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出席习座谈会,新华社为何绝口不提(图)
 
未普
 
2024年5月30日发表
 
周其仁出席习座谈会。(RFA制图)
【人民报消息】沉寂许久的中国经济学界,最近忽然热闹起来。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出现在习近平主持的济南座谈会上并演讲,使海内外感到十分讶异。人们议论纷纷,有人为周其仁成为习近平的座上宾而摇头叹息,有的断言他将重回中南海上书房行走,有的则猜测习近平真的要搞市场改革了。 在经济学界,周其仁被称之为市场派、自由派或言必称科思的制度派学者,赵紫阳当政时,他和一些中青年经济学家经常在中南海上书房行走,和现在经常出现在中南海的以溜须(意思:讨好奉承)为主业的张维为们,非常不一样。但是,沉寂已久的周其仁为甚么会出现在习的座谈会上?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习决定将在7月召开三中全会谈改革,急需著名自由派经济学家为他的改革摇旗呐喊,于是有人担心周其仁会给习出谋划策,毁了自己的名声。 对此,我有几个有趣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新华社的相关报道绝口未提周其仁。周其仁在习近平的这个座谈会上有个10分钟的发言,题目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这个题目只是重复了2017年和2018年的热门话题,而他发言的内容是甚么,不得而知,官媒没有披露。官媒为甚么没有披露?想必周的讲话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如果官媒可以拿周的讲话做文章,官媒一定会这么做。新华社的文章「风正好扬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纪实」,提了好几位演讲者的名字和他们演讲提要,而对周其仁只字未提。 第二个发现,周其仁对自己参会一事似乎很淡定,不像外界的反应,有人愤怒有人激动。一些海外媒体和自媒体想要就参会一事专访周其仁,而明镜追击的岳戈先生得到一个简单的回应。周说,「改革靠冷的时候坚持,热一阵就过去,没有甚么益处。所以,咱们别趁热而上为好」。几乎可以肯定,此时的周其仁仍然是冷静的、爱惜羽毛的周其仁。 第三个发现,周其仁的改革逻辑和习近平的改革逻辑,其实很不一样。胡舒立和她的《财新》近日趁机贴出周其仁的旧文「既然改革这么难,干脆不改了行不行?」周其仁警告说,如果改革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烦在后面。」他还提到「制度失败」说,在一个变化很快的社会,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为,把对他人与社会无甚损害的法外活动,尽可能地纳入法内框架。否则,越来越多的人另起炉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败。 周其仁早在2013年出版的著作《改革的逻辑》中就预见到,改革之所以难,利益集团的阻挠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套体系是依据不容置喙的理论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很僵化。稍不注意,改革就会碰上「大词汇」,折旧改不动了。这就是说,改革的最大难题其实就是来自体制本身,体制用「大词汇」大理论保护自己,因而僵化僵硬,碰不得动不得。 这套僵化僵硬的体系透过习近平在座谈会上的讲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习说,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按照习近平的意思,不管改甚么,党的领导绝不能削弱,马克思主义绝不能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能走歪,人民民主专政绝不能放弃。如此这般的「四个坚持」,改革怎么改下去? 习近平的改革逻辑是四个坚持的逻辑,而周其仁的改革逻辑是以市场为中心的逻辑,难怪新华社在报道中只字不提周。《金融时报》赵健的文章「周其仁参会与改革的新逻辑」中称,周的报告主题就是建议通过降低制度成本来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本质上就是继续沿著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前行。 显然,周其仁这次出现在习近平的座谈会上,并不能说明他将重回中南海上书房行走,除非实施真正的改革,而习近平的「四个坚持」根本不可能搞真的市场改革。△(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分享:
 
人气:11,03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北京瞬间天黑  狂风暴雨 大树连根拔起!整个北京城大风呼啸
北京瞬间天黑 狂风暴雨 大树连根拔起!整个北京城大风呼啸
中国房东「一铺养三代」美梦破碎  !100万抢到的商舖
中国房东「一铺养三代」美梦破碎 !100万抢到的商舖
博士硕士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职场就业率1:10万?
博士硕士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职场就业率1:10万?
车主:「谁买谁后悔」!  比亚迪失控 刹车失灵 !
车主:「谁买谁后悔」! 比亚迪失控 刹车失灵 !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