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四川一家頗具人氣的獨立書店日前「先關又開」的風波,凸顯在中國舉辦公共活動的壓力與日俱增,以及民眾對公開辯論與文化活動空間日益萎縮的擔憂。 據自由時報報導,曾舉辦過多場中外名人講座的成都獨立書店「有杏書店」,十月底宣布將因「不可抗力」因素,於十一月廿八日結束營業。由於中國各地此前已有多家書店關閉,文化活動與電影放映會也宣告取消,「有杏」關門被視為中國城市公共生活空間進一步緊縮之兆。有網友在「有杏」關門的發文下詢問「為啥呢,活動一直不錯」,書店老闆張丰回道「這就是原因」,暗示「有杏」關門與舉辦公共議題講座活動有關。另有網友直言,此事顯示成都無法容忍「獨立思考的精神」。 隨著「有杏」關門消息在國內外引發關注,張丰在不到一週後的本月四日傍晚又發文宣布,「有杏」可以繼續營業。根據張丰的說法,「有杏」起死回生是拜「有太多的人關注、關心書店,大家的愛,最終產生了某種奇妙的影響」所賜。南早則稱,「有杏」死而復生的整個決策過程,依然不明。 此事凸顯中國文化界的一種常見模式:隨著當局持續鎮壓公民社會,獨立場所必須謹小慎微地在大眾參與及官方壓力之間,尋求平衡;官方施壓的對象並非僅止於書店,還波及往往不知道哪些事情能被當局接受的獨立電影活動,甚至LGBTQ或女性友善場所。「有杏」在傳出被逼關門前,就曾數度被迫取消講座,張丰還自曝被人告知,「有杏」錯在「逐漸成為聚集地」。 紐約中國獨立電影節 也遭騷擾停辦 中國部分文化人被迫出走海外,例如新冠疫情前被迫關門的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去年九月在美國華府重新開張。然而,在海外舉辦活動依然無法擺脫中國政府的壓力。原定本月八日至十五日在美國紐約登場的首屆中國獨立電影節IndieChina,負責人六日以參與者持續受到不明勢力騷擾為由,宣布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