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莫迪訪美,積極溝通關稅問題。雙方已啟動首階段貿易談判,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核心條款磋商,目標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5000億美元。圖為川普會晤莫迪。(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在川普關稅戰背景下,3月,蘋果公司從印度空運了價值近20億美元的iPhone手機至美國,創下單月最高紀錄。而這背後,蘋果公司在印度組裝的iPhone手機數量,在過去一年內暴增近六成,顯示其正在加速從中國撤離產能、推進「供應多元化」。 事實上,印度莫迪政府將川普關稅戰視為黃金機會。4月8日,印度工商部長戈亞爾將中美關稅戰與蘇聯解體時期相提並論,稱這是印度「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去年川普贏得大選,莫迪政府就已在布局應對即將到來的形勢大變了。路透社曾援引消息稱,印度有意大規模降低對美關稅、購買美國商品(截至3月份的2023/24財年,印度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1180億美元,印度享有32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相當於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1/10),以便在川普升級中美貿易爭端時,成為「中國製造替代品」。 今年2月,莫迪訪美,積極溝通關稅問題。雙方已啟動首階段貿易談判,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核心條款磋商,目標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5000億美元。 因此,4月2日川普「全面對等關稅」政策落地,雖然印度也被徵收26%的「對等關稅」,但印度第一時間表示不會報復。這種配合的姿態,讓印度贏得大利好。很快,川普宣布除中國外的其它經濟體,暫停對等關稅90天,這期間只徵「基準關稅」(10%)。印出口組織聯合會(Federation of India Export Organizations)總幹事薩哈伊(Ajay Sahai)指出,美「對等關稅」政策暫停90天為雙方談判提供窗口期,印將藉此機會對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 其實,即使徵收26%的「對等關稅」,對印度經濟影響也很有限。花旗研究分析師估計,印度每年可能因互徵關稅而損失70億美元,主要影響金屬、化學品和珠寶等行業,製藥、汽車和食品也面臨風險。路透社稱,關稅會導致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長放緩20至40個基點。 然而,中共就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中共誓言報復,將對美關稅提升至125%,川普則將對中國的關稅提升到145%,重創中國出口、中國經濟。普遍認為,不僅中美雙邊貿易至少腰斬,中國總體對外出口也將大幅下降,並拖累中國2025年GDP增長率1.5—2.5個百分點。中共5%的年度增長目標無疑要泡湯了。 面對川普關稅戰,中印反差太大了。印度迥異於中共的應對方式,確實為印度贏來一個重大戰略機遇。 不過,中國經濟之所以遭打擊如此嚴重,除了川普高關稅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中國經濟的高度畸形。中印對比頗能說明這點。 其一,與印度相比,中國經濟更容易受到關稅衝擊 出口導向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中國常年享有巨額貿易順差。官方數據,2024年淨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0.3%(1998年以來新高),即全年5.0%的經濟增長有1.52個百分點來自淨出口。近年來,外貿依存度(一定時期內進出口總額與GDP的比值)穩定在1/3,比較高。 不過,中國貨物出口強,服務出口弱。2024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約1萬億美元,是美、日、德等出口大國都從未達到的,創世界新高。但也是2024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75,238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逆差卻達11,726.8億元。 這顯示中國產業結構失衡,服務業相對欠發達。 印度則是另一種類型。第一,印度的外貿依存度明顯低於中國(2020年約為24.28%,其中,出口依存度約為10.35%,進口依存度約為13.83%),且為長年貿易逆差國家。第二,印度服務出口增長強勁,且享有順差。2013—2024財年,印度商品出口從3140億美元增長至4371億美元,服務出口則從1520億美元升至3411.1億美元。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3月印度服務貿易順差創紀錄,179.1億美元領跑全球!印度的IT、金融和商業服務等領域正在崛起。 這顯示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其經濟結構「超前」:製造業「落後」,服務業「超前」(2022年製造業在GDP中的占比降至15%以下,服務業占比上行到52%左右)。傳統經濟體的產業升級,通常是先從農業向工業轉型,在工業化的中後期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逐步提升,最後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印度呢?則跳過了深度工業化階段,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結構。 其二,印度的消費率遠高於中國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是投資驅動型,早走到頭了,想轉換為消費驅動型,但就是轉換不過來了,消費率不僅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也低於新興經濟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低於與中國同等發展程度的國家。當然也遠低於印度(見下圖)。
中印是全球僅有的兩個超過10億人口的國家。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是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總體經濟水平比中國落後許多,幾年前華爾街著名智庫伯恩斯坦公司發表一份報告稱「印度經濟發展落後中國16.5年」。 如果比較剛剛過去的2024年,按美元折算,印度的GDP(約38,458億美元)和人均GDP(2740美元),都僅相當於中國的五分之一。 但是,2023年印度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60%,竟比中國(53%)高不少。2013年至2023年,印度人均消費支出年遞增8.9%,超過中國的8.3%。 為什麼會這樣?學術界有很多研究,社會也在熱議。我認為最核心的一條,在於兩國的政體根本不同。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而中共是世界最大的殘餘共產政權。中共殘民以逞,對內壓迫、對外擴張,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掠奪,而不是富民、教民。這種經濟,雖能增長一段時間,但最終會因兩極分化、社會普遍貧窮、內需不足而破產。現在經濟已經大盤動搖,每況愈下了。 印度呢?雖有種種問題,但畢竟沒有發生過餓死幾千萬人的大饑荒,也沒有發生過「文化大革命」等等浩劫。而且,印度經濟自1991年改革後(比中共晚了13年),發展勢頭不錯。尤其,最近幾年,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超過中國(見下表)。 2020—2024中印GDP增長率: ---- | 中國 | 印度 | 備註 2020 | 2.24% | -6.60% | 疫情 2021 | 8.11% | 9.7% | 疫情 2022 | 3% | 7% | 疫情 2023 | 5.2% | 8.2% 2024 | 5% | 6.7% 綜上所述,最近4年中印經濟競爭態勢,天枰開始偏向印度一方。而面對川普關稅戰,印度正確應對,中共負隅頑抗,這無疑將大大加強印度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