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自然》刊文:莫扎特鋼琴曲治療腦部疾病有奇效(多圖)
 
——古典音樂是良藥 百歲失智老人聽後反應奇特
 
李路明
 
2024年5月22日發表
 
2023年10月22日下午,神韻交響樂團在紐約林肯中心大衛‧格芬音樂廳(David Geffen Hall in Lincoln Center)的首場演出,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多樣化和快節奏的體驗。(戴兵/大紀元)
【人民報消息】 一位銀髮蒼蒼的老人垂著頭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她已經102歲了,失智症晚期的她不再和別人講話,甚至也沒有了眼神的交流。 「當我緩緩拉起小提琴,她竟然慢慢抬起了頭,嘴巴不斷張合,眼睛變得有神,彷彿她聽到了並在努力追隨著我的琴聲。」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音樂表演藝術學院小提琴與中提琴教授、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家米穀綾子(Ayako Yonetani)講述了一個令她難忘的情景。 與老人朝夕相處的人驚嘆不已,「他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她有這種反應」,她說。 莫扎特效應真實存在 上世紀90年代,在《自然》雜誌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參加研究的三組人分別靜坐休息、放鬆、或聽莫札特鋼琴奏鳴曲K448。10分鐘後,聽過莫扎特音樂的人空間推理能力明顯提高,其平均空間智商分數達到119分,比其他兩組人高出近10分。 此後,科學家陸續開始用莫札特和其它古典樂做各種動物和人群實驗,印證了類似結果——-聽古典樂或者學習樂器不仅使成績更高,時空推理能力更強;而且大腦萎縮風險減少,大腦功能退化變慢。
莫扎特肖像。(公有領域)
「它(莫扎特效應)是真實存在的。」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醫學教授、伯內特生物醫學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菅谷公信(Kiminobu Sugaya)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他主持的對當地社區居民的實驗中,當播放這類古典音樂,「我們發現大腦功能增加了 50%。」 不僅提高腦力,這類古典音樂還被用來治療腦部疾病——比如癲癇病或者帕金森症。大量研究「清楚地證明你可以透過音樂改善大腦功能以及矯正異常現象」, 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研究所神經病學和神經精神病學榮譽教授,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邁克爾·特恩布爾博士(Michael Trimble)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有時,癲癇較難通過藥物控制,而用精心選擇和編輯過的古典音樂來「訓練」癲癇患者的大腦,可以使這些人的腦電波和腦電圖變得正常化。 2022年一篇發表在《跨學科科學評論》雜誌上的研究強調,「迄今為止,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K448和K545仍然是唯一經過反覆實驗驗證的抗癲癇音樂選擇。」 該研究還提到了一篇2020年發表的薈萃分析中的數據,「大約 84% 的參與者在聆聽莫札特的K448時表現出癲癇性大腦活動顯著減少」。 為什麼古典音樂可以改善大腦功能?這要從它的特徵說起。
2022年02月12日,在紐約州雪城的克勞斯海英茲劇院,前金融投資規劃公司老闆、73歲的帕金森患者迪克森Walter Dixon拄着拐杖前來觀看神韻晚會,令他驚喜的是,看過演出後他竟然能扔掉拐杖走出了劇場。他說:「整場演出真的很有治癒力,讓我感到很寧靜。我原本是用拐杖的,我患有帕金森病。看完演出我自己直接走出來了,我都不知道怎麼回事。」(新唐人電視台)
大腦喜歡古典樂規則 擁有神經科學博士學位的克拉拉·詹姆斯(Clara James)女士,是日內瓦應用科學與藝術大學日內瓦音樂思想 (GEMMI))實驗室教授,以及日內瓦大學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在32歲之前,她是專業小提琴演奏家。 詹姆斯女士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對人腦的影響角度來說,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最大的差異在於「古典音樂的複雜性和結構」。 古典音樂的結構有非常嚴格的規則。如果演奏者犯了個小小的錯誤,即使不是音樂家的普通人也會聽到它的結構有問題。 「它非常強調比例、平衡與和聲」,綾子女士(Ayako Yonetani)說,而一些其它形式的音樂結構可能不會嚴格遵循這些規則。 人的大腦「喜歡音樂規則」, 特恩布爾博士表示,「某些音樂的聲音深深嵌入我們的神經系統受音樂感動的能力中」。他強調,音樂的規則中蘊含著自然規則和數學邏輯——特別是古典音樂,其和數學的聯繫非常緊密,因此也被大腦普遍認可和接納。 特恩布爾博士談到了莫扎特的音樂中的重現的重要性。 「莫扎特發展了一種完全不同的音樂風格」, 他解釋說,莫扎特音樂中,某些和聲和節奏會重现,而在重複中,又會有微妙變化,這種變化前后呼应、連貫為一體。大腦喜歡和諧以及連貫的事物,這種重現「顯然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古典音樂的重現是豐富的。但是許多流行音樂,則是「是相同的序列在不斷重複」,傳遞的信息往往是模糊和短促的,音樂突然達到高潮後便戛然而止,沒有古典音樂中所發生的穿梭與改變。特恩布爾博士表示,如果音樂最後呈現的不是大腦所期望的,那麼人實際上會感到失望。 古典音樂作品的演奏時間相對比較長,普遍有20至25分鐘,當然還有更長的,比如馬勒的有些作品長達一個多小時。它承載了豐富的信息,也給了大腦足夠的餘地去消化。如同慢條斯理地咀嚼一顆蘋果,和吃一顆蘋果味軟糖的區別。一首完整的典型的古典音樂作品節奏範圍大,樂音有時響亮有時輕柔,既有高音又有低音,有極緩與極快的部分,它們有機組合在一起,詹姆斯女士說。相比之下,流行音樂單曲的可變性是有限的,節奏也是非常平均的。
人的大腦「喜歡音樂規則」。(unsplash.com)
古典樂增加腦容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普通人的大腦會逐漸萎縮,也就是說,我們逐漸在失去大腦中的神經元。但是對於音樂家們來說,他們大腦中的某些部分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萎縮,公信先生說。這一點在他主持的核磁共振測試實驗以及其它類似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有趣的是,持續的音樂訓練不僅有效保持腦容量,甚至還增加腦容量,而且這從早產兒到年歲較大的老年人身上都可以發生。 大腦中有灰質和白質。我們常聽說的灰質,是大腦的神經元本身,聽音樂可以使灰質的體積增大。詹姆斯女士解釋說,這並不是因為神經元增加了,而是因為神經元為了分析音樂而互相交談,從而連結變強,神經體體積因此變大。而白質可以理解成是神經元長長的尾巴,是它們的通訊網,就像將不同城市連接在一起的高速公路。聽音樂的過程中,白質同時也得到了更好的定向和連結。 此外,當人聽音樂時,海馬體會被「點亮」(light up)。多位專家在採訪中都強調了海馬體對於認知和記憶的重要性。 「海馬體是大腦的中央處理器」,幫助認知、形成和搜尋記憶,公信先生說。在聽音樂時,海馬體會激活,是因為大腦在努力認識和分析音樂。如果負責記憶的海馬體不參與進來,那麼人就不會理解聽到的是什麼——這有點像中文的成語「對牛彈琴」。「就像我用你不掌握的我們的語言和你說話一樣,那麼你就不會明白。」詹姆斯女士這樣解釋。 我們對音樂的記憶也似乎不會像日常記憶或者人生某些階段的經歷那樣容易消失。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上了年紀的人對年少時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者音樂可以不費力地完整哼唱。 此外,詹姆斯女士提到,除了海馬體,我們喜歡的音樂還會點亮大腦中的杏仁核。杏仁核是危險或特殊情況的「檢測器」,而音樂令杏仁核的亮起,「意味著音樂是一種顯著的刺激」。 「還有一點很重要,最刺激大腦的古典音樂往往是沒有歌詞的。」詹姆斯女士表示,這有助於人們在欣賞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從而更加刺激認知功能。 流行音樂普遍有歌詞,人腦本能更關注音樂作品中的文字,而不是音樂的基本結構。此外,歌詞本身傳達的內容,也會對人的情緒造成正面或負面影響。 還有,一些現代流行音樂會的現場音量震耳欲聾,歌手和歌迷的舉止也有些瘋狂。特恩布爾博士表示這種情況下,「你聽不到它(音樂),因為人們一直在尖叫。」
古典音樂能減緩人的焦慮情緒。(人民報製圖)
古典音樂撥動人的情緒 「音樂最酷的一點是它能讓你感動。」特恩布爾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他在研究中發現,90%的人提到音樂會使其流淚,但如果換成了看雕塑,那麼會流淚的情況降至10%以下。 古典音樂「可以推著你或者拉著你(的情绪)前進」,在英文中,移動和感動是同一個詞,情感這個詞(emotion)同它們緊密相連。而且特恩布爾博士認為,「我們對音樂的實際反應幾乎是超驗的。」 如果為了減輕壓力和焦慮,「聽古典音樂可能會更好」。因為在古典音樂中,總是有放鬆的時刻和平靜的時刻,「樂曲中總會有緩慢的部分和真正能幫助你放鬆的部分」,詹姆斯女士說。 綾子女士表示,古典音樂成全了人類對美與和諧的渴望,有「持久的吸引力和治療潛力」。此外,古典音樂的結構化也可使人鎮定,並在壓力或混亂時給人安慰。 從古代到現代,音樂都發揮了很好的療愈的作用。加拿大注册中医师、针灸师,安大略省公立学院中医教授劉新生(Jonathan Liu)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而且從古典音樂中人可以感受到神聖,使人敬天、心懷感恩。 綾子女士在採訪中談到了她難以忘懷的一幕。在一次較小規模的演奏中,當她演奏到一半的時候——「我看到一位原本坐在人群中的老婦人扶著椅子,慢慢地從坐姿變成雙膝著地,她闔上雙眼開始虔誠地祈禱。」綾子女士也坦言,「就我個人而言,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或巴赫恰空等傑作會讓人產生敬畏感。」
專家認為古典音樂持久的吸引力和治療潛力。圖為神韻交響樂指揮家納切夫(Milen Nachev)。(愛德華/大紀元)
在情緒改善的背後,是一系列物質在大腦中的產生。 音樂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緩激肽、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它們的生物效應很豐富——從讓人愉快和放鬆,到緩解身體的不舒服,再到促進睡眠。 公信先生提到,優美的古典音樂也非常適合約會,因為大腦中分泌的多巴胺還會使你在對方眼中看起來更迷人。特恩布爾博士補充說,人們現在發現美好的音樂還可以增加催產素,「從而讓你愛某人」。 「大腦有很多潛能,人類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劉醫生表示。 多巴胺的釋放不僅讓人快樂,大腦的認知和獎勵系統也擦出了火花。 詹姆斯女士說,當人沉浸在古典音樂中脊柱發麻時,是大腦的獎勵系統被這種愉快的經驗充分激發和喚起的現象。在一些其它治療環境(比如醫院,特別是重症監護室)和實驗條件中,莫扎特、巴赫以及一些意大利的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作品往往因更好的緩解壓力和減輕痛苦的「治療」效果而被優先考慮。 與古典音樂減少焦慮和憂慮相對的,是一些現代流派的搖滾樂帶來的過度興奮和憂鬱。特恩布爾博士談到有些年輕人喜歡刺激的音樂時說,「但我不認為這對你的情緒狀態有幫助,(這些音樂)肯定會讓你變得越來越生氣或其它什麼」。 其實不僅是搖滾樂,一些現代流派的新時代音樂對人情緒的影響可能也並不全是積極的。 在一項稍早時候發表的研究中(PDF),144名不同年齡的受試者聽不同類型的音樂15分鐘,在聽音樂之前和之後他們填寫了同一份問卷。結果發現,古典音樂顯著降低了緊張情緒;新時代音樂雖然降低了緊張和仇視情緒,但是人們的思維清晰度和活力感也出現了降低;而搖滾樂不僅顯著增加了仇視、疲勞、傷感和緊張,它還降低了人們的思維清晰度和活力感,以及關愛他人和放鬆感。 如何將古典音樂融入生活 曾身為小提琴專業音樂演奏家的神經科學家詹姆斯女士,以及活躍在舞台和講台的綾子女士鼓勵人們將古典音樂融入日常生活。一些小小的改變就可以幫助人們意識到古典音樂對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活的品質。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古典音樂並非陽春白雪,許多古典音樂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從未上過音樂課的人仍然可以非常好地欣賞音樂。」詹姆斯女士表示。 綾子女士提到,古典時代的古典音樂最初是為貴族提供的娛樂,莫扎特、海頓等作曲家的作品平易近人、令人賞心悅目。 此外,儘管性質稍微複雜一些,巴洛克時代的古典音樂(由巴赫和亨德爾等作曲家創作)是音樂欣賞的絕佳入門。 而以布拉姆斯和舒曼等作曲家為代表的浪漫主義時代的古典音樂提供了豐富的美感和深度。 「我和先生在早晨共進早餐時會聽音樂」,綾子女士透露了她生活中這個幸福的小細節,此外,她認為在上下班通勤時間聽古典音樂也「可能是欣賞古典音樂之美和深度的有益方式。」 兩位音樂家都談到了現場音樂會的巨大魅力。 「沒有什麼能與現場音樂會相比」,詹姆斯女士強調,最好的欣賞古典音樂的方式「絕對是音樂會」。因為沒有其它事物干擾,人的注意力集中,除了聽樂音,還能同時看到音樂家們生動地演奏, 「最高的體驗、樂趣和激发就在音樂會。」 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大紀元)
 
分享:
 
人氣:19,40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北京瞬間天黑 狂風暴雨 大樹連根拔起!整個北京城大風呼嘯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中國房東「一鋪養三代」美夢破碎 !100萬搶到的商舖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博士碩士畢業即失業!大學生找工作陷入困境!北京職場就業率1:10萬?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車主:「誰買誰後悔」! 比亞迪失控 剎車失靈 !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