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之人行善獲天佑(圖)
2025年1月9日發表
小善行在上天眼中並不小,天道善報不會終止。圖為清惲壽平王翬花卉山水冊。(國立故宮博物院) |
【人民報消息】善有善報的價值觀是普世價值,在中華文化中極受崇尚標榜。然而善報的事跡不一定是表現在外的轟轟烈烈的舉動,可能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操守高道德標準的自我要求。
蘇州的吳松甫(名鐘駿)是一位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長者。他在庚寅和辛卯年間擔任蘇州藩署的教職,當時梁恭辰(《北東園筆錄》的作者)隨在蘇州任職的父親前往,和仲兄一同受業於吳松甫。
藩署的書屋非常狹小,仲兄與吳先生隔著一間房,而梁恭辰則天天陪伴在吳先生的身邊超過兩年。他感受到吳先生為人寬厚敦實,從不疾言厲色,即使談笑間偶爾開些玩笑,也始終保持正直嚴謹。
吳松甫平生沒有其它愛好,唯獨熱愛收集書籍,甚至不惜借錢來購買。他常常手抄書籍,幾乎不曾停下。他從曾說,若無法考中進士,將來便以抄書為生。
吳松甫是壬午年的舉人,後來參加己丑年的會試。他私下表示,如果不中進士,未來或許只能謀得一個教職。有個相士看了他的面相,評說:「吳先生學問甚佳,但外貌平平,可能僅能擔任教官。」
辛卯冬天,吳松甫準備赴京趕考,辭別了教館。梁恭辰的父親資助了他的旅費。不料,吳松甫的兄長在年底去世,家中無多餘錢財,加上歲暮將至,連喪禮都難以辦理。無奈之下,他將所有的旅費拿出來辦理兄長的後事。房東也立刻上門催租,吳松甫一時陷入困境,無以為生。而梁恭辰與仲兄身在藩署,對他的境遇毫不知情。
新年過後,吳松甫來到藩署,消瘦憔悴,沮喪寫滿臉上。兩兄弟感到驚訝,便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吳松甫泫然淚下,說:「我的旅途已無法成行,教館又已辭掉,現在生活無著,該怎麼辦呢?」梁恭辰聽了他的近況感到憂悶。
當時,梁恭辰母親鄭夫人在歲末給了他們一些壓歲錢。梁恭辰與仲兄商議,決定將這筆錢拿出來幫助吳先生。同班的還有其姑父邱藜輝和林慶枯兩位,他們得知後也慷慨解囊,大家合力湊成一百銀元,讓吳先生得以成行。
四月二十九日,傳來了吳松甫高中狀元的喜訊,消息迅速傳遍蘇州,人們傳為佳話。梁恭辰認為,由困難而得通達,本屬常理,但像吳先生這般迅速回報的,實屬罕見。如果當時他吝惜手中的錢財,不為兄長辦理喪事,即使能成行,也未必會如此順利;即使中試,也未必能考取第一名。
到了甲午年,吳松甫以修撰身分來閩主持鄉試;乙未年又主持湖南的鄉試;丁酉年則擔任福建學政,隨後升任大司成(掌理國子監教育之事),成為宮廷詹事府(東宮)的學者,後來赴浙江視學。
善有善報,吳松甫的人生由教官的格局上升為學政、視學。對於仁厚之人,天道善報,不會終止!(參考資料:《北東園筆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