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習近平已經同意了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黨魁習近平11月24日通電話1個小時,這是繼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會晤後,雙方再次對話。
據FX168財經引述彭博社11月25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示,他敦促習近平加快並擴大農產品採購規模,並稱北京「或多或少已經同意」這樣做。
川普周二在「空軍一號」上對隨行記者說:「我認為他(習近平)會在好的一面讓你大吃一驚。」他補充道:「我覺得他會——我對他說,『我希望你買得快一點,我希望你買得多一點。』他(習近平)對此基本上已經表示同意了。」
川普與習近平在通話中討論貿易問題以及圍繞台灣的中日持續緊張局勢。
川普隨後不久還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Sanae Takaichi)通話,向她通報與習近平的對話內容,並形容與高市早苗的討論「很棒」。
川普說:「我認為世界那個地區的情況進展得不錯。」
川習倆人上月在韓國會晤時達成的停火協議敲定關鍵細節。
美中國計劃在本月底前就「通用許可」的條款達成一致;中國此前承諾將為美國發放稀土和關鍵礦產的出口許可。
川普還希望中國加快採購美國大豆,因為中國今年實際上對美國大豆採取抵制政策,以回應川普(對華)提高關稅的做法。
農產品採購的背景與現實約束
近幾個月來,中美農業貿易一直是雙邊經貿談判中最具操作性的「壓艙石」。在川普政府擴大對華關稅後,中國對美大豆採購一度明顯放緩,市場普遍將其視為對關稅的「對等回應」。
但隨著上月韓國產生的貿易休戰共識落地,以及中國階段性放鬆稀土出口管制,農產品被視為最可能率先恢復的領域之一。
從產業層面看,中國的需求有季節性與結構性雙重特徵:一方面,生豬養殖及飼料需求回升將抬升進口大豆和玉米的「剛需」;另一方面,全球供應仍以巴西、美國為主,短期內替代空間有限,使得「加快採購」在商業上也具可行性。
「買得更快、買得更多」可能如何落地
根據美聯社等媒體披露的上月釜山會晤成果,中國承諾未來三年每年採購約2,5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關鍵商品上恢復「規模化訂單」。若此次通話後中方加速執行,最直接的體現可能是:
集中簽署新季大豆、玉米訂單,並在美國裝船旺季前鎖定更多遠期合同;
提高採購節奏的可見度,例如國有糧商更頻繁入市、單筆成交量放大;
擴大品類,除大豆外,對美高粱、小麥、棉花與肉類進口也可能同步修復。
不過,採購兌現仍取決於關稅實際執行、匯率與運費成本等變量。市場人士也提醒,過去中美農業「承諾—執行」之間的節奏差異,可能仍會階段性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