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因“政治因素”被拒加入贸易 “两边不是人”
【人民报消息】香港至今仍未如预期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政长官李家超承认当中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同时,中(共)国未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香港料未能“借力”入围。有学者分析指,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实施后,令日本等部分亲美的国家对香港“有疑虑”,而更大问题是如今香港的国际地位“模糊、扭曲”,使人难以判断“到底应否视香港为中国大湾区内的一个城市”,恐香港更难“走出去”。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香港在被美国取消特殊关税地位下,如何在国际另觅出路,成为当今政府难题。其中,港府积极寄望于东盟牵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2年1月申请加入后,原预计18个月内可完成,惟至今仍然无果。
行政长官李家超周三(26日)接受建制港媒《星岛日报》专访时承认,香港在争取加入RCEP的过程中,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形容这是“现实”,无可避免,但港府已会努力游说,希望RCEP讨论经济合作问题时“不要涉及政治问题”,多考虑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带来的经济贡献。
RCEP目前有15个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中国大陆、日本、南韩、澳洲、新西兰,目的是促进区内扣减关税,以达到自由贸易。《星岛》上周引消息指,因地缘政治影响,日本是香港加入RCEP“最大阻力”;又指即使香港获北京中央支持,包括国务院总理李强最近访澳时趁机为香港拉票,而李家超下月再次出访东盟成员包括越南、老挝及柬埔寨加码游说,但香港要加入RCEP仍须全部成员国一致同意。
分析: 与香港《国安法》和“23条”实施有关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侍建宇,向本台分析指香港加入RCEP受阻,与香港《国安法》和《基本法》“23条”实施有关。
侍建宇说:「如果进入RCEP,如果香港拿到所有经贸上的好处,可是她若可以用《国安法》去恐吓或是威胁生意人的话,那这绝对不是原来想让她加入的原因。李家超说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没有错啊……在现在中、美比较紧张的关系,再加上香港现在政治和经济发展形势,在靠近美国阵营的国家,对于香港绝对会保持很大的戒心。亅
侍建宇: 香港失去国际独立地位
侍建宇又指出,香港加入国际经贸组织的更大障碍是,如今在国际上的特殊地位上变得“模糊、扭曲”,“两边不是人”。
侍建宇说:“过去说香港是与中国内地不一样,有‘一国两制’,但你还要推大湾区,香港要逐渐跟周边内地地区进行制度一致化…其他国家也会想,为什么要香港加入(RCEP)?现在香港经济模型的发展是很扭曲。给人感觉是,中(共)国想要把香港变成海上丝绸之路上,一个调节人民币国际化的角色,与原来位置已经完全不一样。我觉得非常非常混乱,不知道香港到底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到底是一带一路的经济金融中心,还是还想扮演过去的经济金融中心?”
对于中(共)国未获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香港料未能“借力”入围,侍建宇相信,即使中(共)国加强牵领香港重新与国际接轨,“看来也困难重重,其他国家未必会买帐”,又指恐此形势下去,香港愈趋被孤立。
过去廿多年,国际社会都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 维持国际贸易秩序,但随著中(共)国跟西方国家出现贸易与意识形态分歧,近年世界组织已失去仲裁角色,取而代之的, 是各个阵形和地区各自组成的贸易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