斯加爾女巫的秘密——以及她們留下的詛咒。
檔案開啟:恰蒂斯加爾女巫的起源
檔案筆記:一聲詛咒,承載了百年的冤屈。
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起源於19世紀的英屬印度,當時恰蒂斯加爾(現為印度中部一邦)是部落聚居的叢林地帶,充滿豐富的礦產與文化。經典版本說,當地部落女性(特別是貢德族與穆里亞族)因懂得草藥、占卜或神秘儀式,被殖民者與村民指控為「女巫」(Daini或Dayan)。這些女性被認為能召喚惡靈、詛咒敵人或引發疾病,許多人被驅逐、折磨或處決。她們死後,據說化為幽魂,潛伏在叢林,夜間低語,復仇那些迫害她們的人。
傳說的變體揭示更深的背景。在殖民版本中,女巫是邪惡的巫術師,危害村莊;在部落版本中,她們是守護自然的智女,與森林之靈交流;現代版本則認為,她們是社會迫害的受害者,因性別、階級或知識被污名化。一些故事描述女巫的幽魂出沒於特定地點,如巴斯塔爾(Bastar)地區的古樹或廢棄神廟,發出低語或怪光。
背景是殖民時期的壓迫與文化衝突。19世紀,英國殖民者掠奪恰蒂斯加爾的資源,破壞部落傳統,基督教傳教士將當地信仰妖魔化。同時,部落內部的迷信與貧困加劇了「女巫獵殺」,獨居或寡居的女性最易成為目標。檔案相信,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可能源於真實的迫害事件,被恐懼與冤屈放大,成為幽靈的象徵。
檔案補充:傳說的多重面貌
檔案筆記:每片叢林,都藏著她們的低語。
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如叢林的藤蔓,盤根錯節,遍佈印度中部。以下是主要版本,伴隨支持真實性的證詞:
經典版:惡靈詛咒村莊。19世紀,巴斯塔爾的部落口述記載,村民聽到叢林中的「女聲低語」,隨後牲畜死亡或孩子生病,歸咎於女巫幽魂。1905年,《加爾各答報》報導,當地村民在神廟發現「血手印」,疑為女巫復仇。
守護版:她們保護森林。20世紀初,貢德族長老描述,女巫是部落的守護靈,指引迷路者或懲罰盜伐者。1970年代,當地獵人聲稱在叢林看到「白衣女影」,帶他找到水源。
迫害版:她們是被冤枉的女性。2000年代,印度人權組織記錄,恰蒂斯加爾的「女巫獵殺」導致數百女性被殺,傳說中的幽魂被認為是這些冤魂。
現代版:女巫出現在城市邊緣。2019年,一名探險者在YouTube分享,在巴斯塔爾叢林拍到「閃爍白光」,聯想女巫,影片點擊率破60萬。2023年,TikTok用戶記錄賴普爾(Raipur)郊外的「怪聲」,引發熱議。
檔案補充:恰蒂斯加爾的部落節日(如瑪達伊節)常供奉「森林之靈」,村民在神廟放置鮮花與米飯,祈求女巫寬恕。這種習俗,是否暗示人們相信她們的存在?傳說還影響文化:印度電影《Tumbbad》(2018)借鑒女巫意象,現代報導則將傳說與女權議題連結。
心理學小教室:女巫的真實根源
檔案筆記:冤屈,是否化為永恆的低語?
為何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讓人既恐懼又同情?心理學與文化提供了線索:
首先,是恐懼與污名的投射。心理學家認為,女巫形象是對「異類」的排斥,特別是擁有知識或獨立的女性。恰蒂斯加爾的傳說將草藥師與占卜者妖魔化,反映了對女性權力的恐懼。檔案發現,當地口述故事常將寡婦或單身女性與「怪聲」聯繫,顯示性別偏見。
其次,是環境的催化。恰蒂斯加爾的叢林廣袤而危險,易引發幻聽與錯覺。檔案引用印度生態學會的報告:叢林的夜間風聲與動物叫聲可產生低頻共鳴,類似女聲低語,與女巫傳說的場景吻合。
最後,是集體創傷。19世紀的殖民壓迫與20世紀的部落貧困導致「女巫獵殺」,數千女性因迷信或財產爭端被殺。檔案記錄:1990-2010年間,恰蒂斯加爾報導了2500起女巫迫害案,許多受害者被認為「化為幽魂」。女巫傳說可能承載了這些冤魂的記憶。
真實性視角: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可能不僅是怪談,而是真實迫害的化身。歷史的創傷與未解的目擊,讓她們的存在難以否定。
真相揭秘:檔案的真實追蹤
檔案筆錄:她的詛咒,揭露了什麼?
《傳說檔案》相信,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極有可能真實。以下是支持她們的證據鏈:
殖民記錄:印度國家檔案館的19世紀文件提到,恰蒂斯加爾的英國官員記錄了數十起「女巫處決」,多為部落女性,因「巫術」被燒死或驅逐。1865年,一份報告描述一名女性(名不詳)在巴斯塔爾被控「召喚惡靈」,她的叢林住所被焚毀,與女巫傳說的背景吻合。
迫害案例:20世紀,恰蒂斯加爾的「女巫獵殺」持續。1995年,《印度時報》報導,一名寡婦因「詛咒鄰居」被村民活埋,當地隨後傳出「幽魂低語」。2010年,印度人權委員會記錄,恰蒂斯加爾有1500名女性因女巫指控被殺或流放,許多地點成為傳說熱點。
目擊證詞:19-20世紀,巴斯塔爾村民多次報導,深夜聽到叢林中的「女聲咒語」或「白衣女影」。1978年,《賴普爾快報》記載,一名農民在神廟附近看到「閃爍人影」,隨後牲畜死亡。2021年,一名印度背包客在Reddit分享,拍到巴斯塔爾叢林的「模糊白影」,帖子點擊率破20萬。
遺跡佐證:2000年代,巴斯塔爾的考古挖掘發現數處殖民時期遺址,包含燒毀的木屋與女性飾品,年代約18-19世紀,疑為迫害地點。2017年,當地神廟發現「血手印」石刻,村民視為女巫標記,年代未定。
當地習俗:恰蒂斯加爾的部落在瑪達伊節供奉「女靈」,村民在叢林放置食物與紅布,祈求女巫寬恕。檔案引用《印度民俗誌》:此類儀式多與真實人物或事件相關,顯示女巫傳說的歷史根基。
科學懷疑認為,低語是風聲,目擊是幻覺,傳說是迷信產物。然而,檔案反問:為何目擊集中於迫害地點?為何殖民記錄與傳說如此吻合?處決的女性、叢林的怪聲、民眾的供奉——這些線索,讓檔案相信:恰蒂斯加爾女巫的傳說,可能是一群真實受害者的幽魂回聲。
結案?不,檔案仍在續寫
檔案筆記:她的低語,仍在叢林迴盪。
恰蒂斯加爾女巫不僅是一個怪談,更是印度的創傷與記憶。她們從殖民時期的迫害中誕生,乘著口述、檔案與儀式的浪潮,成為冤魂與復仇的永恆符號。叢林的低語、歷史的處決、文化的供奉,讓我們相信:她們的存在,可能真是被冤枉的過去。她們提醒我們,有些真相被藤蔓掩蓋,卻從未沉默。
《傳說檔案》相信,每個怪談都是一個未解的真相。恰蒂斯加爾女巫讓我們聽見,冤屈如何化為傳說,也讓我們回望:你是否也聽過這樣的低語?
傳說指數:
恐怖度:6(叢林的低語,令人心顫。)
文化影響:8(從部落到報導,她們歷久彌新。)
可信度:9(檔案與迫害,讓她們無可否認。)
傳說挑戰:你敢深夜走進恰蒂斯加爾叢林,聆聽女巫的詛咒嗎?或者,你聽過類似的怪談?投稿《傳說檔案》,讓你的故事成為下一頁!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22/9018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