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殃及香港 香港受致命傷將失優勢(圖)
2025年2月23日發表
 2025年2月16日,香港葵湧貨櫃碼頭。這裡曾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但自2023年起已經跌出全球十大港口的名單。(VOA) |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時,首次把香港跟中國對等看待。熟悉中國及香港經濟狀況的學者及專家認為,這對香港而言是致命傷,不僅在短期內影響到香港的出口及經濟增長,而且從長遠來看將使香港失去其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
據美國之音報導,川普政府從2月4日開始對全部中國產品額外加徵10%的關稅時表示,這些關稅同樣適用於來自香港的商品。與此同時,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部分香港商品,跟中國商品一樣,不再享有「低價豁免關稅」待遇。
目前旅居臺灣的政治風險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對此並不感到意外。他說,美國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時候,就已經認定香港跟中國大陸沒有差別。
他表示:「從2019年反送中社會運動開始,美國就不會把香港當成跟大陸不同的地區。香港跟中國一起被加收關稅,我覺得這種情況是改不了。(美國的)國會議員和川普已經做了決定,不能把香港當成獨立的個體。這也是政治決定。我認為在中長期也不會改變。」
2020年川普首任美國總統任期期間,華盛頓因為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而修訂《香港政策法》,並頒布「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決定取消香港的特殊獨立關稅區待遇。美國海關甚至要求香港商品不得標示「香港製造」,但當時未立即對香港商品額外徵收關稅。但這次,美國政府在關稅這一平台上把香港正式與中國劃上等號。
美國對華關稅對香港造成多方面的打擊
香港貿易發展局在美國加增關稅後翌日把香港今年出口增速的預測,從原先的4%調降至3.5%,並預計加征關稅的涉及金額約為150億港幣。
該機構去年7月發表的一份經貿研究報告說,在2023年,美國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場,出口總額為349億美元,其中以電訊設備及零件行業佔比最大,為23%;其次是計算機、珍珠及寶石,各佔總額的9%。
從2006年開始在香港從事半導體零件出口生意的張宏志說,近來的生意並沒有受經濟環境低迷影響很深,雖有輕微跌幅仍撐得過去,但美國加增關稅或令他的生意在不久後的將來受影響。
他告訴美國之音:「始終在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情況都不好,去年生意額已下跌一成。雖然我們並非只著眼做出口美國生意,不過他們加了關稅之後,成本和售價肯定要提升。」
這位商人說,今後只有希望在其他國家多找生意,來填補因為關稅問題而失去的營業額。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關稅導致香港出口減少甚至是經濟增長減緩,還只是一時的影響。他們擔心的是,在關稅上把香港與中國同等對待將使香港失去其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
旅居澳洲的獨立金融學者司令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這會給外界一個明確訊號,就是香港跟中國沒什麼區別,在香港從事經濟活動成本跟中國內地並沒有優勢。因為從前香港是獨立關稅區,美國對香港有很多貿易優惠措施,而且香港在美國是有貿易夥伴地位,是國務院認可的,所以如果川普祭出關稅制裁措施,恐怕也會在國會討論永久最惠貿易夥伴地位更多法案出臺,優勢恐怕不復存在。」
前香港有線電視財經臺長顏寶剛坦言,美國國務卿盧比奧有關香港公司等同中國公司的言論,確實無法反駁,而這會嚴重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他說:「因為北京有指令下達的話,香港公司不能不執行。現在連香港長和集團在巴拿馬的投資也被視為中共戰略投資。這些事件令香港企業在國際形象損害才是最大。未來外國投資若因這樣重新審視,甚至或有情況是既然港同內地城市冇分別時,為何還要用香港呢﹖不如直接到內地投資啦。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也看見有這趨勢,也看到有外貿撤出香港,這才是對香港貿易地位上,以致對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打擊更大。」
顏寶剛稱,連部分已退出政壇的香港親共政界人士,都不斷強調要重建香港國際經濟城市地位,減少政治角色,可見香港目前已跟歐美脫勾得多麼厲害,而香港官員卻只不斷強調國家安全,將政治問題放到最大,令香港與歐美國家重新建立聯繫這唯一可扭轉形勢的方法難以實施。
中共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願望落空
除了香港,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因為美國加增關稅而受損。獨立金融學者司令認為,中國在美國的貿易優勢將因這次加增關稅而消失。
他表示:「中國整個出口優勢恐怕就不會再存在,這也可能導致中國在美國的傾銷恐怕就不會再那麼順利,進一步動搖廉價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地位。」
這位學者說,如果中國的出口優勢將不復存在,那中共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願望恐怕會破滅,因為川普政府才剛剛開始,所以未來對中共的制裁措施只會更加嚴厲。
在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中共政府宣布了一些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煤炭與液化天然氣產品徵收15%的邊境稅,並對美國原油、農業機械與大排量汽車課徵10%關稅。
前香港有線電視財經臺長顏寶剛認為,中共因應美國加增關稅所作出的加增對等關稅決定,反而因為部分產業根本無法進入中國,而令中共這招的威力事倍功半。
他說:「中國(中共)既希望可以保留談判空間,另外蘋果google這些產品要進入中國,蘋果或者可以,但google、meta、fb根本不能進入內地,所以中國(中共)要反制美國的手段不是很多,(對)相關(美國)企業實際影響並非這麼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