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宣布退出美國總統選舉。示意圖,圖為2024年7月12日,在洛杉磯拍攝的插圖照片中,一個人在帶有美國總統喬·拜登照片的屏幕前閱讀拜登的X帳戶。(CHRIS DELMAS/AFP via Getty Images) |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7月21日宣佈放棄競選連任,並表態支持副總統哈裏斯(Kamala Harris,或譯「賀錦麗」)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拜登成爲繼詹森(Lyndon B. Johnson)之後,56年來首位放棄連任的美國總統。
拜登退選的相關消息迅速傳遍各大社媒平臺,並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榜,但其中有許多爲虛假信息或未經證實的說法。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 下簡稱AFCL)針對部分華文輿論場廣爲流傳的消息進行查覈,發現了不少錯誤或誤導的信息。
一、民主黨已經「正式」推出哈裏斯參選總統?
查覈結果:錯誤
7月22日,X認證的中文賬號「熱點新聞」和「海外爆料」發文稱,民主黨因爲「沒人可用」,已經「正式」推出哈裏斯參與2024總統大選。
相關傳言還附上了一張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FEC)的表格截圖,內文提到,哈裏斯已不再是副總統而是總統候選人,因此委員會名稱改成「哈裏斯選總統」(Harris for President),發文者藉由這張文件截圖證明哈裏斯已是正式人選。
拜登退選新聞一出,網路上隨即出現傳言,稱現任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已正式被提名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圖截自X) |
經查,民主黨的最終候選人會在8月19至22日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才正式提名,而根據報道,7月24日(週三)民主黨全代會規則委員會將開會討論提名候選人的方式,並全程直播。因此,所謂民主黨已經「正式」推出哈裏斯參選總統的說法,是錯誤的。
此外,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去信詢問聯邦選委會,查證網傳截圖的真實性,得到的回應爲該圖的內容並無造假,但也不能當作民主黨正式提名的證據。
曾任聯邦選委會的共和黨前主席、也是網站「競選法律中心」(Campaign Legal Center)的創辦人特雷弗·波特(Trevor Potter)在一份公開聲明中提到,依照選委會的規定,由於拜登和哈裏斯共享一個競選委員會,即使拜登退選,如果哈裏斯仍是總統或副總統候選人,她可以繼續使用現有的競選資金參加大選。
因此,該截圖顯示的是一份修改後的委員會聲明,更改的原因是拜登已退出總統大選,需要更改委員會的名稱才能繼續使用競選資金,而非代表哈裏斯已正式出線。
「直到昨天(21日),該委員會還是叫做『拜登選總統』委員會」,美國聯邦選委會回應時說。
二、奧巴馬反對哈裏斯代表民主黨選總統?
查覈結果:誤導
拜登宣佈退選後,不少民主黨政要表態支持哈裏斯參選,然而黨內關鍵人物、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至今(截稿日7月23日)尚未公開相挺。在中文輿論場上,被部分媒體與社媒用戶解讀爲奧巴馬「拒絕支持哈裏斯」「反對哈裏斯」。
美國總統拜登宣佈退選並表態支持副總統哈里斯參選後,網路傳言稱前總統奧巴馬反對哈里斯出線。(圖取自微博) |
這種說法具誤導性,因爲奧巴馬在拜登退選後,並未表態支持或反對任何特定人選。
奧巴馬21日發表一篇向拜登致敬的文章,其中未提哈裏斯或任何可能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之人,但表示有信心民主黨能夠製定一套完善的方法,以遴選傑出的總統候選人。根據《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奧巴馬是爲保持公正並且顧及拜登觀感,未立即表態力挺哈裏斯。
事實上,即使拜登與許多民主黨政要表態支持哈裏斯,並不代表她自動成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根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民主黨將由3949名黨代表投票決定總統提名人,哈裏斯至少要拿下1976票才能邁過門檻。民主黨全代會主席哈裏森(Jaime Harrison)向媒體表示,將於8月7日前舉行線上投票,確認總統提名人。
三、拜登一宣佈退選 澤連斯基馬上同意與普京談判?
查覈結果:誤導
在中國微博獲認證的「大V」博主發文,稱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一看拜登退出總統競選,馬上同意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談判了。
部分微博用戶稱,美國總統拜登一宣佈退選,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馬上同意與俄羅斯談判。(圖取自微博) |
這是誤導信息。博主附上的文章截圖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20日的報道,也就是在拜登21日宣佈退選之前所發佈的。
而且,CNN報道內容並不是澤連斯基說他同意與普京談判,而是分析澤連斯基之前發表談話時「語氣剋製」,並「暗示」烏克蘭願與俄羅斯談判;CNN訪問的專家指出,澤連斯基建議莫斯科派代表團參加下次的和平峯會,這可能是向世界發出的信息,表明烏克蘭願意坐在談判桌上,但不能完全按照俄羅斯的條件,也不會讓烏克蘭投降。
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針對當今複雜媒體環境以及新興傳播生態而成立。我們本於新聞專業主義,提供專業查覈報告及與信息環境相關的傳播觀察、深度報道,幫助讀者對公共議題獲得多元而全面的認識。讀者若對任何媒體及社交軟件傳播的信息有疑問,歡迎以電郵[email protected]寄給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由我們爲您查證覈實。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