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4个部门共同发文刺激消费。看来中共是慌不择路了。(翻拍自X平台) |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
方逍临综合报导)根据中共财政部星期一(4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一季的财政收入60,877亿元人民币,税收收入是49,17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2.3%和4.9%。
第一季财政税收齐下降
据中共官媒报导,中共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在发布以上数据的时候,特别强调「扣除部分缓刑入库抬高了基数及减税的特殊性因素后」,一季度的财政收入增长2.2%。此外,第一季财政支出达到将近七兆元,年增2.9%,但低于今年头两个月的6.7%的成长率。
财政部预算司长王建凡说,当局将强化宏观管控、集中扩大内需、发掘和发展新的成长驱动,并防止和拆除风险,以改善财政政策的品质和效率,提升经济复苏。
对此,路透社通报说,中共上周公布的3月份的数据显示内需仍旧疲软。有分析师表示,房地产业的持续滑坡持续损害地方政府的财政和财政支出能力。去年5.2%的经济成长率主要可能还是与2022年疫情肆虐期间基数相对较低很有关系。而今年要在去年5.2%成长率的基础上再成长5.0%将非常不易。
此前路透社曾报道说,中国经济疫情解封之后反弹乏力,房地产业整体萎靡不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以及私营企业摀著钱袋子不花钱都是重要原因。
逼人花钱狠招多
针对民众躺平不愿消费,把钱存在银行的做法,中共当局推出多个刺激消费的措施,但效果不佳。其中包括「以旧换新」。
独立时评人蔡慎坤4月17日在X 平台发贴表示,「十四个部门共同发文推动消费以旧换新,看来中共政府是真有点急了」,他指出,「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手段是扩大消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是靠民众消费来支撑经济增长,然而无论是以旧换新还是刺激消费,都需要民众增加收入。面对(中国)年轻人真实失业率高达五成的现实困境,降薪潮持续波及到几乎所有行业,全国近七成人口月收入不足2000元,以旧换新拉动消费光喊口号有什么用?全世界在疫情时期都知道向国民发钱发消费券,唯有中国(中共)从来没有向困境中的国民发过一分钱,现在每个家庭每个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捂紧钱包,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储备粮草,准备过一个漫长的寒冬。」
X用户「海外爆料」在4月21日发布一则视频显示,全国人大财经法案主任、立法专家宋少平在视频中怒骂:「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国家,不存钱怎么活?!」
宋少平说:「不是我愿意存钱。(难道)我不愿意消费呀?我不愿意吃两百块钱一斤的大米啊?我不愿意顿顿吃大虾呀?问题是我的收入就那么多呀!(李克强)总理讲的6亿人每个月收入1000块钱(人民币),90-95%的(年)收入在1万块钱以下,这个收入一旦有个事儿怎么办?你比方说得了癌症了,一个癌症要治至少至少得20万。你谁能保证他自己不得癌症了?他一得癌症了之后一下需要20万,他到哪去筹去呢?所以不是说我有钱才去存钱,是我们这几大心理恐慌:第一养老,第二失业,第三医疗,第四买房,第五子女教育,逼得我不得不存(钱)。如果我们这个社会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比方说医疗、教育全部都免费了,他还会这么存款吗?」
而X平台的网友们一致认为宋绍平「讲得好!」连小粉红都销声匿迹。
「这才是真正了解民间百姓之苦。」「像这样说人话的专家真的不多见了!」「共产党不知道吗?知道共产党为什么不执行?共产党对人民是饥饿政策,不干就死,而共产党自己是躺平方案,不劳而获。」「大老爷才不管你们呢,它们有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吃著特供……」「上流人说了,不能让底层太富裕,不然没人服务他们了呢!」「说的确实对,像加拿大这种医疗教育及各种给钱福利,加拿大人民当然愿意各种消费,各种旅游,各种爽。」「那就只好逼你花钱!」
重庆燃气,2023年第四季的利润暴增824%,用气量却没啥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网络图片) |
其它省市的网友抱怨说,他们也有相同的现象。(网络图片) |
有网友披露:重庆燃气公司只要调低含量,就可使用户的煤气使用量暴增。(网络截图) |
是的,基层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想办法逼民众花钱增加财政收入。当中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罚款。而重庆市民反映,自从2023年11月城区集中更换燃气表后,每个月的燃气费用增加了好几倍。而重庆燃气公司的净利润暴增824%。原因是即使用户家中没人居住,这些「新表」照样跑的飞快。大批用户忍无可忍,纷纷在网络社群中发帖吐槽,质疑计量不准,或燃气公司「暗中捣鬼」,「做了什么手脚」。但是,重庆燃气回应称新表合格率100%。引发民众怒骂。而杭州、郑州、江西、山东济南的网友也有类似抱怨。
微信公众号「非虚构故事」认为《这简直就是入室抢劫》。他指出,尤其燃气、自来水、电力等都是直接关乎民生问题,这样的公司公然作假是「从群众口中夺食」,已经触碰了社会的底线。
有一网友说:「当一个靠抢劫起家的人……在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时候,它(中共)就会重操旧业。」
随著越来越多的用户曝光燃气表的反常现象,重庆燃气公司的股价开始大跌,仅4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该公司的股价累计就暴跌了近10%。难道这不是报应吗?△